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20-03-05金国强李劲松姚卓立曹锦瑾王建芳
金国强,朱 勇,李劲松,姚卓立,曹锦瑾,王建芳
(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疾病的常见类型,是因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引发的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1]。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大多患者选择推拿、牵引、局部封闭等保守治疗,但远期效果不佳。针刀疗法有效融合了中西医学的长处,且随着微创介入疗法的日趋成熟,其在临床中运用较多[2]。本研究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于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33~86岁,平均(62.47±4.03)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16.98±3.01)个月。研究组男29 例,女31 例;年龄35~88岁,平均(61.65±3.95)岁;病程1~60个月,平均(17.22±3.1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影像学检查符合《实用骨科学》[3]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严重骨质疏松者;马尾神经损伤者;腰椎滑脱者;腰椎结核者;有恶性肿瘤者;骨髓炎者;中途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2.1 研究组 给予针刀治疗。术前常规准备器械、局麻药物及操作床,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薄枕。通常选择腰背、骶、髂、臀及下肢压痛明显处,用龙胆紫作标记。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戴无菌手套,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147)2.5 m L在各压痛定位点进行表皮局麻。麻醉起效后先用破皮器切开皮肤2 mm,根据病情分次选择下列部位进刀:松解L4~L5或L5~S1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腰骶韧带;松解横突间肌及L3横突筋膜;松解黄韧带;松解梨状肌、臀中肌;松解神经根管外口;松解神经根管内口;松解臀上皮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圆形针刀刺激坐骨神经干及环跳、承扶等部位。下肢症状明显者,可远处循经取穴,如委中、合阳、承山、承筋、飞扬等。用邦迪创可贴加压封闭上述针刀治疗部位切口,并嘱患者伤口3 d内勿沾水或污物。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2.2 对照组 给予单纯封闭治疗。取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 L、曲安奈德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604)15 mg,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稀释为20 m L 配制成注射药液,于与研究组所取相同部位仅作注射治疗,每个部位注射1~2 m L。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包括主观症状(9分)、体征(6分)和ADL 受限(14分),总分为29分,分数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好[5]。
3.2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JOA 改善率评定疗效。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优:改善率≥75%;良:50%≤改善率<75%;尚 可:25% ≤改 善 率<50%;劣:改 善 率<25%[6]。总有效率为优、良、尚可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0 13.69±2.55 26.12±2.75△▲对照组 60 13.52±2.46 23.97±3.14△
(2)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脊柱病变,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间盘后突,直接压迫或挤压神经根所致。目前临床主要根据其发病机制,以解除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松懈神经根粘连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因治疗效果和手术适应证等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针刀疗法结合了中西医的长处,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7]。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神经根的解剖部位及坐骨神经走行分步治疗。针刀在棘突间、棘突旁提插切割并疏剥,可以松解棘突间韧带、腰背筋膜、竖脊肌肌膜;沿棘突旁直刺缓慢到达椎板,并沿椎板缓慢上探至下位椎板上缘,轻轻提插可松解黄韧带、侧隐窝;腰椎棘突间旁开约2 cm 即为关节突关节,针刀在此处提插、切割并疏剥,可松解关节突关节囊,同时可松解绕关节突关节分布的脊神经后内支;在关节突关节点向外探测至骨面外侧落空处即椎间孔外口,轻轻提插1~2刀,可松解神经根外口;沿L2~3棘突间旁开3 cm 左右,缓慢直刺或向内斜刺,探及骨面即腰椎第3横突,沿横突尖提插2~3刀,可松解腰大肌起点;沿臀部、下肢后部及小腿前外侧压痛点缓慢提插疏剥,可松解局部肌筋膜,降低组织内压,从而减轻对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压迫,达到减轻疼痛和麻木的效果。总之,针刀松解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闭合性的切割,消除高应力纤维的作用并改变组织间的相对位置,达到组织减压、改善微循环的目的,从而减轻神经根水肿和神经卡压,最终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腰腿痛”“腰痹证”等范畴,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且督脉亦布其间,故无论内伤(肝肾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或外伤等原因伤及于肾或痹阻肾之经络,均可使经脉气血瘀滞、筋脉失于濡养,以致不通则痛。本病的病因多虚实夹杂,发病之机在于瘀。《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上工守机,治疗本病之机在于瘀,应除之为宜。研究组所用微型针刀,其形制糅合了传统九针中的长针、员利针、针、锋针、大针等针形,其外形长而粗(长7 cm,头部直径2 mm,向尾部逐渐增粗至3 mm),头扁锐,较毫针粗大5~6倍,针刀一针的效果相当于针灸针(毫针)数针丛集刺,具有更好的行气活血、除痹止痛的功效。刀法运用方面,针刀松解时,通常是用一把针刀在治疗部位顺次逐个松解治疗,最常用的松解刀法有提插、纵疏、横剥,暗合了《灵枢·官针第七》中报刺、恢刺、齐刺、短刺、傍针刺等刺法精要,这些刺法可治疗“痛无定所”“骨痹”“筋痹”等。因此,运用针刀松解治疗,可以更好地祛瘀通络,使气血顺通而达除痹止痛之效。此外,针刀疗法所取部位,与人体经络关系密切,绝大多数位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利用针刀松解切割变性的组织、粘连硬节,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代谢产物转运,以松致通,通则不痛,进而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8]。吴晓平[9]研究发现,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但由于针刀治疗后肌肉失衡不能自然恢复,腰椎异常的力线结构未得到纠正,容易复发。所以在后续治疗中,一定要加强肌力锻炼和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