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丙苯过氧化物的热解反应及联枯的生成

2020-03-06金国杰

石油化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苯酚液相组分

汪 超,丁 琳,金国杰

(中国石化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

异丙苯过氧化衍生物主要包括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产品。在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等领域,DCP作为一种高效引发剂和促进剂被广泛使用[1],CHP除了可以进行酸分解生成苯酚和丙酮外,在催化剂作用下,作为一种氧化剂还可以选择性氧化丙烯生成环氧丙烷(PO),即所谓的CHP-PO工艺。该工艺路线由日本住友公司于2002年实现工业化[2],国内相关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目前已进入工业化阶段[3-7]。

由于CHP和DCP都是热敏性物质,化学性质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浓度、温度以及化学环境)容易发生分解反应。这种不稳定性一方面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为反应过程带来不必要的副产物,如在CHP-PO工艺中,当高温处理含过氧化物的物料时会显著生成联枯,即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BC)。据估计,该项副产物即可令每吨PO产品增加约10 kg异丙苯的物耗,并且也为分离过程带来了额外的困难。

虽然已有证据显示BC与体系中的异丙苯过氧化衍生物有密切联系,但仍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对CHP和DCP的热解反应,现有文献多从安全角度出发,重点关注过氧化物的热解温度阈值及放热情况[8-11]。这固然可以描述热解反应的一些特征,但对工艺而言,热解反应的产物、机理和动力学信息更具价值。

本工作以异丙苯-CHP-DCP体系为研究对象,针对热解反应及相关产物设计实验,系统研究分解反应及产物生成机理,特别研究了BC的生成及对其有抑制作用的因素。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

异丙苯:某CHP工艺中试的循环产物,与商品异丙苯相比,因为经过氢解和精馏环节,本身携带的过氧化物含量极低(商品异丙苯多在存储中因空气氧化而产生过氧化物),其中,有少量的乙苯等杂质,经验证基本不影响实验结果;DCP:实验室制备,经结晶提纯,纯度大于等于99%(w);CHP:纯度大于等于80%(w),AkzoNobel公司,其他成分为异丙苯、α,α-二甲基苄醇(DMBA)和苯乙酮(ACP)。

1.2 实验装置

热解反应在西安太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CCF型250 mL钛质高压反应釜内进行。将溶解混匀的反应原料装入反应釜后,密闭并用高纯氮气充分置换其中的空气;反应主要在100~150 ℃下进行,该温度范围内热解产物的变化可观测,在更高温度下,热解反应会相当迅速导致难以测量速率。

在1 h内,反应釜由常温升至设定温度,保持250 r/min的搅拌速率;通常釜内温度平稳时仍有±1 ℃的波动;反应压力为自生压力,通常不超过0.1 MPa。

1.3 分析方法

液相产物分析采用安捷伦公司的7890A型气相色谱和1260 Infinity型高效液相色谱互相对比测定。气相色谱采用InnoWax型毛细管柱(60 m×0.25 mm×0.5 μm),FID检测,柱箱程序升温上限为220 ℃,进样口温度为250 ℃;采用面积校正归一化法对各组分定量。主要组分通过实配标准溶液测量相对校正因子,痕量难定性组分按异丙苯的校正因子计算。因CHP和DCP在气相色谱分析时不能有效出峰,因此依靠高效液相色谱定量,Eclipse XDB-Phenyl型液相色谱柱(4.6 m×150 mm×3.5 μm),流动相为水和乙腈,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设定波长为254 nm和210 nm;对主要组分按标准曲线法定量,由自动进样器进样。

2 结果与讨论

2.1 热解反应的产物

将CHP、DCP以及两者混合物分别溶解于异丙苯,在密闭绝氧条件下,于150 ℃下热解9 h后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见图1。从图1可看出,色谱图中主要包括了DMBA、ACP、BC、α-甲基苯乙烯(AMS)和苯酚几种产物。

图1 各试样的典型HPLC谱图Fig.1 Typical HPLC spectrum of the samples.

表1中列出了原料和产物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情况。DCP和CHP仅有液相色谱定量结果,其他5种组分则同时给出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两种分析结果。从表1可看出,大部分情况下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两种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也有数据存在偏差,特别显著的是反应前的DCP试样,液相色谱分析ACP含量不足0.01%(w),但气相色谱分析却超过了1.5%(w),这样大的偏差显然不属于实验误差,应当归因于气相色谱进样口的温度已经使DCP发生热解。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如无特别说明,均以液相色谱分析数据为准确的定量结果。

从表1可看出,在热解产物的组成上,CHP和DCP各有偏重。DMBA和AMS(AMS是DMBA脱水的产物)在CHP和DCP分解时都会产生,但是在CHP试样中,DMBA的脱水反应较彻底,AMS的含量很高;而DCP在同样的条件下热解,DMBA保留得较多,生成的AMS较少。苯酚只在CHP试样热解时有明显的生成,DCP热解没有生成苯酚,而且可能有所消耗。ACP和BC在不同试样中也都有生成,相对而言DCP试样热解时产率明显较高。

表1 热解反应前后各组分的质量分数Table 1 Mass fraction of compon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对所增减的各组分进行衡算,原料消耗和产物生成的质量并不平衡。以DCP试样为例,经热解消耗的DCP的质量分数为1.9%,而5种产物组分的质量分数加和却达到了3.1%。针对此问题,首先排除了实验和分析误差;其次,假设热解时有气体或者结焦导致液相减少,致使产物的表观浓度增加,但该解释要求移除大约三分之一的液相,而实验中并没有观察到如此多的气体或结焦,另外,一些痕量杂质如正丙苯和乙苯浓度保持不变,也说明液相总质量没有变化,该假设似不成立;最后,经研究发现如果在衡算时不计入BC,则原料消耗和产物生成的质量可以符合。因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BC并非直接来自DCP或者CHP热解,它的生成需要另一种原料异丙苯的参与。

2.2 热解反应的机理

对CHP和DCP的热解反应机理,普遍认为过氧化物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引发剂[12-13]。因此按照自由基反应的规律,对主要产物形成途径做如下推测: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得到国际认可,工程教育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从而激发了工科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热情,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教育认证中重点强调科学实践,促使学生在科学探究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应用和增长科学知识[1]。学生获得学位,学习了科学和工程知识,但通常很少能充分掌握如何有效应用科学与工程知识。当学生在大学里不能有效应用科学与工程知识时,教育模式和未来工作间就会出现关键性的脱节。因此,应推动教学改革,开展工程教育认证,重视科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式(1)和(2)表示CHP和DCP通过O—O键均裂生成烷氧自由基,式中R代表异丙苯基团C6H5—C(CH3)2—。

烷氧自由基容易发生β碎裂反应,生成对应的酮[14],这是ACP的主要生成方式(式(3))。

同时自由基可与周围的非自由基物种发生链传递反应,体系中最多的是作为溶剂的异丙苯,异丙苯氧自由基从异丙苯的叔碳位夺取一个氢原子,生成异丙苯自由基:

式(4)同时也说明了DMBA的产生。

异丙苯自由基重新聚并,终止链传递,则生成了BC(式(5)):

将DCP热解体系中的溶剂由异丙苯替换为乙苯,发现ACP、DMBA和AMS的产量基本不受影响,但产物中未检测到BC(检测限约为0.000 1%(w))。而在气相色谱图中出现了两个较显著的新组分峰,结合质谱分析确定该化合物结构为2,3-二苯基丁烷。显然,这是由乙苯自由基二聚形成的组分,出现两个峰可能是因为2,3-二苯基丁烷具有两个手性碳,存在着对映异构体。因此,DCP没有可能直接得到异丙苯自由基,否则应该仍有少量BC或者类似2-甲基-2,3-二苯基丁烷的组分形成。

除自由基反应外,体系中AMS是DMBA脱水的产物,判断苯酚来自酸催化作用下的CHP分解,在产物中也确实分析出酸分解的另一个产物丙酮的存在。但是苯酚与自由基反应并非完全没有关系,酚类物质常常是有效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综上所述,得出的CHP和DCP热解反应机理见图2。

2.3 DCP热解的动力学参数

与CHP不同,DCP分解只有O—O键均裂一种形式,而这种分解速率主要由DCP浓度和反应温度决定。在稳定的温度条件下连续取样,即可绘制DCP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a);在100~150 ℃范围内,质量分数变化曲线均近似指数函数,因此改用对数坐标表示,则呈现出斜率随温度变化的一系列直线(3b)。这符合一级反应的特征,可用式(6)表示反应速率:

式中,c为DCP的浓度(根据质量分数换算),mol/L;t为反应时间,min;k为以一级反应计的速率常数,min-1;Ea为反应的活化能,kJ/mol;A为指数前因子,min-1;R为气体常数,8.314 J/(mol·K);T为热力学温度,K。

图2 热分解反应机理Fig.2 Mechanism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图3 DCP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Fig.3 Mass fraction of DCP versus time.

以同一温度下的lnc对t做图,结果见图4,曲线斜率即为对应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值,以lnk对1/T做图,结果见图5,截距和斜率与指数前因子A和活化能Ea相关。从图4和图5可看出,直线拟合效果较好,说明在考察范围内的反应动力学符合式(6)的形式,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指数前因子A=e32.4=1.178×1014min-1,活化能Ea=127 kJ/mol。

图4 lnc与时间的线性拟合曲线Fig.4 Linear fitting curves of lnc versus time.

文献[15]讨论了含量为40%(w)的DCP在某种有机酯类溶液中的分解动力学,采取程序升温下的量热方法,实验结果表明,DCP的分解反应级数约为0.84级,反应活化能约为135.7 kJ/mol,活化能数据与实验结果非常接近。文献[16-19]也涉及不同方法测量不同体系中DCP分解反应速率,活化能均在100~150 kJ/mol范围内,表明各种条件下的DCP分解均受温度的影响,且影响显著。

图5 对lnk与1/T的线性拟合曲线Fig.5 Linear fitting curve of lnk vs. 1/T.

2.4 苯酚的影响

CHP体系中有较明显的苯酚生成,而酚类物质多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作用[20-21]。因此,研究苯酚对DCP热解的影响,应特别关注是否对BC有抑制作用。图6分别描述了引入0.2%(w),1%(w),10%(w)苯酚及0.3%(w)苯甲酸对DCP热解反应的影响。苯甲酸的引入主要是参照判断苯酚的酸性是否在过程中起作用。

图6 苯酚与苯甲酸对热解反应的影响Fig.6 Effects of PHOL and benzoic acid on thermal decomposition.

从图6可看出,苯酚含量对DCP分解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经计算加入苯酚含量为0,1%(w),0.2%(w),10%(w)时,DCP的热解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76×10-3,1.59×10-3,1.60×10-3,2.17×10-3min-1,与温度相比,苯酚含量对DCP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显著。

苯酚确实抑制了BC的生成,苯酚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苯酚对ACP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过比对BC的抑制效果小。苯酚的存在促进了DMBA脱水生成AMS,但这种作用看起来并不归结于酸性催化的作用,因为在酸性更强的苯甲酸中,AMS的生成并不显著。同时,加入苯甲酸对BC和ACP也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根据自由基反应机理,对上述结果可做如下推测:DCP裂解为自由基的反应与苯酚无关,因此苯酚并不影响DCP的分解速率,但苯酚可与DCP裂解出的RO·自由基反应,即:

反应(7)的存在竞争性地阻断了RO·自由基与异丙苯的反应,抑制了R·自由基的生成,降低了BC的产率,且苯酚浓度越高,这种竞争越激烈,对BC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反应(7)也会加速RO·的消耗,同样会降低发生β碎裂产生ACP的几率。

该推测可以解释苯酚影响规律的很多现象,但在很多细节上仍待斟酌。其中,R·自由基作为苄基类自由基,存在较强的共轭效应,又有α位甲基的推电子效应,可能比苯氧自由基还要稳定,苯酚在同异丙苯竞争与RO·自由基的链转移反应时,如何占据显著优势?因此,苯酚实际的作用机制可能并不像反应(7)这样简单,但类似反应(7),假设某种反应竞争性地消耗了RO·自由基,都可以对实验事实做很好的解释。

3 结论

1) CHP和DCP的异丙苯溶液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经过热解反应,主要生成DMBA、ACP、BC、AMS和苯酚。苯酚和AMS主要产生在CHP体系中,而DCP体系中,DMBA、ACP和BC的产率相对较高。

2)热解反应体系中主要是自由基反应,CHP和DCP受热分解产生异丙苯氧自由基RO·,该自由基通过β碎裂生成ACP,通过与异丙苯的链转移反应生成异丙苯自由基R·与DMBA,而R·自由基聚并生成BC,DMBA脱水生成AMS,苯酚则来自CHP酸分解。

3)在100~150 ℃范围内,DCP的热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特征,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符合Arrhenius公式。

4)体系中的苯酚不会影响DCP分解的速率,但会极大地改变热解产物的组成。苯酚可以显著降低BC与ACP的产率,且苯酚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苯酚会促进DMBA脱水生成AMS。

猜你喜欢

苯酚液相组分
蛋壳制备羟基磷灰石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微波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工艺优化
近红外定标法分析黏/锦/氨三组分纤维含量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苯酚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脱氮性能抑制作用的研究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一种苯酚焦油中苯酚与苯乙酮的回收方法
牙膏中禁用漂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90-2021)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