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区块链技术保障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可行性研究
2020-03-08吴涛
吴涛
【摘要】随着数字出版的勃兴,数字作品版权利益失衡问题日渐突出,借助区块链技术保障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权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文章在系统梳理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现实表现基础上,阐述借助区块链技术平衡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可行性,探讨保障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版权;平衡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2.008
版權交易制度以平衡产权个体与大众利益为目的,当前国际通行的著作权法与国际公约均高度重视保障不同出版主体权益。随着数字出版的勃兴,传统的出版交易格局逐渐转向创作去中心化与传播去产权化,打破了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平衡:一方面,数字出版技术允许出版商和社会公众匿名对数字作品进行多轮传播,可能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数字出版商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以合同方式打包获得版权人的批量授权,从而使版权人陷于不利地位[1]。
具体而言,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权益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失衡,即由难以追溯版权人所产生的确权难、维权难矛盾;二是版权人与出版商之间的利益失衡,即由出版商话语垄断所导致的侵占版权人利益矛盾;三是出版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失衡,即由数字出版背景下版权法合理使用原则失灵所引发的让渡公众利益矛盾。鉴于此,文章在系统梳理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现实表现基础上,阐述借助区块链技术平衡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可行性,探讨保障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实践策略。
一、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权益失衡的现实表现
1.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权益失衡
与传统出版的高传播成本、一元化传播渠道所不同,数字作品可进行多轮匿名大范围传播推广,既难以追溯传播责任主体,又无法对数字作品的流转路径实施全时监控。由于数字作品的版权登记流程不甚合理,版权人逐渐丧失对数字作品部分内容、功能、价格的知情权,同时居高不下的版权登记成本也影响了版权人的版权登记意愿,从而加剧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数字作品交易力度过大亦是加剧二者权益失衡的重要原因,目前的交易机制无法保障社会公众对数字作品特定内容的选择权,这不仅不利于提振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且损害了版权人参与数字出版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数字作品传播。
2.版权人与出版商之间的权益失衡
就传统出版产业而言,出版商置身于完全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因此鲜有版权人与出版商之间的权益纠纷。但数字出版权具有寡头垄断特征,即每个细分产业领域由为数不多的行业巨头主导数字作品的发行媒介与发行链条。正是由于行业巨头长期占据行业大部分资源,且往往采用打包协议方式来一次性获取数字作品版权人授权,将版权人排除在数字作品分发与运营体系外,导致出版商有机会伪造数字作品营销数据,从而使版权人蒙受巨大的权益损失[3]。这种缺乏可信监管机制的数字出版发行模式,让版权人长期处于利益博弈的弱势地位,出版商则可攫取远高于版权人的商业收益。
3.出版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权益失衡
当前通行的出版产业法规均将合理使用作为保障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要原则: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社会公众享有使用出版作品的许可豁免权。而数字出版对合理使用原则产生了极大冲击[4]:一方面,由于数字作品具有虚拟化、可复制、易传播等特点,如何确定合理使用边界成为学术界与业界的争议焦点,且容易在出版商与社会大众之间产生版权纠纷;另一方面,当前数字出版商通过使用在线认证等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控制数字作品的使用、修改和分发,使公众难以实现作品的合理使用,事实上损害了公众权益。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障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权益失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如下几方面可行性。
1.平衡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权益失衡的可行性
区块链本质上是分布式的记录数据库——以密码学的方式保障记录内容不可篡改与伪造,依托区块链技术提供数字作品和创作者认定服务与版权转移公示服务,不仅能简化版权登记流程,降低版权登记成本,保障数字作品的确权与维权,还可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数字作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效遏制数字作品过度消费与非法传播,进而找到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权益平衡点。
2.平衡版权人与出版商之间权益失衡的可行性
哈希算法是区块链技术的精髓,通过对每项交易数据进行不可逆向的哈希赋值,在区块空间中创建“工作量证明机制”,可有效解决第三方交易信任问题,促进交易数据的泛在化共享。因此,打造基于哈希算法的数字出版发行通路,不仅可改变传统出版交易中版权人的弱势地位,也能在减少流通环节基础上增加数字出版发行的公信力。
3.平衡出版商与社会公众之间权益失衡的可行性
应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不仅能实现灵活的数字作品版权管理,有效维护合理使用原则,还可提高数字出版交易的操作效率,防止由技术绑架导致的出版商与社会公众之间权益失衡的情况。如英国科技公司Digital Science于2017年研发的数字出版智能合约交易机制,创造了基于Decent(―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自运行组织)的数字出版生态系统,使数字作品交易内容实现可追溯可查看,并引入区块链货币捆绑与共识机制,实现了出版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收益共享式分配。
三、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实践策略
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出发点是重塑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出版交易的规则体系,增强数字出版场景的安全性与高效性;着力点是构建实现数字出版可追溯登记、极简化流转与智能化监管的交易平台;落脚点是切实解决数字作品市场化流转过程中存在的恶意侵权、维权受阻等问题。
1.降低版权登记成本,实现版权利益合理分成
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权益失衡的症结在于数字出版著作权人认定服务滞后,且不具备权利转移公示服务能力,从而导致产权追溯与利润确权等问题。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技术创建数字版权登记平台,可确定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权益边界,增强版权登记过程中权利转移的信息透明度与操作公正度,实现版权人知情权与社会公众选择权的双向增益。
(1)凭借P2P网络分布式站点确认技术提供数字出版作者认定服务
可借鉴区块链数字出版平台“亿书(Ebookchain)”的做法,创建集版权登记、版权验证等功能于一身的数字版权确认系统,通过赋予每位著作权人专属“时间戳”实现海量数字出版数据分布式存储,便于版权人实时追踪作品流转交易路径[5]。
(2)提供数字作品所有权与使用权打包转移公示服务,以实现版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最优配置“赞赏”区块链IP平台所实践的融合权利转移公示与产权收益分成做法值得推广:用户在使用平台浏览数字作品时会生成轨迹记录,以及与之对应的散列值“指纹”,用户若将数字作品转发到其他自媒体平台,将会得到平台的返现奖励,版权人亦可获得相应的版权使用费用。
2.创建版权人与出版商共同主导的出版发行链条
鉴于当前数字作品版权变更及交易发行技术过于烦琐且不可靠,版权人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微乎其微,难以按照自己意愿出租或转售数字作品,因此应在优化健全数字出版发行渠道的基础上,构筑版权人与出版商共同主导的数字出版生态格局,推动版权人与出版商之间的权益平衡。
(1)建立数字出版发行的可信监管机制,完善以版权人为主体的数字出版发行体系
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产权交易平台MBAex,正是依托区块链哈希算法技术为版权人提供一套去中心化信用监管机制,确保版权人最大化获取数字出版交易佣金。具体而言就是版权人向买方发行哈希令牌,每笔买方与平台之间的数字作品交易均会记录在哈希令牌中——哈希令牌所累积的点值既决定了版权人的版税收入,也决定了第三方可获取数字作品副本的数量,平台方只提取较低额度的服务佣金。
我国可借鉴这一做法,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利用哈希算法对数字作品的创作时间、交易次数与授权频率进行动态记录,将其作为版权人与出版商利润分成的重要依据;其次,扩大版权人在数字出版发行体系中的权限,让版权人通过发行与数字版权相对应的哈希令牌来决定数字作品交易的价格与规模。此举既可激发版权人持续创作动能,又能规避数字作品过度消费问题。
(2)优化数字出版发行链条,提高数字出版交易的公开透明度
Orvium区块链出版发行平台,打造了出版商与版权人共同主导的出版发行链条:基于哈希算法技术为数字出版交易的全部节点标记个性化哈希字符串,版权人可根据哈希字符串的变化情况来查看数字出版交易全过程,有效制衡出版商的出版发行垄断行为。
我国可尝试利用区块链哈希算法打造数字出版发行管理平台,在简化数字出版流转周期,降低数字出版全流程发行成本的基础上,发挥哈希算法记录透明公开的优势,增加版权人在数字出版全周期中的话语权。
3.明确版权使用边界,完善二级市场交易机制
出版商与社会公众之间权益失衡的焦点在于出版商超越了数字作品的合理使用边界,从而间接剥夺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作品的二次传播利用权力。当务之急是要科学划定数字版权使用界限,建立数字作品二级市场交易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公众使用数字作品的法定权限。
(1)确定数字作品的合理使用边界
Zloadr出版发行平台将智能合约技术应用于数字出版交易的全流程,当交易对象为社会公众时,平台将为每份格式合同的用稿声明创建“公钥”账户,智能合约将自动搜寻授权记录的回应情况,保障社会公众的合理使用权限。若交易对象为出版商,平台将为交易系统产生的记账数据创建“私钥”账户,以降低双方的对账成本[6]。我国应利用智能合约技术为不同的数字作品量身定制权责条款并自动执行,出版商只需明确约定版权的使用范围,社会公众便能免费获取和使用数字作品。
(2)实现数字作品的二级市场交易
Steemit数字出版内容分发平台正是利用二级市场交易模式来平衡出版商与受众者权益。版权人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可事先限定数字作品的价格上限与下限,并明确出版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分配比例,当出版商转售数字作品时,其他利益相关者亦可获得收益。这种“智能合约+数字版权监管”的二级市场交易模式,在加快数字作品使用权流转的同时,亦可高效地对数字作品收益进行分配。
(3)自动执行数字作品收益分成
在现行的数字出版市场交易过程中,由于签约前的授权范围确认成本、授权条款谈判成本与授权后的監督履约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数字作品交易效率偏低且版权收益分配失衡。此外,单个作品版权的拆分交易也成为版权纠纷的重要隐患——拆分后每个版权的授权时间、权力范围与约束条款都存在较大争议,使得出版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收益难以实现高效交割。
百度区块链原创图片服务平台“图腾”的做法不失为明智之举:版权人可拆分转让数字作品版权,但“图腾”始终拥有数字出版产品内容、交易行为的审定权与监管权。“图腾”还与全球多个国家的版权管理组织合作,使用智能合约依据版权份额自动分配收入。
参考文献
[1]刘桢,马治国.利用区块链开展版权保护的局限与应用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9(9).
[2]张冰清,李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利益平衡[J].中国出版,2019(11).
[3]石丹.论区块链技术对于数字版权治理的价值与风险[J].科技与出版,2019(6).
[4]王清,陈潇婷.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著作权保护中的运用与法律规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5]俄罗斯区块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工具——亿书举行区块链产品发布会[EB/OL].(2017-05-24)[2019-12-28].https://www.jinse.com/news/blockchain/25562.html.
[6]区块链之家.Zloadr——区块链流行新闻媒体出版发行平台[EB/OL].(2017-10-23)[2019-12-28].http://www.5bite.com/post/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