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收入的内部控制路径分析与研究
2020-03-04王盼盼
●王盼盼
在医院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门诊收入管理是重要环节之一,关系到医院对外形象的塑造、收入资金的安全以及医患关系的维护。然而,部分医院未将门诊收入管理纳入到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使得门诊收入管理在岗位设置、收入结构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问题,易出现收支结构不平衡,增加医院运营成本。为此,医院有必要在摸清门诊收入管控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门诊收入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对门诊收入各个环节的约束和规范力度。
一、医院门诊收入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岗位设置不合理。医院在门诊收入管理岗位设置时,没有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配置充足的工作人员,导致岗位兼职情况较为严重,易引发资金安全风险。具体表现为:门诊收款与门诊收入汇总岗位由一人兼任,缺乏岗位之间的牵制作用,易出现收入不结账,或结账后挪用收入的情况;门诊收入汇总岗位与门诊收入记账岗位由一人兼任,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所以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核对收入汇总的准确性,易埋下账实不符的隐患;票据管理岗位与岗位由一人兼任,易出现票据随意涂改、擅自挪用现金等问题。
2.现金管理风险增大。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越多越人的患者及其家属选择支付宝、微信等软件支付门诊费用,这虽然提高了患者付费的便利性,规避了收取假钞的风险,但是却对数据信息安全管理、支付方式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门诊收入管理工作中,因工作人员未能正确操作不同的收入确认方式,易出现错收、漏费等现金管理风险,造成账目与账款不符,导致医院收入资金流失。
3.门诊收入结构不合理。诊查费、西药费、检查费、中药费、化验费、治疗费是门诊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门诊收入结构合理与否,关乎医院的经济效益,更关系患者的切身利益。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些科室在医院考核指标的影响下,为了完成创收任务,选择走“捷径”——为患者开具不必要的检查项目、治疗项目,这种过度医疗也是导致门诊收入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如何顺应医改趋势,增加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诊查费,减少不必要的药费、检查费,优化门诊收入结构,实现门诊收入良性增长,是门诊收入管理的重点也是关键。
二、强化医院门诊收入内部控制的路径
1.加强门诊药占比控制。根据《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要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应将至30%左右,所以医院要有效控制门诊收入中的药占比,实现门诊用药精细化管理。具体控制措施如下:一是门诊用药要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低价药、新农合目录和医保目录内的药品,用国产药品替代进口贵药;二是医院门诊要控制抗菌药物、营养药、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限制使用输液,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原则,强化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医院可列出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重点控制抗生素输液,尽量取消门诊输液和静脉用药,不允许门诊开具静脉输液针剂,以有效控制药占比;三是医院要实施药占比量化考核制度,对门诊各科室定期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门诊各科室人员的薪酬挂钩,以提高工作人员对药占比控制的重视程度。
2.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长和医疗知识的普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很多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不变,导致医疗服务价格低于成本,与医疗服务专业性强、强度大等特点不相匹配。新的医改在对药占比、耗占比进行控制的同时,也要向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方面倾斜,要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通过有升有降,更好地优化门诊收入结构。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在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时不能“惩多奖少”,要让医务人员更有获得感。
3.加强门诊收入关键点内部控制。(1)合理设置不兼容岗位。在医院门诊收入工作中,要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设置科室岗位,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避免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建议在门诊收入管理科室内分离出门诊收入汇总岗位和门诊票据管理岗位,以确保门诊收款人员、收入汇总人员和票据管理人员的岗位相分离,规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医院还应完善岗位责任考评与奖惩制度,对门诊收入相关的岗位落实责任制,定期对岗位人员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福利待遇、业务培训等相结合,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加强现金管理控制。为进一步提高门诊收入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水平,医院应当加强现金管控,建立健全门诊现金管理制度,这样除了能够对门诊收入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之外,还能有效避免工作人员随意拖欠上缴当日收入和挪用公款的情况发生,有助于确保医院资金的完整性。一是现金交款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建立,能够防止大额现金滞留在门诊收入管理人员手中,可在该制度中对每日的交款时间进行明确,为医院正常的资金周转提供保障。二是现金盘点制度。为使医院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门诊收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在上缴当日收入后,对备用金、磁卡以及病历本的数量进行仔细盘点,从而及时发现多收或是少收的费用。三是退费制度。医院在日常运营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退费事项,为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应当对退费的范围加以明确,并对退费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退费内控制度。当发生退费事项时,门诊收入管理人员应当对退费条件进行严格审核,看是否满足医院的退费规定,并对每一笔款项的缴费方式进行仔细核对,确认退费路径。(3)加强门诊收入相关票据管控。门诊收入管理部门在对票据进行领用时,票据保管人员应做好相关信息的登记工作,如领用时间、领用数量、票据编号、核销时间、核销数量及编号、领用人及核销人的签字等。同时保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票据的序号进行发放,当面核对领用号码。而门诊收入管理人员应当在领用票据前,对使用完毕的票据进行核销,在核销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号码进行仔细检查,不得存在漏失的情况,从而确保票据领用与核销工作的严谨性,做到有据可依。票据的所有使用人员必须保证领用票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要避免票据丢失或是损坏的情况发生,门诊收入管理人员在完成当天的工作之后,要进行日结,出具日报表,将所有款项缴清。此外,门诊收入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票据进行作废处理。任何一项退费都必须经相关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执行。通过加强退费管理,能够对票据使用人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从而逐步减少票据作废的数量。
4.加强门诊收入复核内部控制。门诊收入复核是监督和控制门诊收入工作的重要手段,必须建立健全门诊收入复核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复核规章制度,改进复核工作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复核工作效率。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在门诊收入复核工作中,要运用科学先进的复核方法,提高复核工作质量。具体包括:一是勾稽关系复核。复核人员对门诊收入报表进行表内复核和表表复核,核对报表内各种收入分类的汇总金额、各种结算方式的汇总金额是否与收入总金额一致,核对各类收入分类方式的汇总金额是否与当日总报表金额一致,核对各日各类收入汇总金额是否与月度报表总金额一致;二是分析性复核。复合人员要借助财务分析中的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建立起数量关系模型,预测出合理的期望值,将期望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若发现存在较大差异,则要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5.建立门诊收入三级审核制度。医院门诊收入要实施统一核算,在确保每日收入核对正确基础上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健全三级审核制度,以保证医院资金安全。三级审核制度包括:一是自我审核。医院门诊负责收入管理的人员,应当认真做好自我审核工作,仔细检查报表数据,看是否与记账金额和交款金额相一致,并对各类有价票据进行核对,看使用账面与剩余票据的情况是否相符,同时还应当对录入数据信息进行检查,看数据是否准确,有无遗漏或错误。二是收入审核。此项审核工作由门诊收入审核人员负责,可将审核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医院门诊当日收入汇总报表数据的核对,看是否与收入管理人员的收入报表数据相一致,在确认无误后,应当及时将当日报表、进账单、交款单以及作废票据等,联同收入汇总报表一并上交到医院的财务部门。三是最终审核。此项审核工作由医院的财务部门全权负责,主要是对门诊收入的审查确认,通过最终审核,保证账款相符。财务部门在开展门诊收入最终审核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作废票据的管理,并对票据作废的原因进行彻查,据此判断作废是否合法、合理,以及票据作废是否严格按照操作程序的规定要求执行,作废的票据上有无主管负责人的签字。通过三级审核制度的建立实施,能够对医院门诊收入管理进行强化,有助于门诊日常收入的监管,从而使门诊收入管理更加规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要重视门诊收入工作,将其纳入到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构建起完善的门诊收入管理控制机制,消除门诊收入流失风险,保障医院资金安全。医院要规范与门诊收入相关的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将药占比管理、门诊收入结构作为管控重点,并加大复核力度,促进医院门诊收入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