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丙泊酚与舒芬太尼配伍对宫腔镜镇静效果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3-05李玥颖田慧莹钟丽萍

江西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丙泊酚宫腔镜芬太尼

李玥颖,田慧莹,钟丽萍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梅州5140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临床手术方面治疗效果和手术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 一方面患者希望麻醉能减少术中人体感知即术中的不适感,以达到减轻痛苦和减少对手术的恐惧感,另一方面医生希望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同时有个理想的手术环境, 即降低患者在术中的体动的发生,从而减低对手术的干扰[2-4]。 目前临床用于腹腔镜术中最为常见的麻醉药物为丙泊酚与舒芬太尼联合使用, 但是对于两种不同药物的配伍比例目前上仍存在不少争议[5]。 为寻找最佳的麻醉药物的配比, 我院观察了不同剂量丙泊酚与舒芬太尼配伍对宫腔镜镇静效果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180 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 和C 3 组,各60例。 本次实验两个组患者年龄、年龄和体重方面的区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该项研究告知患者并签署术前麻醉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入选标准: 年龄18-60 岁女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 级;手术时长在10-20min 的宫腔镜手术; 所有患者均符合宫腔镜实施要求;术前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身体质量指数BMI≥30kg/m2;入室血压≥160/100mmHg;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既往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既往麻醉药物过敏史;术前评估疑似困难气道患者。

表1 3 组患者基本资料记录(±s)

表1 3 组患者基本资料记录(±s)

注: 组间两两比较,P>0.05

组别例数年龄(岁)A 组B 组C 组60 60 60 40.467±8.975 42.750±8.473 41.700±9.762身高(cm) 体重(kg) 身体质量指数BMI(kg/m2)157.075±5.587 156.783±4.551 155.933±5.320 55.813±8.089 56.391±6.617 55.760±7.323 22.567±2.890 22.950±2.789 22.933±3.007

1.3 方法 3 组患者均在手术前8h 开始进行术前准备禁食禁饮,安排1 名麻醉师负责全程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至术毕完全清醒后离开手术室的基本生命体征,并在患者清醒后1min、5min、15min 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分别采用不同剂量TCI 丙泊酚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06)静脉注射, 剂量A 组:3.5μg/ml;B 组:3.5μg/ml;C组:3μg/ml。配合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4171), 剂量A 组:5μg;B 组:10μg;C 组:10μg。 当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面罩吸氧(流速4L / min),持续患者监测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

1.4 监测指标 术中体动情况, 术中体动评估: 0级: 安静、合作; Ⅰ级:轻度烦躁、间断呻吟; Ⅱ级:无刺激躁动、持续性呻吟; Ⅲ级: 剧烈挣扎、需外力制止;发生率=(Ⅰ级+Ⅱ级+Ⅲ级)/总人数。 呼吸抑制和停药后清醒时间。清醒后于1min,5min,15min分别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能力意识进行评估,从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7 个方面进行评估,共30 项题目,量表总分范围为0-30 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15.0 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s)表示,3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法;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患者术中体动情况记录 从3 组患者术中体动情况记录分析来看,A 组(21.67%)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最大,发生人数最多,C 组次之,B 组发生人数最少,3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3 组患者术中体动情况记录[n(%)]

2.2 3 组患者术中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分析据术中呼吸抑制的统计数据来看,A 组的呼吸抑制人数最少,发生率低,B 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最高,3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术中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分析[n(%)]

2.3 3 组患者停药后清醒时间和清醒后认知功能评分分析从停药后清醒时间和认知功能评分分析,B 组的停药后清醒时间是最长的,C 组次之,A组停药后清醒时间最短。3 组停药后清醒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分别在1min、5min、15min 的认知功能评分相似(P>0.05),见表4。

表4 3 组患者停药后清醒时间和清醒后MMSE 评分分析(±s)

表4 3 组患者停药后清醒时间和清醒后MMSE 评分分析(±s)

注: 与A 组比较,*P<0.05,与B 组比较,#P<0.05

组别停药后清醒时间认知功能评分1(min)5(min)15(min)A 组 B 组 C 组8.00±1.89 27.87±2.18 29.27±0.88 29.83±0.46 10.25±1.47*27.28±2.54 28.33±1.38 29.55±0.67 9.57±1.72#27.80±2.26 28.92±1.11 29.6±0.62

3 讨论

在之前开腹手术由于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术后往往恢复慢。 而宫腔镜手术作为新型微创诊疗技术逐渐成为妇科子宫内手术主流[6-8]。 宫腔镜是依靠纤维光源的一种内窥镜,具有清楚探测病变部位、易于定位病灶和展现病灶形态的优点[9]。 尽管该手术时间短和损伤小,但因术中扩宫等操作,容易造成组织损伤、炎症和内脏痛等情况,所以该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及其严格[10-12]。 临床用于腹腔镜术中最为常见的麻醉药物为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的联合组合,但它们的配伍比例目前上仍没有具体的标准。 需要找到一个比例配伍能够减少患者体动发生和保障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 避免麻醉过深造成呼吸抑制,尽快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13]。 所以本次实验探究A、B、C3 组不同剂量丙泊酚与舒芬太尼配伍对宫腔镜镇静效果及意识恢复的影响。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B 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配伍比例术中体动发生少和镇静效果好对手术影响小, 但相对因麻醉过深造成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和患者停药后认知意识恢复慢, 不宜作为首选。 而A 组在保证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快的情况下,却因为麻醉过浅镇静效果差造成较大的术中体动麻烦。 而C 组(TCI 丙泊酚3μg/ml,舒芬太尼10μg)的比例相对A 和B 组能够结合两组各自配伍的优势, 一方面在保证患者术后认知意识能够快速恢复情况下,另一方面在镇静效果方面有较大保证,给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造就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避免了患者术中体动对手术进程的影响, 从而保证整个诊疗过程的效果。

综上所述,C 组(TCI 丙泊酚3μg/ml,舒芬太尼10μg)的配伍比例能够结合两个麻醉药物的优点,更有利患者的术中镇静效果保证和意识的恢复,值得在临床腹腔镜手术中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丙泊酚宫腔镜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