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的有效路径和模式研究
2020-03-07姜燕梅
姜燕梅
摘 要:要想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就必须追求国内各经济区域之间的协调。不仅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要注重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扶持,努力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而利用银行来完成扶贫工作除了能够给银行本身带来利益,也是银行的基本职责,同时还可以帮助国家推进扶贫政策、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我国金融扶贫工作的现状,主要研究了目前银行在开展扶贫工作时遇到的困难与机会,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金融扶贫 数字返贫 福利陷阱
一、我国金融扶贫工作现状
在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标志着在经历了政策性贴息贷款、政策性引导、商业化转型、综合性金融扶贫等阶段后,金融扶贫工作已开始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更加注重产业带动。截至2018年末,我国贫困人口1660万人,832个贫困县中,有一半已经摘帽,但由于其还具备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脆弱、文化观念封闭、产业化水平低、发展规划受限制等特点,要在2020年实现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目标,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仍是一項艰巨、紧迫的任务。
要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优化,应充分借助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政策性金融的力量,努力扩大金融扶贫的范围,打造完善、科学的扶贫模式。要知道,金融扶贫并非是只需财政拨款就可以完成的,必须通过金融机构开展小额贷款业务、金融保险业务给予贫困地区生产者足够的生产资金,给予贫困地区人群谋求财富的机遇,通过给予资金扶持来带动当地生产活动的发展,从而形成资金的自我循环,促进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金融扶贫必须贯彻落实市场机制原则,通过市场化利率来确定扶贫资金的风险收益,保持两者的统一;其次,必须保证在公平的前提下不断开放金融市场,鼓励越来越多的主体加入其中。
二、中国农业银行在金融扶贫中的角色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银行积极响应中央战略,为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提供帮助,促进贫困地区企业的发展,积极打造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尤其是注重对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城镇建设等领域发放贷款,创立了小额信贷扶贫、政府增信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金融扶贫模式,研发了“金穗油茶贷”、“美丽乡村贷”等各式贷款产品,在我国扶贫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三、金融扶贫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扶贫交易成本高
一方面是带贫企业和贫困户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另一方面是银行扶贷款费用成本高。贫困地区大多较为偏远,交通不便,且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及资源存在差异,使得银行贷款业务工作量加大,一方面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使得发放贷款以及后期的管理过程中费用成本加大,且不良率也是困扰金融服务的一个重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小额扶贫贷款发放对象为贫困人群,可担保抵押物种类有限、价值不高,当地人群受教育程度不高,运用和管理资金能力弱,难达银行的传统放贷门槛。
(二)金融返贫问题
在金融扶贫开发过程中,多数地区将重心放在了“脱贫”上,从而忽略了“解困”。要想真正从根源上实现各地区的“脱贫解困”,只注重“脱贫”是远远不够的,在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之所以划定贫困线,不仅是为了更方便于对贫困人口的统计,更是为了金融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贫困线本身就是一个基础,只有基础确定,才能进一步对贫困人口实施反贫困政策,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贫困线的划定已经成为了扶贫开发的最高水平。为了保证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些相对较为发达的省市将贫困人口全部纳为社会救助范围,以此实现地区的“脱贫解困”,还有一些地方采取“两线合并”的脱贫方式,以此推动全面脱贫的进程。虽然以上这种方式能够保证贫困家庭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脱贫,并提升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返贫问题。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的返贫问题,必须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脱贫政策,切身实际的为群众出发。
(三)金融数字脱贫
2015年底,经过扶贫会的各项动员,各地区纷纷高举脱贫旗帜。在攻坚克难的巨大压力下,部分地区选择采取虚报数字部署等一系列方法,以此响应扶贫会的号召。按照相关规定,金融脱贫攻坚要做出实效,只有将脱贫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进一步保证金融脱贫解困工作的顺利开展。总而言之,不管是贫困地区还是扶贫前线人员,只有从群众出发,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金融脱贫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脱贫致富。近几年,随着兜底扶贫工作的实施,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所谓“兜底扶贫”,就是“精准扶贫”,首先确定贫困人口的底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金融脱贫数量以及扶贫对象,从而真正从源头上实现一对一扶贫。
四、优化银行金融扶贫工作建议
(一)加大金融扶贫产品创新力度
要想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就必须研发出新型产品。商业银行必须借鉴类似的成功案例,结合当地的优势与特色,研发出适合当地发展的金融产品。例如,发布专门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小额贷款业务,鼓励更多的人进行创业,由此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可以研发出“产业链”型信贷,把产业链内各个生产环节全都归纳到贷款业务中来,从而激发产业链活力,促进当地产业的繁荣;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也可以开设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贷款,鼓励更多的人掌握网络运营,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拓宽市场,获得更大的收益。如,农行云南省分行充分结合当地发展优势,以金融科技作业依托,在生产模式上进行创新,并与相关部门积极创新,最终研发出“草果贷”以及“花农贷”等多种惠农产品。通过这一生产模式,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户的利益,也能使信贷管理体制得到优化。
(二)金融脱贫建议
衡量一个地区或家庭脱贫与否的标准,要以幸福指数作为参照,在年收入达标的基础上,更要保障卫生、教育的完善。在以往脱贫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的地区存在干部当家做主的现象。而如今,随着金融脱贫解困口号的提出,民众也开始参与进金融脱贫工作中。金融脱贫工作不仅关乎地区的幸福,更关乎国家的幸福,只有人民生活有保障,国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如果脱贫工作出现问题,不仅会出现“乱脱贫”等不文明现象,更会影响金融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关于如何保证金融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一问题,毫无疑问,必须从群众出发,只有依靠群众,才能真正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解困。贫困户是经过村民评选出来的,所以无论脱贫工作的开展还是监督都离不开群众。拟脱贫的贫因户在得到群众认可之后,即可报给上级,待核查完毕并通过群众的评议后,才可开展脱贫解困工作。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不仅要通过政府的核查,更要向社会征求意见,只有保证金融扶贫工作在足够透明的环境下开展,才能保证金融返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脱贫解困工作更加离不开数字文化的支持,互联网为脱贫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由此保证在文化精准扶贫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国家以及各地区均加大了对数字文化的建设力度,只有将数字技术与扶贫工作充分融合,才能保障扶贫工作开展的高效性。因此精准扶贫要善于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数字文化开展扶贫工作,以此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使地区贫困状况得到改善。
六、结束语
金融扶贫项目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起到关键性作用。根据金融扶贫项目的需求,选择银行当作样本,开展对金融扶贫项目的评估,若观察到在脱贫攻坚战中存在金融协助相关的问题,须及时商讨出全面的金融扶贫政策方案,并建立完整的风险补偿机制,使金融产品在贫困地区得到普遍运用,建立诚信制度,让金融扶贫项目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贫困地区,从而真正意义上为贫困地区提供更为实际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婷婷.精准扶贫,金融大有可为[N].中国银行保险报,2019-10-28(006).
[2]郭林林.金融扶贫国有商业银行大有可为[J].中国商论,2019(21):64-65.
[3]王青松,李媛媛.金融精准扶贫实践与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