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记叙文景物描写教法例析
2020-03-08郭春颖
郭春颖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的记叙文,其中有不少关于景物描写的片段,这些景物描写并不是画蛇添足。“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寓情于景,关注景物描写对体会作者感情大有益处,因此,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一段好的景物描写能够展现一个丰富的画面,引起下文,还能渲染当时的气氛,让人们更容易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所有的景物描写其实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关注对景物描写的训练。
一、取原著对比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或者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运用得当,可以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在讲《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我补充了原著中的环境描写。《西游记》原文中有一段白骨精居住的环境描写:“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hè)湾环,虎狼成阵走,麂(jǐ)鹿作群行。无数獐豝(bā)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反观神仙住的地方确实环境优美,多珍禽异兽。通过对比,学生对景物描写的作用有更深刻的体会,也更有兴趣去阅读原著。
二、加想象悟序
景物描写有序,不仅能清晰地再现景物,而且能增强景物的立体感。读者如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在现场。
五年级下册《望月》一文中,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两处景色,为我們渲染了一种幽静、美好、清幽旷远的氛围,这与整篇文章的基调也是一脉相承的。当然除了渲染气氛,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的顺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抬头仰望夜空,只见——“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低头凝望江面,只见——“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放眼眺望远方,只见——“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作者虽然没有用上“抬头”“低头”“眺望远方”这些词语,但顺序已经隐含在其中,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妙处。描写有序,整个画面就活起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也非常有意思:“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个片段描写,作者抓住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从颜色、质地、形状、动作等方面从低到高,从高到低的顺序展开描写。
三、无疑处生疑
景物描写,为文章主线、中心思想和感情表达服务。于无疑处生疑,景物描写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理想的风筝》一课,以“风筝”为载体,主要表达了作者苏叔阳对刘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但是在这篇回忆性的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分别在第2节和第7节,如果去掉,课文也能读通读顺,但是作者有意为之。放风筝春天、秋天都可以,作者为什么偏偏只写春天呢?“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这段写景并不是闲来之笔,而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这段话表面是写春天景物的特点,但是细细品味,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连翘花,阳光、充满活力,这蓬勃的连翘花其实不就是生命力的象征吗?这对下文描写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看来,景物描写和人物品质有着相通之处。
一般描写人物的文章,我们习惯从人物外貌入手,而苏叔阳却是“写景导入、睹物思人”,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叙写人物文章开头的好方法。
四、品赏中学法
景物想要描写生动形象,方法有很多。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展开想象……苏教版五年级练习中就有相关句子练习,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这时就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手段:调动多种感官、虚实相结合、运用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比如“河水哗哗地向前流淌”就可以加入修辞手法换成“河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奔跑”。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的经典片段还有鲁迅的《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嗅觉、触觉、视觉,多种感官的运用让这段景物描写仿佛动了起来。
《月光启蒙》一文中,“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母亲的歌声不仅让皮肤能感受到,而且耳朵还倾听得到,甚至能给人带来味觉上的感受,描述活泼、新奇。
五、关键处思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感情。情景结合是景物描写的关键所在,写景并不是简单的摄影照相,而是为了抒发内心的一腔真情。打开语文书的记叙文,写景的句子比比皆是。
《钱学森》一文“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钱学森一心报国、归心似箭的心情。《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表面写景,其实是为了抒发肖邦的忧愁哀伤不愿离开祖国的不舍之情。《但愿人长久》里“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表达了苏轼的思念之情。《三顾茅庐》中的景物描写,在写景的同时又告诉我们,诸葛亮其实就像卧龙,等待着真正适合他的君主,真是一举多得。
《“番茄太阳”》中作者先写到“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为了逃避父母安排的婚姻,和父亲大吵后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身体残疾,加上远离亲人,“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我的心情灰暗无比”;接着写到“接连下了几场雨,终于晴了。阳光很好,碧空如洗,树叶绿得发亮。”在开朗、善良的盲童明明影响下,“我”的心情也如同这雨后的天气逐渐晴朗起来。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曾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世界。”情之所至,景皆可入文。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当学生把景物描写成功的运用到文章中时,作文会增色不少。在实际教学中,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多关注景物描写,学生努力会成功,老师努力一样会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