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团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提升策略
2020-03-07苏文涛
苏文涛
摘 要:集团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在财务管理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路径。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中,涉及到大量的财务与资产信息,运用这种模式对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现代化水平有着关键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内部审计提升策略。
关键词:集团化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内部审计 提升策略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在标准化要求下具备较高重复性的分散财务流程再造,集中于一个统一的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实现集团财务资源的高效共享。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流程是首先对财务进行核算,由集团对公司预算、资金与成本进行集中性的管理,在实现集团内部的服务与财务层面上的资源共享,这种流程下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共享需求的实现有着很大的价值。
二、内部审计技术层面的操作方法分析
(一)准备工作
集团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企业审核准备工作中,要先运用财务数据将内部审计的重点呈现出来,以此为准备的核心明确内部审计计划。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审计资源进行规划,优先将资源配置到风险较高的业务领域中,最大限度减轻内部审计中的风险干扰,这一阶段的主要对反映在原来审计报告中的突出问题是否已被纠正、审计目标的确定、潜在风险的明确与控制、根据业务进行技术信息更新等问题进行审计,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列明重大问题,进行风险成因的分析及防控方法的探究。
(二)实施工作
集团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应当关注于对风险问题的管控是否有效进行审计,在具体审计实施中,还要在对舞弊进行评估、调查、检测与证实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前期已得到较好控制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将风险与目标进行直接关联,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与数据审计资源,对交易的合规性进行数据分析。
三、集团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提升策略
(一)明确对业务职责进行界定
应用集团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企业在对核算流程进行再梳理之后,可能会在流程与企业推行实践的差异方面有所发现,也会造成企业岗位与业务职责中产生明显调整的现象。因此,为了避免业务方面的风险,企业就需要明确划分与界定审计人员的职责,实现单位之间的流程贯穿,明确职责的界定,实现流程方面的高效衔接,进而避免内部审计中出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审计部门互相推诿的现象。
(二)加强对财务运营成本的掌控
集團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中,通过财务资源的整合、业务流程的简化,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对财务运营成本的节省也是有关键作用的。在应用该模式的基础上企业将管理中的业务与资源集中到一起,实现一对多的业务统一处理,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对业务进行规范标准的管理,通过优化流程避免劳动的重复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明显提升,实现成本降低的效果;此外,对操作人员要求较低的同时,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
(三)推进数据式审计的实施
应用集团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审计方式,运用更契合于共享服务模式的方法,数据式审计就是其中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当首先利用数据式审计完成审计之前的调查与数据的采集,结合数据需求与审计目标,从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中采集数据库文件,可以直接读取数据,可以运用数据接口完成采集。同时,还应当运用数据清理技术,来避免信息采集的重复性,在避免干扰的基础上准确进行审计分析。此外,审计人员必须借助于数据式审计,对审计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核、判断与整理,准确地对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四、结束语
集团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势必会成为未来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趋势,为了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必须加强审计职责的明确、财务运营成本的管控和数据式审计方法的推进,通过一系列有效策略的实施来推进内部审计的提升,进而增强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静.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