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020-03-05张喜鱼王建峰
张喜鱼,石 跃,王建峰
(1.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52;
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河南 郑州450052)
《皮肤性病学》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定义为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其受累区皮肤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1个月以上[1],患者常难以忍受,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厌烦、恐惧、失眠等症状,且该病发作频繁,疼痛剧烈,经久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质量及身心健康,患者迫切要求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扶正通络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针灸科门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 例;平均年龄(57.4±5.72)岁;平均病程(3.6±7.3)个月;平均抑郁评分(32.1±6.4)分;平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7.23±1.62)分。治疗组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59.9±6.12)岁;平均病程(4.3±4.2)个月;平均抑郁评分(35.3±2.8)分;平均VAS评分(7.53±4.36)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VAS 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临床疼痛治疗技术》中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2]: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或既往有急性带状疱疹病史;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疼痛性质为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紧束样疼痛;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受损后遗症状,如痒、紧束感、蚁行感、抽动或其他不适感;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自杀倾向。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治疗前1周内未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年龄35~75周岁;自愿参加并坚持完成研究。
1.4 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可导致疼痛的疾病者;治疗期间更换治疗药物及方法者;体质较差,容易晕针者。
1.5 剔除标准 不符合诊断标准者;受试者未按规定接受治疗、无法评定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针刺疼痛局部及夹脊穴治疗,出针后于局部疼痛处行点刺及拔罐。取穴局部阿是穴与夹脊穴,常规消毒后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1针[3],局部从四周向疼痛中心平刺,刺入20~25 mm,间距1~1.5 cm,针数视疼痛范围而定[4]。得气后留针30 min,出针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局部点刺放血施火罐,以出血3~5 m L为宜。隔日治疗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
2.2 治疗组 给予扶正通络法治疗,针刺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及疼痛局部,同时予以艾灸,出针后在局部疼痛处行刺络拔罐。①扶正法:取穴关元、三阴交(双侧)、足三里(双侧),常规消毒后针刺。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同时艾条灸关元、足三里及疼痛局部,施以回旋灸,时间15~20 min,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宜。②通络法:出针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在疼痛局部点刺数次放血,施火罐3~5 min,以出血3~5 m L为宜。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心理抑郁评定:采用改良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总分<7分为无抑郁症状,总分7~17分为轻度抑郁症,总分17~24分为中度抑郁症,总分>24分为严重抑郁症。②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心理抑郁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心理抑郁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心理抑郁情况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8 35.3±2.8 7.5±6.12△▲对照组 38 32.1±6.4 7.8±3.19△
(2)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8 7.53±4.36 1.32±1.53△▲对照组 38 7.23±1.62 2.69±1.62△
4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归于中医“痹证”范畴,多因正气不足或年老体弱,疱疹愈后余毒未尽,湿热毒邪滞于经络,气机不畅,瘀血内停,导致局部气血凝滞,阻塞不通引起。《黄帝内经》载“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本研究治疗本病遵循“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针刺足三里、关元、三阴交以补益气血,扶正祛邪;艾灸辛温通络,行气活血,有利于激发经气;点刺拔罐以疏通经络,祛瘀止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5];针刺三阴交可激活皮质、皮质下边缘系统和小脑与疼痛相关脑区,缓解患者疼痛[6-7];针灸关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8],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艾灸能调节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9]。刺络放血配合拔罐可通过皮部-孙络-络脉和经脉,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局部新陈代谢,有激发经气、温通经络、化湿止痛之效[10]。拔罐时产生的强力吸附作用可使皮肤局部的毒邪与恶血尽数裹挟而出,使受损皮肤得到充分的新鲜血液濡养而调节整体,发挥止痛祛病的作用[11]。此外,刺络拔罐能改善神经痛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吸收[12]。诊法既可调动机体气血抵邪外出,亦可给邪以出路,具有防御与治疗的双重功效[13]。通过以上治疗作用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抑郁、焦虑、厌烦、恐惧、失眠等症状,改善患者工作及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扶正通络法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强、起效快、针刺灵活、后遗症少、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