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势利导,促进语文延展阅读

2020-03-04刘贤闻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基础教育论坛 2020年33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爬山虎课外

刘贤闻(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新教材在编排结构上,非常注重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上,应积极拓展同步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言语积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寻找课内外阅读契合点,助力延展阅读

(一)抓住文本语言特点,拓展课外阅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通过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从阅读中增进语言积累,学会语言表达。《美丽的小兴安岭》主要介绍了小兴安岭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在文本细读中,我们结合“美丽”二字,让学生从文本中查找与之相关的句子,并进行重点阅读。

如对小兴安岭的春天,从“树木”“积雪”“小溪”等景物入手,来展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对夏日的描写,从“雾”“草地”“野花”等景物入手,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突出夏天的美景。对秋日的描写,从“树叶”“松柏”“榛子”等颜色入手,为我们呈现秋日森林的美景。对于冬季,抓住“雪花”“西北方”“黑熊”等特点,刻画冬季小兴安岭的生趣。

在课外阅读拓展中,我们可以从景物描写视角,向学生推荐优美的写景散文,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提升语感能力。

(二)提炼阅读主题,拓展课外实践活动

在阅读实践中,对文本主题的提炼有助于学生加深人文情感的体会。

在新教材中,人文主题是重要特色,围绕文本主题,展开群文阅读,将课内多篇或课外文本进行有效衔接,来突出主题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文本有《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我们从中提炼“睁大眼睛看世界”主题,以此为“抓手”,来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

如:我们引入课外读物《法布尔的故事》《带刺的朋友》《我有一个小本本》等文本,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关注“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睁大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这个趣味的世界。由此,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爬山虎的脚》中,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在阅读中,我们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去梳理阅读要点。如:第二段,写爬山虎的叶子特点。刚长出时,颜色是嫩红,然后变成嫩绿;长大时,叶子变得鲜绿;在排列顺序上,叶子的尖,一顺儿朝下。从第三段阅读中,进一步观察爬山虎的外形特点;第四段,讲解爬山虎是如何爬的过程。如:在爬墙时,提炼关键字“触”“变”“巴”“拉”“贴”等,将爬墙的过程进行了生动描写。

由此,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叶子、脚、爬墙方式,延伸课下观察活动。

(三)把握文本阅读结构,顺向拓深阅读视野

小学阶段,读写结合不能停留于表面,而是要结合具体文本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补写作“短板”。《美丽的小兴安岭》整体结构为“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的风景;接着,从四季变化来细致描写不同季节的美丽风光;最后,对整个景致进行综述。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总分总”写作结构的特点,并引领学生从对照其他文本阅读,来把握其结构特点。

二、多管齐下,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一)以兴趣为媒,为课内外阅读搭建桥梁

在阅读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主阵地,由课内文本,延伸课外阅读,充实课内知识点,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送元二使安西》为送别诗,送别诗更侧重于对离别情愁的表达。对于生活在现代的小学生,觉得送别很普通,没有什么难舍难分的情愁。我们结合古诗所处的时代,让学生知道当时交通工具不发达,此去离别,不知道何年才能相见。

我们再引入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离情别绪,依依惜别,让人读之无不伤感。围绕两首诗的送别之情,请同学们展开朗读,并以角色代入的方式想一想,如果你在当时的离别情境中,会说些什么?学生的讨论热情得到激活,对离别诗的体会更深刻。

随后,我们还可以拓展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与前面两首诗有何异同?同样是送别诗,情感的表达却不一样。由此,顺着学生的阅读兴趣展开阅读拓展,效果更佳。

(二)从阅读疑难处为突破口,融入拓展阅读

在课堂阅读中,对一些疑难问题的讨论,教师要适度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课内外阅读链接中化解疑难。阅读课文,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难免存在困难。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对文章写作顺序、写作手法和精彩语句要进行挖掘,让学生领略双龙洞的瑰丽景色。我们在讲解该文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其他游记文本。如:《迷人的张家界》《趵突泉》《荷塘月色》等等。

通过对游记散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把握好写作方位顺序的衔接。阅读课堂,要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将之迁移到其他文本阅读中,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学习《白鹅》时,要让学生把握每一段的第一句,因为它们都是该段的中心句。如:第一段“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该段所介绍的内容,都是为这一句展开。同样,在第二段,利用过渡句来承上启下。对上文,写鹅的高傲姿态;对下文,写鹅的步态、吃相等。通过中心句和过渡句,来准确概括各段的主旨内容。

(三)挖掘文本背景,展开课外阅读

在课内阅读中,教师既要关注文本本身,还要联系文本创作背景,循着作者及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展开课内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资料的整合,来丰富学生课内阅读体验,提升阅读效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的是关于周恩来读书的故事,通过阅读文本,我们向学生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主查阅相关课外资料,了解周恩来立志读书的原因。从课内阅读,到课外资料整理,让学生深刻感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从拓展阅读材料上,我们引入《黄继光》《上甘岭》等文本,让学生对照阅读,认识当时的战争形势,把握文本写作思路,深刻、全面地理解战争体裁的文本意义。

(四)指导阅读方向,把握内外衔接

在阅读拓展中,教师作为导向者,要善于把握课内外阅读衔接点。分析文本的创作主题,挖掘该文与单元内其他文本之间的相通性。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描写动物”为主题,着重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动物习性、特点的描写方法。

同样,在课内阅读中,对同一作家、不同主题文本的拓展,从其异同性入手,来把握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的迁移。如:在阅读鲁迅的文本后,组织“阅读鲁迅分享”活动,让学生多维化认识鲁迅,了解鲁迅的生平,较全面地认识鲁迅的不同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课内阅读,要注重方法的总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借助于课内外阅读拓展,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把握方法,学会感知、分析和欣赏语言文字,把握关键字词、句、段的意义,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爬山虎课外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小满课外班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小兴安岭重点林区食叶害虫种类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低山丘陵区云冷杉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