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单元教学 关注实际获得
2021-01-26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沙 莉(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单元教学是在整合教材内容和相关拓展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单元为单位,依据单元教材或单元主题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立足于单元全局的角度建立整合课程理念,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统筹安排,精简教学环节,减少重复性内容;同时,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顺序,使得学生在类比阅读中深化阅读理解,收获表达规律,达成写作能力。
一、教学瘦身,让增量阅读成为可能
(一)单元整体识字
单元整体识字打破了原有的生字教学模式,变单篇分散识字为单元集中识字, 学生可先自主预习,然后将自己对生字、词语记忆、理解的方法与大家分享,再针对识字问题与大家交流,让识字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挑战性。集中识字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又节约了课时,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拓展阅读的时间。
(二)群文组合阅读
对于或内容,或表达,或中心关联性紧密的课文,根据教学需要可以采取组合阅读的模式,精讲精练以达到瘦身的目的。如:部编版四下四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动物的,尤其是《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文章,完全可以通过组合阅读的方式来学习,在对比中品读文章语言,以发现同一作家的作品在其表达上的异同,从而了解表达规律。
在四下二单元的《千年梦圆在今朝》,讲述的中国人从古至今对探索宇宙的执着精神,而文章所涉及的领域离学生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如果只局限在文本的阅读上,是无法真正理解梦圆今朝的艰辛历程与自豪之情,没有情感共鸣的学习是不真实的。而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就可以弥补这些遗憾,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选择一些有关联的文章作为补充阅读,如赞扬航天人奉献精神的诗歌《炎黄飞天梦》,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当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章,通过互助阅读达成深入解读课文的目的。
二、组合阅读,让自主学习成为主角
单元教学更为注重学生的实际获得,无论是单元整体识字,还是多篇课文的组合阅读,抑或是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都应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让我学为我想学。真真切切地让学习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其中多篇课文的组合阅读重在去粗取精地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探究,而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要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目标及课后问题提出。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静心阅读,深入思考,然后收获柳暗花明的惊喜。
例如,部编版五下五单元是相对独立的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作者笔下的人物”。本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目标。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在第一课时单元整体识字后,结合课后问题将四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用自主、合作的学习策略,独立研读文章内容完成学习单,达到对文章表达的初步认知。学习单中的三项任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兴趣,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习单任务1 任务2 任务3课题 课文主要写了谁文中人物特点(用词语表示)你从哪些语句看出人物特点的,在书中标划下来《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
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不仅体现在单元群文的对比阅读上,还体现在同题材文章间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形成能力上。
如:五下四单元的《军神》,文章讲述了刘伯承因为眼伤到医生沃克的诊所治疗,在毫无麻醉的情况下完成了手术,被誉为“军神”的故事。课后阅读链接安排了一篇同题材的文章《丰碑》,讲述了在红军长征途中,军需处长将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士,自己却被冻僵的故事。一篇以正面描写为主,一篇以侧面描写为主。同样主题却不同写法的两篇文章为迁移学法、锻炼阅读能力、践行表达规律提供了可能。教学中先围绕“刘伯承为什么被称为军神?”这一问题展开学习,通过标划、品读相关语句,联系文章内容揣摩人物内心,同时,借助课外资料辅助理解等方式来学习课文,而这些学习方法都可以成为学生自研自学《丰碑》的宝贵经验。在回顾总结了《军神》一课的学习方法之后,让学生利用《丰碑》进行自主阅读训练,学生会将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运用到学习这篇文章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策略来解答这些问题,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三、类比阅读,让习作与阅读有效融合
叶圣陶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学习语言的“例子”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技巧,锤炼表达能力,而单元教学可以更为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例如,五下五单元的两篇课文在表达上各具特色。“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从选材上看,以《两茎灯草》尤为突出。
从表达上看,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侧重于动作描写的,有侧重于外貌描写以及神态描写的。而《刷子李》则主要是通过侧面烘托突出刷子李刷墙技艺的高超。教学中多文并举,力求做到文尽其用,让习作与阅读完美融合,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教学“人物描写一组”时可围绕“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自学研讨,交流梳理,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摔跤》重在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想要体现机灵、有智谋、争强好胜当然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既然有事例就离不了言神心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重在描写外貌,要体现挺脱的身形当然要以外貌为主。而《两茎灯草》作者选择了以严监生临死前的表现为事例,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凸显其吝啬的特点。
从类比中学生会收获这样的表达技巧:想要写好人物特点先要想好写什么,因为不是所有的素材或是细节都是有价值的,要学会取舍,留下的一定是符合实际、突出特点、能为主题服务的表现方法。收获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后可以用“初试身手”中“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列出来和同学交流”来训练选材。
所以,单元教学始终以关注引导学生在类比阅读中去寻找表达规律,体会感悟写法、学习应用写法为核心,让表达训练行走在每一节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