浅谈视觉影像互动装置设计
2020-03-08甘思文湛磊
甘思文 湛磊
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影像互动装置已演变成较为流行的表现形式。艺术家将互动性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传达艺术作品表达的内在含义,唤起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互动。影像互动装置与大多数互动装置是较为前卫的一种装置形式,它利用科技及多媒体的艺术手段对作品进行修饰,使作品在表达的过程中具有新颖的形式。影像互动装置的前卫性不仅给传统的互动装置作品增添色彩,也使影像互动装置成为艺术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互动装置;影像装置;科技手段;艺术空间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7-0086-04
0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时代的变化,也正因如此,传统的装置艺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我们要寻求更多的方法与技术突破传统装置艺术的局限性。所谓的影像互动装置,是以现代高科技技术作为实现的媒介,运用计算机技术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的装置,观众可以通过各种传感系统与装置自然互动。
1研究背景
1.1研究目的
对影像互动装置中的图像、材质以及表现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和关注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利用人物、背景、音乐渲染气氛、表达主题,能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传达环境保护的理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对观众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它不仅仅是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体现了环境保护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1.2研究意义
近几年,影像互动装置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和互动者,在互动装置领域越来越活跃。本文对影像互动装置进行研究和探索,深入挖掘与当代社会环境相关的主题,并且与传统的装置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影像互动装置与未来城市之间的发展关系。通过了解国内外的影像互动装置,让影像互动装置在保持前卫性的前提下,打破与环境之间的界限关系,从而实现和平共处。
1.3研究方法
本文在查阅参考文献与实地考察同步进行的前提下,对影像互动装置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同时也利用国内外各大知名艺术网站搜索高清图片进行分析。笔者曾在实习的过程中接触过与室内空间相关的影像互动装置作品,通过展示的作品案例与相似案例进行研究,找出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共同特征,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方法。
2影像互动装置的发展状况
2.1影像互动装置的由来
“互动装置是以互动性为基础,装置造型为主体元素的艺术类型……它能使观众参与、交流甚至融入作品中,并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而新媒体艺术附着在互动装置的基础上。新媒体艺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表演艺术及未来主义的出现,新媒体艺术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家不断探索与人类行为活动之间的联系,热衷于让自己的作品与观众达成共识。80年代开始,录像艺术、数码艺术和艺术手法相继出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领域特色。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是影像互动装置的主要来源,也让影像互动装置成为了互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2.2.1国内发展状况
影像互动装置起源于国外,可以追溯到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而新媒介的出现为影像互动装置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的艺术家们便对影像互动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此时国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许多高校才开始引进这方面的课程。影像互动装置与科学技术联系紧密,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国内对影像互动装置的认识。国内引入影像互动装置后,学界进行了一系列的展览与探索研究。2003年在上海举办了“艺术与科学”国际数码艺术交流展;2004年举办了“北京首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2008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这一系列展览表明,影像互动装置在国内的发展还需要很长一段实践的探索和实践。国内对影像互动装置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及传播的速度较快。
2.2.2国外发展状况
国外对影像互动装置的探索早于国内,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已经被运用于影像互动装置艺术当中。而新媒体艺术作为设计中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新颖的视觉效果成为了国外装置领域的领先者。影像互动装置作品致力于将观众的动作与影像世界中的虚拟空间联系起来,观众可以用现实中的动作行为影响虚拟空间。20世纪80年代,一件又一件影像互动装置作品不断涌现出来,与影像互动装置相关的设计奖项也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与影像互动装置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在室内的影像互动装置展览也成为了观众最期待的展览之一。无论是形式还是创意,国外对影像互动装置的研究都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增加新媒介丰富作品。
2.3公共空间内的影像互动装置
在对影像互动装置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影像互动装置在公共空间内出现的频率较少,大多以展现的形式出现在室内。在对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影像互动装置放置于公共空间内,需要观众进入作者创造的空间,这是影像互动装置作品的一大艺术特征。而在大多情况下,公共空間内的环境会对影像互动装置的艺术作品造成影响。即使如此,观众也能通过公共空间的影像互动装置,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互动装置艺术不仅是艺术家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大众参与的艺术形式,是共享的艺术,有着很强的公共艺术特征。”
“公共空间内的影像互动装置大多通过人机界面交互的方式对作品主题进行呈现,作者会通过传感系统与观众之间进行联系和互动。”以国外在公共空间内设计的影像互动装置“雨屋”(Rain Room)(如图1所示)为例,作者通过仪器的精密计算对空间进行动态捕捉,当观众进入装置内,喷洒而下的水会避开观众的动态曲线,避免观众淋湿。作者想观察观众在雨水下落时产生的自然的躲避反应。通过这个影像互动装置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公共空间内的艺术作品要与自然环境状态相结合,才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公共艺术倡导关注人的存在,不仅仅是生理学上的人,更是社会的、有情感的人,以此促进更广泛的公共参与。”
2.4艺术馆内的影像互动装置
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用简单的空间营造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视觉效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多数的新媒体艺术的影像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简单的呈现方式和丰富的艺术效果出现观众的视野当中。对作者来说,展现自己作品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包含的寓意,更多是在空间内营造出来的环境与观众的参与。
大多数的影像互动装置作品,为了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通常情况下放置于艺术馆内,通过艺术馆内封闭的环境效果,加上光、声、电,对观众进行引导性参观,从而更好地体现作品的视觉效果。在考察的过程中,笔者对艺术馆内的影像互动装置作品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分析。
3影像互动装置的现状
3.1在艺术馆内进行展览偏多
众所周知,我们在公共空间内的看到传统装置类作品居多,“公共艺术的存在离不开公共活动”。影像互动装置以科技为载体,以艺术为出发点,大多数出现在艺术馆内。原因在于,第一,影像互动装置对环境的要求降低。大多数选择在艺术馆内进行展览的影像互动装置作品,选择的环境大多是简单的半封闭或封闭性的空间。第二,体验感更好。在艺术馆内,大多数影像互动装置作品会选择空间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对作品进行设计,通过这种方式展示出来的作品,视觉冲击力较强、观众的参与度更高、展览的效果更好。
3.2表现方式单一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公共空间内的互动装置,主要的表达形式是与影像之间的互动和装置,主要表现在,观众经过影像前方,摄像头会进行捕捉,随后影像的画面内容发生改变。“公共艺术作品通常在三维空间中处于静止状态,但它常常能够带给观赏者动态的体验。”由此可以看出,在公共空间内,互动的表达形式过于单一,久而久之,人们对作品的新鲜感也会直线下降。不仅如此,在空间内的影像互动装置没有考虑到观众。如果观众是个老人家,互动装置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就直接决定了作品的出发点。
3.3难以融入公共环境
在国内,影像互动装置大多以展品的形式出现在各大展览馆或艺术馆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影像互动装置。受室内空间的限制,影像互动装置作品无法完美地表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受室外自然天气变化的影响,影像互动装置作品的材料会被腐蚀,作品会被氧化。如何让影像互动装置在不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与自然环境进行结合,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对艺术家而言,作品材料的选择和对新材料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对影像互动装置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着影像互动装置艺术能否融入人们的生活,能否提升观众生活环境的趣味性,是否会给观众的生活带来阻碍。这些都是在设计影像互动装置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4未来对影像互动装置的探索
4.1虚拟与现实的对接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影像互动装置的探索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不断结合科技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更新,将现实生活中的主题与虚拟的影像进行对接,改变了作品的呈现方式,将科技作为艺术的体现方式,充分思考两者之间的合作方式。
如今,很多影像互动装置作品采用感应的方式,通过感应器捕捉观众的行为活动。除了感应装置外,VR(虚擬现实)影像互动装置的出现,激发了观众对虚拟空间的兴趣。简单的互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视觉需要,VR影像互动装置将观众带入虚拟世界,用科技手段拉近画面中的影像、音效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觉体验。影像互动装置“创造出的虚实统一可以引起观众的遐想与共鸣”。
4.2投影与装置的结合
影像互动装置的特点在于作品本身的互动性,而投影方式给互动性带来了视觉上的色彩。丰富的投影方式与互动装置之间的结合是作者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课题。在未来的影像互动装置设计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加深对投影方式的了解,不断丰富作品的主题,增强自身作品展示效果的视觉性。
5结语
将视觉影像互动装置作品置于室内,对作品本身而言是具有可行性的。视觉影像互动装置作品对作者而言,并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更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而形成的完美艺术品。所以对影像互动装置的认识和阐述,要结合科技的手段及投影的表现方式进行。科技是当今时代的主流,而影像互动装置的互动性也不会停滞不前,让观众在体验的过程中寻找艺术的真谛,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作者简介:甘思文(1997-),女,江西宜春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湛磊(1978-),男,江苏南京人,研究生,硕士,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艺术,室内设计艺术,宗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