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0-03-06王远玲朱勇德符国平高健敏
王远玲,朱勇德,符国平,高健敏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海南 三亚 572000)
病毒性肠炎(viral enteritis,VE)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种病毒所致VE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以起病急、病程短、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发热及全身不适症状。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发生VE的主要原因,而成人和儿童则以诺瓦克病毒为主。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VE患者以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者居多。有文献报道,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VE,可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并以毒血症、肠道感染、心肌及神经系统损害等为临床表现[1]。目前,主要针对患者症状,采用抗病毒、缓解症状及补液等治疗措施。可见,探讨如何有效、安全和快速提高VE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制剂及两者联合治疗VE的临床研究日渐增多,并均取得了良好效果[2-5]。目前,热毒宁注射液为我院临床抗病毒感染的一线用药。本研究拟通过比较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V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8年我院急诊科确诊为VE的患者90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泄泻”诊断标准,制定VE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起病突然,病程短,腹泻或暴泻,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明显增多。(2)实验室检查,①粪便常规结果显示,可见少许红、白细胞,粪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②血常规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3)特异性诊断实验,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病毒颗粒。(4)必要时作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肠镜检查。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情稳定,全身情况尚可;无对症支持治疗禁忌证;对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表示知情,并签署临床诊疗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及脱落标准:由细菌、真菌、寄生虫或药源性等引起的肠炎者;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加重者;计划在本研究期间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依从性差或临床资料不全面,无法观察或影响临床疗效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有精神疾患特征的人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并发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者;患有心、肝、肺及肾等功能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37岁,平均(2.66±1.32)岁;体质量8~75 kg,平均(18.47±5.22) kg;病程1~3 d,平均(1.05±0.38) d;小儿VE 41例,其余VE 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1~35岁,平均(2.62±1.29)岁;体质量7~72 kg,平均(19.07±5.38) kg;病程1~3 d,平均(1.22±0.50) d;小儿VE 38例,其余VE 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及病毒类型等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补充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预防感染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热毒宁注射液(规格:10 ml)20 ml[小儿剂量按体质量计算,剂量=20 ml×体质量(kg)/60 kg],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小儿酌减)稀释后静脉滴注,30~60滴/min,1日1次,疗程3 d;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规格:1 ml∶100 mg)5 ml(小儿剂量按体质量计算,剂量=5 ml×体质量(kg)/60 kg),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小儿酌减)稀释后静脉滴注,30~60滴/min,1日1次,疗程3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改善情况。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4项,每项症状按轻、中、重程度进行计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3)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泄泻”疗效评定标准,制定VE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指标水平正常;显效,大便基本正常,其他症状明显好转,临床检验指标水平明显改善;有效,大便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和临床检验指标水平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治愈率=治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愈显率=(治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 d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3 d结束时,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临床症状积分和CK、CK-MB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VE的病因机制为病毒感染后主要侵袭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而引起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腹泻及脱水等[7]。古代文献中未见VE的记载和描述,但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泄泻”“注下”及“鹜溏”等范畴。《奇效良方·泄泻门》有云:“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泄,或作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泻。”《丹台玉案·泄泻门》曰:“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为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即提出了VE的病因、病机及病位:《举痛论》记载,“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至真要大论》记载,“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宣明五气》记载,“大肠小肠为泄”;《脉要精微论》记载,“胃脉实则胀,虚则泄”。文献报道,VE主要以情志失调、感受邪毒、伤于饮食和脾胃虚弱为病因、病机[8]。临床治疗上,目前主要通过液体疗法来改善水、电解质失衡和控制症状。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变化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of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and myocardial enzyme indices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或0.01
Note: vs.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0.01; vs.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or 0.01
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对轮状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利巴韦林主要通过影响核酸代谢而达到抑制病毒及治疗感染的目的[9]。但吕雪萍等[10]认为,利巴韦林对腺苷激酶的依赖性较强,病毒容易对其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另外,有研究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目前西医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8]。热毒宁注射液为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金银花、栀子及青蒿。陈军红[11]的研究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金银花能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发生,并具有抗炎、抗内毒素作用[12];栀子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13];青蒿能抗炎、抑制组织纤维化,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14]。蒙小燕[1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55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94.5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8%,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黄颖欣等[16]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5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96%)相近。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愈显率分别为57.78%、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王永[17]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36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的治愈率、愈显率(44.4%、80.5%)。表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VE的临床效果较利巴韦林注射液或喜炎平注射液更显著,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均能有效改善VE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心肌损害的发生,但热毒宁注射液的效果更明显,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18-19]。另外,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提示VE患者短期内应用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比较,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肠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肌损害,且短期内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