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的语文教学实践
2020-03-07柳方委
柳方委
“一课一得”,就是指一堂课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能有一个收获,比如习得一个知识点,获得一种语文能力,或者在美育德育上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本文将针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紫藤萝瀑布》一文进行“一课一得”课程设计的缘由和课程实践过程。
一、深究文本,探寻课程设计亮点
《紫藤萝瀑布》是著名作家宗璞的写景状物散文,然而这篇文章却意蕴丰富,主旨深刻,不是一篇浅易的、简单的状物散文。单就文章的背景而言,我们就可以梳理出三点。其一,正值盛年的弟弟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内心万分悲痛,这是作者“关于生死的疑惑”;其二,作者自己多年来病痛缠身,苦不堪言,所以文中有“关于疾病的痛楚”之言;其三,十年动乱,家庭遭到迫害,内心的伤痛尚未抚平。虽然文章结构很清晰,分为“赏花”“忆花”“悟花”三个层次,结构很紧凑,不过主旨却很深厚,文章的关键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揭示了一则关于人生观的主旨,内蕴十分丰富。同时,这也是一篇用词精美雅致的写景状物散文,文章中有大量的字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积累运用。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看似短短的一篇状物散文,可讲的、需要讲的内容却十分丰富。那么,如此多的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全面、较便捷地传递给学生,和学生形成互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呢?这正是我在备课时一直思考的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主张教学目标应该简约集中,一课一得,人人有得。”“一课一得”这个新颖的教学理念,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语文阅读课,一般需要囊括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的链接、字音字形教学、文章的多角度鉴赏和最后主旨的挖掘。语文阅读课承担的任务是十分庞杂、繁多的。很多时候,我们在一节四十五分钟课中,追求尽可能多地呈现多方面内容,看似是知识点“一个都不能少”,但问学生最后掌握了多少,很难有定论,甚至是成反比的。
“一课一得”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加干净利落,人人有得。一节课完成一个目标,讲透彻一个点,学生能较好习得某一个知识点。若课课如此,螺旋上升,长年累月,就达到了量和质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教师教得清晰,学生学得扎实,就可以完成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的目标。
因此,三思而后行。在备课时我首先聚焦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这一课上完后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然后选择这节课的上课内容。这是一篇散文,也是一篇美文。作者宗璞曾有过一段话:“文与野相对。见有人为使意义明确,称之为美文。必有美文才有散文,故散文格外要求语言的功夫。美文不在辞藻,如美人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言下之意,美文之美,不只在于辞藻的华美,更在于我们如何在语言上下功夫,描绘出我们写作对象的特征,呈现对象之美。歌德曾说:“内容人人可见,意蕴只有经过一番努力后才能找到,而形式对于多数人却是一个秘密。”“形式”即语言形式,“意蕴”即主旨。这句话启发我们,文章的语言是如何生成的,这不像内容那样一目了然,也不像主旨一样体悟一番
或者在文中找寻一两个关键词或一个关键句就可以明确,它远比我们想象的难以捉摸。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作为教师就需要起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的指导作用。深入探究一个文本的语言形式或语言生成,有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甚至是写作水平。那么,针对《紫藤萝瀑布》这样一篇写景状物的美文,去探究它的写景状物语言的生成,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了。
二、探析文本亮点,实践“一课一得”
在全面深刻探究文本之后,我定位这节课的内容为鉴赏在《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是“如何写景状物”的。于是,课程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观察、体验景物;第二,带领学生通过品析语言之美,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或技巧,品味其表达效果;第三,在完成教学目标之后,通过学生完成一项状物的写作训练来检验这堂课的效果。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围绕“紫藤萝美在何处”和“作者在描绘紫藤萝时如何呈现这些美”展开。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研读文本,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文章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篇,作者固定观察地点,凝视眼前这一树绚烂的紫藤萝。法国大文豪福楼拜说过:“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写过的特点。”因此,作者在凝神观察之后,体察到了紫藤萝的形态美、色彩美、芳香美、情态美,甚至通过联想,感受到了它的内蕴美,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过的藤萝之美。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如何走进具体情境,细心观察这一点至关重要。一般的观察景物先要固定观察点,既可以是在同一个点上观察,并变换观察角度,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也可以变换观察点,所谓“移步换景”“选点描绘”,此文显然是前者。在此,学生不仅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也习得了分析写景文章中所隐藏的观察景物的两种基本方法。
那么,文章又是如何呈现景物的“个性”或特征,即“作者在描绘紫藤萝时如何呈现这些美”,探究的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课堂实践中我们通过设置问题,分组学习,互相讨论,分享小组成果,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写景的技法是非常多元化的,通过研读文本,充分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弥补遗漏之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
这篇文章作者先写整片花瀑的形态、色彩,再写每一穗的盛放和色彩变化,最后聚焦每一朵花的形状,写景顺序由整体到局部,层次分明,符合观察事物的习惯。在描摹花的过程中,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通感和反复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物我交融,多角度而又生动形象地呈现景物的特征,力图凸显出景物的“个性”。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也颇有匠心。文辞雅致精美,如“点点银光”“万花灿烂”“蜂围蝶阵”“盘虬卧龙”“忍俊不禁”等四字美词,使得文章既有美文的内蕴,亦有美文的外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聚焦鉴赏作者是如何写景的,明确本文写景的顺序、写景的具体方法、遣词造句的匠心,较为全面地把握了如何写好一篇写景状物散文的要点。
任何一種学习,都有一个读、思、达的过程。以诵读来熟悉文本,以思考来深入解读文本,但是如何来检验学生一节阅读课理解的程度,最佳的方式就是表达。表达,会更真实直观地向我们反馈学生一节语文阅读课效率的高低。在这里,我们选择书面的表达来检测,也就是写作。因此,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写景文章的写作训练。我们要求学生选取身边十分熟悉的校园草木,走进具体情境,细心观察,进行状物小短文的写作训练。特别强调学以致用,用课堂中所学的观察、体验景物的方法和写景的方法来完成写作训练,真正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以读来带动写作,以写作来反馈读的结果,以“达”检验“一课一得”的成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