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互助:高校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2020-03-04高玉平周晓兰

高教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知识服务图书馆

高玉平 周晓兰

摘  要:学科服务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知识堡垒作用。文章从互助合作的实现途径、蕴含的内在生成理念和融入的协同创新意识等三方面阐述了协同互助内含的多元特性,认为其是促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从社会层面、行业层面与个人层面论证了协同互助外显的实践效果,认为其是推动其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并从协同理念、互助道路、服务制度和文化追求四个方面论证了践行差异互补的协同理念是推动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协同互助;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7-0020-04

Abstract: The library plays a greater role when it develops constantly. The paper analyzes cooperative assistance and its multivariate characteristics from cooperate implementation, internal generation concept as well a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onsiders that it is the essential precondition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 service. Meanwhile, 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explicit practical effect of cooperative assistance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 service and expounded from social, industry and individual. Then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mplementary idea is the cardinal requirement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 service from cooperation idea, collaborate mode, service mechanism and brand culture.

Keywords: cooperative assistanc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knowledge service

协同互助,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主体通过协同合作方式实现合作双方都获得利益的过程。其本质是人与人或者群体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社会实践性活动。注重的是双向的相互作用力,包含合作和共融。在学科服务中,学科馆员与用户作为供需结构中的重要主体,两者之间的协同互助利于使学科服务保持健康和活力,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本文将学科服务中的协同互助思想定义为“一种以服务用户为中心、通过与用户协同合作、汲取用户的智力成果、建立学科服务供需双方良好互动关系,实现价值共创、并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的学科服务实践活动。”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模式的提出,并非是对以往提出的学科服务的批判和否定,相反,它是在总结前人学科服务理论模式与实践发展的基础上的弘扬和完善。二十年的实践也证明,协同互助学科服务是历经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服务模式,能有效解决学科服务中存在的人力不足、活力不够与供需失衡等问题,它体现着图书馆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一、协同互助内含的多元特性,是促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

(一)协同互助以互助合作为途径,利于提高供给侧推动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精准性

互助合作作为实现途径,是促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桥梁与纽带。一方面,互助合作利于学科馆员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根据用户需求,利用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提出有效的知识解决方案。这种私人订制式的知识服务,提高了服务内容的精准性;另一方面,互助合作强调根据不同的用户性格和习惯,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这种在尊重用户意愿基础上的协同知识服务,提高了服务方式的精准性。服务内容的精准和服务方式的精准,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科服务在友好互动氛围中开展,以用户客观精准地評价,改进学科服务质量,提高活动开展的成效,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推动学科服务不断发展壮大。

(二)协同互助蕴含了内在生成理念,利于调动需求侧推动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积极性

内在生成作为服务理念,是促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基础与载体。一方面,是内在生成的服务理念将学科馆员与用户有效联系在一起,将他们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产生知识附加值,它体现着用户参与奉献、乐于共享的积极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在内在生成理念下,用户与学科馆员一起围绕着科研创新活动,贡献知识力量,参与价值创造,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乐于利用和肯定学科服务,积极参与学科服务的用户队伍在壮大。正是有了知识内生这一载体的支撑,促进学科服务不断在新媒体推动下完善平台功能,强化技术管理,用户参与学科服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推动学科服务不断发展壮大。

(三)协同互助融入了协同创新意识,利于激发主体推动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创新性

协同创新作为服务意识,是推动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抓手和灵魂。一方面,学科服务作为图书馆标志性的服务项目,是以“学科馆员密切联系用户,结合用户需求,深入用户科研活动,协同支持知识创新服务”的特性植根于祖国大地的,其本身就自带鲜明的协同和创新属性;另一方面,在协同创新意识指引下,学科服务实践活动融合了双方主体的显性知识,激发了隐性知识,并将Web2.0的互动性与服务共享性与学科服务的个性化有机结合,构建起了学科馆员与用户的创新型知识服务网络,使学科服务过程成为协同用户创新知识的过程。

可以说,正是有了多元特性的协同互助,才拥有了服务主体主流价值观念的思想沉淀,才拥有了创新意识的集中表达,才使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有了更为滋润的土壤,使学科服务拥有了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

二、协同互助外显的实践效果,是推动其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

我国学科服务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在协同互助思想的指引下,在满足学科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科研支撑服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现代到当代,数位图书馆学者们围绕着协同互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推动着学科服务实现从萌芽、摸索、成长到发展的蜕变。这其中既有宏观上社会层面的意识旨归,也有中观上行业层面的政策支持,以及微观上个人层面的积极践行。显然,这与学科服务的内容属性高度的吻合和一致,为丰富学科服务内涵提供了丰富养料,成为推动学科服务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

(一)社会层面:协同互助思想吻合学科服务的价值目标,为推动学科服务发展壮大提供文化养料

早在十八世纪,哲学家亚当斯密、休谟等人就提出“必须注重人类相互联系的基本事实,并应把注意力集中于人际间的沟通、同情、模仿及风俗上”[1];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提出“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2],这些思想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协同、互助、合作对个人成长与事物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共享 创新 发展”是学科服务的不懈追求,也是协同互助思想在社会层面的价值旨归。因此,只有通过协同互助,才能促进推动学科服务“共享 创新 发展”的价值理念落地生根和发展壮大。

协同互助促进共享。共享是见证学科服务发展的标签。在传统的实体信息共享空间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协同互动环境,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共享、协作和研究。随着Web2.0交互时代的到来,学科导航系统发展成为学科馆员与用户共享工具和共享资源的知识平台,互信友好的知识共享氛围促进知识从个体到群体的扩散,促进知识的分享与升华。

协同互助推动创新。“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才会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3],习近平一语道破了协同、互助与创新之间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有了协同互助的友好环境,就有了知识的传播,就有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也才会形成创新的强大合力。学科服务中没有协同互助,学科馆员的服务导向就无法明确,服务的创新性就缺少了动力源泉,同样,没有协同互助,用户就难以拓展个人成长时间,知识短板就会凸显,致使科研创造和创新活动乏力。学科服务二十年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互助合作对推动学科服务的创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协同互助实现发展。无论学科馆员还是用户,他们作为个人,作为生命的存在,其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不断实现个人的自我超越和发展。“人是一个没有完成而且不可能完成的东西, 他永远向未来敞开着大门,现在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有完整的人”[4]。自我发展是人内在本性的体现,是人生的目的。学科馆员与用户要想实现自我发展,都需要在融入群体的自由交流的互动氛围中,借助专业协商与专业对话来弥补个体的缺陷,实现供需主体的共同发展。

(二)行业层面:协同互助环境契合学科服务的价值取向,为推动学科服务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在学科服务的发展中,学科服务培训班和研讨会都为互助式学科服务提供了协同学习环境,使各高校学科馆员间有了协同交流的平台。“合作 对话 实践”成为协同互助在行業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成为学科服务实践指南,可以说,行业发展形成的协同环境,有助于推动以“合作 对话 实践”为价值准则的学科服务发展壮大。

协同互助环境以合作为载体。在协同互助的发展环境中,学科馆员或是用户都必须以合作的态度融入群体,以形成专业的合作学习共同体。在协同合作中,学科馆员与用户能进行双向信息的交流,用户在协同互动环境中会更有热情。当前,没有哪个国家或者个人能够依靠自身力量不断超越与发展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合作“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5]。学科服务同样需要借助协同互助的发展环境不断加强合作,促进发展。

协同互助环境以对话为核心。协同互助的环境是以对话为核心构筑学科馆员与自身、学科馆员与用户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这一立体式的关系模式在于学科馆员通过与自我的对话,反思实践中的不足,重塑自身的内部经验;学科馆员通过与用户的对话,广泛汲取用户智慧,助他人的同时助自我;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对话,则是开发和接收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用户自身的智慧。这一立体化的对话模式在不断提升学科馆员的职业荣誉感,用户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协同互助环境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成长的基础,基于供需双方主体与知识客体的学科服务更是依靠实践不断发展的。在协同互助的学科服务发展中,实践了主体上的学科团队内部协同模式和学科馆员-用户的外部协同模式。正是在图书馆人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提出了符合自身图书馆发展特点的如嵌入式教学活动、协同式信息素养实践活动与双伙伴式科研实践活动等。实践在学科服务中彰显出了独特魅力,并一步步推动学科服务不断发展壮大。

(三)个人层面:协同互助模式拟合学科服务的价值准则,为推动学科服务发展壮大提供不竭动能

长期以来,图书馆人一直以“读者至上、用心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奋斗在图书馆服务的第一线,锻造了“以人为本 追求真理 不断创新 敬业乐业”的图书馆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学科馆员服务实践的结晶,与学科服务的协同互助是高度一致、相融相通的。因此,坚持协同互助的服务模式,形成手拉手的团结氛围,建立合力服务的协同机制,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学科服务“实干 开放 匠心”的价值准则发展壮大。

协同互助模式体现了实干精神。协同互助的学科服务模式是一代代学科馆员在实干中总结出来的,是图书馆学者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学科馆员的实干酝酿了协同互助模式,协同互助模式又进一步彰显了学科馆员的实干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同劳动模范代表讲话时所说,“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6]。协同互助模式下体现的实干精神,是学科服务在长期摸索、不断实践中需要的精神食粮。

协同互助模式体现了开放精神。一是学科服务过程是学科馆员与用户敞开心扉,协同交流和相互帮助的过程,因此,协同互助模式本身就是开放精神的集中体现。二是在协同互助模式支持下,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科服务用户数量在不断增长,学科服务带来的开放价值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三是学科服务正在从辅助教学研究一步步走到支持学校发展决策的高度上来,这是多方协同互助的结果,开放精神带来和促进了学科服务的内涵式增长。

协同互助模式体现了匠心精神。学科服务活动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私人订制式的服务实践,是在学科馆员的用心筹划和精心准备下完成的,它凝聚着学科馆员敬业奉献的服务品质、“富有激情 负有责任”的职业操守和求真务实的服务态度。在协同互助模式下,无数学科馆员一直以一种不服输、不放弃的匠心精神状态,为用户提供一条又一条“解惑之路”,将学科服务打造成属于图书馆人自身的知名品牌。

三、践行差异互补的协同理念,秉承多元合作的互助思想是推动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求

无论信息环境如何变化,协同互助都是推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践行差异互补的协同理念,坚持多元合作的互助道路,落实知识共享的服务制度、秉承群体实现的文化追求,为推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增强理念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推动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求。

(一)践行差异互补的协同理念,为推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增强理念自信

在科研活动开展中,面对客观世界的复杂问题,一个人的知识是相当有限的,只有通过不同知识领域的人们差异互补、相互合作,才能攻克难题。在学科服务实践中,只有通过差异互补,才能夯实学科服务的制度基础,才能更好地践行与落实服务育人理念,才能建立属于图书馆人自己的理念自信。首先差异互补的协同理念,能够促进专业互补。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面向用户的集体活动,在团队交流中,它能够促进不同领域的人的知识结构相互补充,使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与师生发展的实践智慧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并加以分享、交流和扩充,从而有效建构学科馆员与用户成长的知识经验空间;其次差异互补的协同理念,能够促进智能互补。在学科服务团队中,每个人的智能品质各有差异,协同交流能使每个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充分释放,便于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构建兼具多元品质与发展结构的智能研究空间;再次,差异互补的协同理念,能够促进思维互补。学科服务是不同个性、不同思想的人在一起的结合。有内向者,有外向者;有博学者,有敏锐者;有人思维活跃,有人思维沉闷;有给予支持型,有乐于合作型,正是不同个性、思维各异的人合作在一起,才会更好地满足人们渴求互补的心理[7],构建思维互补、需求互补和个性互补的交互成长空间。

(二)坚持多元合作的互助道路,为推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增强道路自信

学科服务的多元合作的互助道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引领图书馆创新学科服务的正确道路,它体现着学科馆员以及图书馆人对学科服务未来发展的自觉担当。学科服务制度是图书馆人本着“紧跟国际 创新服务 用户至上”的原则引入到国内的,引入后就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定义了学科服务内涵,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成为学科服务的典型特征,这奠定了学科服务发展壮大的根基;随着学者对学科服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馆员们在协同互助的实践道路上也在不断开拓进取,“鼓励读者参与,重视协同研究”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的有效模式,互助合作的服务道路使学科服务又有了新的格局和气象;进入21世纪以后,图书馆以多元创新为导向,直面服务问题,主动作为,积极建立学科交互平台,以适应 Lib3.0时代对学科服务提出的个性化、知识化和精准化的新要求,多元协作、共同发展成为学科馆员与用户共同的价值追求,用户智慧和力量在学科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科服务正在协同互助的道路上建立以多元主体参与、聚合多元知识、融合多元思想的创新型知识体系。

(三)落实知识共享的服务制度,为推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增强制度自信

强度服务意识必须制度先行。合理的制度体系是确保学科服务充满活力的有效保障,是促进知识流动与共享的重要基礎,为推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增强制度自信。在定位时,应明确学科服务制度是学科建设与科研评价的支撑制度,是给院系教学研究带来深入支持与巨大帮助的制度,而不仅是图书馆内部服务制度。近年来,各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利用资源优势与专业优势所做的科研产出分析、学科影响力分析、热门论文研究、专利分析服务和一流学科潜力预测等工作赢得了学校领导的肯定与支持,这是知识共享与知识流动的最好证明,也是争取学校将学科服务纳入学校整体制度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从经费支持、人才保障及成果激励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在完善时,学科服务制度应与院系教学科研发展保持一致,将学科服务制度纳入院系相关管理制度范围内[8],实现学科馆员专业知识与院系教师专业知识的共享和互为补充,同时协同图书馆完成对学科馆员团队与个人的考核与监督;在落实时,图书馆应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包括学科馆员选拔制度、培养制度、职责范围、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与部门协调制度等,使学科服务工作能够在宽松自主的制度保障下高效进行。

(四)秉承群体实现的文化追求,为推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增强文化自信

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价值主体,体现图书馆自我价值增值和彰显群体价值实现的特色服务项目。在新时代环境下,它紧跟价值主体的需求脚步,不断提高文化品牌价值,强化图书馆人的文化担当,为推进学科服务发展壮大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学科服务对学科馆员的要求较高,激励学科馆员为更好地创新学科服务内容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强化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以更好的学科服务业绩来展现学科服务团队的群体力量,彰显群体实现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学科服务是一项兼具实践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创造性劳动,既要做好学科服务的实践性活动,又要做好学科服务团队人员管理与学科服务战略规划,既要积极应对学科服务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追求、心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营造“群体实现”的文化氛围,为学科服务的发展壮大培育道德净土,供给文化动力。

参考文献:

[1]乔金霞.互动与融合——基于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教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10):47-50.

[2]张四方.互助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20):68-73.

[3]“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组,周远清,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举要[J].中国高教研究,2017(04):1-25.

[4]蒙剑英.浅析过程哲学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A].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论文集[C].2014:649-657.

[5]周新民.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内涵[J].人民论坛,2016(01):54-57.

[6]杜飞进.关于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理论品格[J].邓小平研究,2016(03):1-39.

[7]杨云香.科研团队成员差异互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04):128-131.

[8]王雪芳.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制度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09):23-26.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知识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