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2020-03-04蒋建玲

光明中医 2020年13期
关键词:钩藤高血压病西药

蒋建玲

高血压定义是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1]。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心脏改变及全身小动脉病变,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身体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的功能,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胀、头晕、颈项板紧、心悸、疲劳等,也有可能出现视力模糊、鼻子出血等症状。在中医学中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而是根据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头痛、头胀、头晕”将其归为“头痛”或“眩晕”范畴。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窍、浊阴阻络等。中医药治疗包括通过辨证组方治疗、专病专治、中药注射液治疗、针灸治疗、中成药治疗等治疗。中医药治疗能更好地控制血压达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毒副作用小,作用缓和平稳、能更好保护患者靶器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现将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周文泉教授[2]认为肝脏阴阳失衡是发病的关键,肝肾阴虚、以致阴虚阳亢,阴不制阳,水不涵木,则肝阳上升而无制亢,久则阳亢风动,血气上逆,上冲头目,血压上升而见头痛、头晕等症状。痰瘀阻络是高血压另外一个病因,痰瘀夹杂,留滞经脉,久必入络,阻滞目络,则见视力模糊。袁海波教授[3]认为高血压的病因比较复杂,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年老体弱、阴阳不调。外因多为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劳逸失节、情志失畅等,内外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高血压。病机是肝脏及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虚”为主要致病因素。杨富荣等[4]认为高血压病的病机要分虚实,虚者以肾虚为主,实者多为痰浊中阻,风火上扰、瘀血阻络。王玉双等[5]认为高血压病因病机是:脾虚肝郁,肝阳上亢;脾肾虚寒,阴风内动,上扰清空;脾虚湿阻,痰湿蒙蔽清窍;脾虚血瘀,瘀血阻滞头络;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血虚生风,上扰头目。以上5个因素都是在脾虚的基础上发生的。所以脾虚在高血压的整个发生、发展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任晓晨等[6]认为因寒生浊,浊阴阻络是顽固性高血压病的关键病机,因寒湿互阻、浊阴阻滞脉络,使络脉输布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受阻而导致血压异常升高而成顽固性高血压病。

2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孙以民[7]将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阴虚阳亢型、肝阳上亢型、气阴两虚、痰浊中阻型四型。治疗分别予补肾益阴,柔肝熄风;滋养肝肾、平肝潜阳;补益气血;益气化痰。结果显示:显效4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22%。郭维琴教授[8]从“心主血脉”“久病入络”的原理治疗高血压病,《黄帝内经》言:“心主身之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根据“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至平和”的理论,“从心论治”,适当加入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方药组成钩藤15 g,菊花10 g,夏枯草12 g,远志6 g,酸枣仁15 g,夜交藤30 g,山萸肉12 g,山药15 g,蜈蚣4条,蔓荆子、川芎各10 g,丹参20 g,红花10 g,赤芍15 g,白芍15 g,合欢皮20 g。并随证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李培林[9]运用五倍子汤加减(五倍子20 g,黄芪20 g,当归25 g,红花18 g,钩藤18 g,茵陈18 g,蒲公英18 g,党参18 g,天冬16 g,麦冬16 g,黄柏18 g,香附18 g)醋炒研磨冲服,治疗高血压10000例,其中治愈8648例,治愈率98%。罗建英等[10]用天麻钩藤饮(天麻25 g,钩藤20 g,桑寄生25 g,夜交藤15 g,黄芩12 g,杜仲20 g,石决明30 g,山栀12 g,茯神10 g,牛膝20 g)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08例,痊愈99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50%。王兴燕等[11]将3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型论治:肝阳上亢型18例,治以育阴潜阳,清热凉血;肝肾阴亏型12例,治以填补肝肾、滋阴潜阳;脾肾阳虚型6例,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燥湿。结果:显效21例(58.33%),有效12例(33.33%),无效3例(8.34%),总有效率91.67%。

2.2 专病专方陈康远[12]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黄、泽泻、山茱萸、茯苓、山药、菊花、钩藤、夏枯草、牡丹皮、石决明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77例,30 d为一个疗程,结果:显效113例,有效245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95%。王晓聪[13]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味煎剂治疗31例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每日1剂,接连服用3个月,以后随诊3个月,结果:治愈17例,治愈率54.8%,有效率为90.3%。李变花[14]采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内盛,风痰上扰或夹热夹瘀型高血压病73例,基础方:半夏10 g,白术10 g,天麻10 g,枳实10 g,竹茹10 g,陈皮12 g,茯苓15 g,炙甘草6 g;对照组66例,予波依定1片,2次/d或施慧达1片,1次/d,2组均治疗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中药注射液治疗孙爱华等[15]分别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瘀证型高血压病各55例,治疗28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值、瘀证积分、临床症状积分和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前组更能提高降压疗效及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指标,2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李萍[16]在常规降压药应用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病49例,并与单用常规降压药治疗老年高血压35例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85.71%)。黄薇等[17]用葛根素和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组30例对照,发现治疗组较西药组能更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梁德平[18]将9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分治疗组(缬沙坦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51例及对照组45例(缬沙坦治疗),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血压、肾功能、血脂、尿微量蛋白改善较对照组佳,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肾病中自身免疫性损害起抑制作用,并可减轻血管局部炎症,改善患者肾脏功能,有利于早期肾损害的逆转。

2.4 针灸治疗王文远等[19]观察针刺降压穴治疗高血压125例临床疗效,方法:取双侧降压穴(该穴位于内踝高点下4 cm左右),常规消毒后直刺0.3 cm,行提插针刺手法,每天1次,连续针刺21 d。结果显效82例,占65.6%;有效38例,占30.4%;总有效率占96%。王树国等[20]对顽固性高血压106例应用针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是指使用至少3种降压药而不能使血压达标者),将患者辨证分3型分别为痰湿壅盛型(54例)、肝火亢盛型(20例),阴阳两虚型(2例),基本选穴(双侧取穴):足三里(温针灸)、阳陵泉、百会、合谷、曲池、三阴交共六穴;随证配穴,神阙穴采用隔姜灸,20 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9.6%。

2.5 中成药谭元生等[21]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口服中成药复方七芍降压片;对照组45例口服西药卡托普利片。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1.1%,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董守金等[22]将180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随机分治疗组120例口服天钩潜阳胶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片;对照组60例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2组降压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4.1%,对照组总有效率65%,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68.3%,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确实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血管紧张素,改善紊乱的激素调节,降低血液中半胱氨酸的浓度等引起高血压的致病因素。某些降压的中药及中成药可平肝潜阳、镇肝熄风、安神定志、改善血液循环,对止痛、止晕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高血压症状。并且具有稳定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等非常显著的优势,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不足之处是中医的辨证比较分散,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没有统一的临床标准,尚不能达成专家共识,而且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治疗方法较西医医药的治疗都显得比较麻烦,所以一般患者都很难长期坚持治疗,中医降压效果及起效速度比较慢,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下一步解决。但中医学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特别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一般根据患者的舌、脉象及症状体征来确定患者的证型,针对不同证型,辨证施治,针对每个患者采用不同的方,不同的方药加减,不同的中成药,不同的穴位,不同的治疗方法来施治,所谓的“一人一方,一人一法”。所以能够更好地更精确地控制患者的血压,达到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减少服用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临床中作进一步的研究,在不断地实践中改进中医药治疗的不足之处,发扬它的治疗优势,能够让中医药更好地为高血压患者服务。

猜你喜欢

钩藤高血压病西药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
HPLC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