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民营经济与金融服务供需平衡问题研究

2020-03-04崔亚妮

经济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山西金融

●何 静 崔亚妮

民营经济是增强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担当者,是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全局性战略任务,对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的大战略意义。

一、山西民营经济与金融服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山西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效益下滑、破产增加,资金缺乏、后续供给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融资难题亟待解决。

(一)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山西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不高,在中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同浙江、江苏、广东等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差距更大。

1. 总体数量少规模小。从自身规模看,山西民营企业总量较少,规模偏小。2016 年山西民营经济主体数量170 多万个,从业人员575.9 万人,平均每个仅3.4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709 个,在中部六省是最少的,比2015 年减少195个,民营工业企业户均产值只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5%,比2015 年下降十个百分点。

2.产业层次不高。山西民营经济遍布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但还是以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为主,同质化、低端化问题严重。工业主要集中在煤焦铁、化工、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领域,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高精尖产品偏少。

3.引领性高新技术企业偏少。从全国范围来看,2016 年全国民营企业500 强中,已经有244 家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协同研发创新模式,有241 家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开展智能化生产,有157家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有153 家企业基于互联网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有133 家建立“可感知、可计算、可交互”的智能化产品,有82家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研发测试、创业培训、投融资、创业孵化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而反观山西的民营科技企业反而有所萎缩,2016 年山西拥有民营科技企业近109 家,比2015 年减少53家,同比减少32.7%,多数地市民营科技企业都还是个位数,远远低于中部各省和周边省市区,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4.区域差异较大。从山西11 个市的民营经济占GDP 比重看,2016 年民营经济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7 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4 个市。2016 年占比最高的是运城市68.8%,占比最低的是晋城市34.1%,高低相差34.7 个百分点。

5.企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山西民营企业主要是小微企业,大型民营企业过少。从2016 年山西百强民营企业排名结构看,企业间收入规模、纳税额等指标差距大、分化特征明显。第五位的山西通才工贸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48.48 亿元,而第六位的跨境通宝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骤然下降至85.373 亿元,断档显著;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标准差高达37.64 亿元,离散系数达到1.59;特别是全省百强民营企业中的首位和末位的营业收入相差62 倍,末位的营业收入仅有3 亿元,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二)山西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山西金融业发展滞后也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已成为制约山西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瓶颈。

1.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且散。山?西本土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太小,法人机构属于山西本地的只有197 家,包括6家城市商业银行、114 家小型农村金融机构、6 家财务公司、1 家信托公司、68 家新型农村机构和2 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约14772.9 亿元,仅为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6%。而且,山西省地方金融机构90%为小规模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且分布在全省11 个市、119 个县,比较分散,难以形成金融合力,支持地方发展作用相对有限。

2.缺乏有影响力的金融骨干企业。我国经济发达的省市都有强大的地方金融骨干企业,如上海国际、重庆渝富、天津泰达等,而国信集团作为山西省大型综合金融集团,规模偏小,缺乏整体竞争力。山西国信集团资产700 亿元,不到上海国际集团的1/3,管理资产数量是上海国际集团的1/6,且金融与实业之间协同、带动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另外,山西省晋商银行、中煤保险等地方金融机构依然局限于山西境内,在全国缺乏影响力,在全省也未能发挥标杆带头作用。

3. 证券机构交易规模和利润水平下滑。2016 年,山西省证券经营机构新增5家分公司、14 家营业部,但是,证券交易总额同比下降42.04%。2 家法人证券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71.58%。期货业实现减亏,期货交易额同比降低26.89%,3 家法人期货公司实现净利润- 831.9 万元,亏损额较上年有所下降。法人证券、期货公司各项风控指标总体良好。

4.A 股融资能力较弱。2016 年,山西A 股上市公司只有38 家,位居全国第20位,全年在A 股市场实现融资187.0 亿元、并购重组103.4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02%和33.91%。另外,山西38 家上市公司中,有22 家是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国有企业和山西国有企业),占比高达57.9%,而全国的A 股上市公司中的国有企业占比仅为30%左右,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国有上市公司占比更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国有上市企业占比均小于30%。

二、山西民营经济融资的现状及问题

融资难是制约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门槛过高等因素导致民营经济所得到的金融支持严重不足。

1.负债结构期限错配。民营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长期资金的难易程度,最能反映当地金融机构对其的支持力度的。长期负债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到长期负债总额77.5%,表现出民营企业长期资金的获得性较差,加上民营企业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流动比率不足,一方面表现为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也表现为长期投资资金供给短缺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可能存在短贷长用的情况,面临的再融资风险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即很容易发生现金流断裂,进而破产。

2.财务结构不够稳健。与国有控股工业相比,民营企业长期负债占比偏低,所有者权益和流动负债占比略高。但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偏高的现象不论是国有控股企业,还是非国有控股企业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3.71%,逼近警戒线。

3.资金融入规模与产出规模不平衡。从产出规模与资金融入规模进行简单比较发现:国有工业企业是山西省工业的主体,拥有庞大的资产,占用巨额的资金。而非国有工业企业则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还是在负债规模上都明显小于国有工业企业,表明了民营经济资金融入规模远远小于产出规模,也表明山西金融资源分配不合理。

三、山西民营经济与金融服务供需平衡对策建议

山西金融服务与民营经济融资需求不匹配主要是因为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错位,既有民营企业自身管理不足、规模较小的原因,也有金融体制不完善、政府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原因。解决民营企业与金融服务供需平衡问题,需要促进山西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健全山西金融供给体系,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一)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山西民营企业要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趋势,强化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主动创新企业组织方式。改变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实施战略管理,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把小产品搞成特色产品,把小品牌做成特色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

2.利用互联网减少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以网络为依托,享受银行财务资金外包业务带来的好处,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监控。这样企业不但精简了财务机构,利用银行的规模优势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而且通过与银行合作可以使银企关系趋于稳定,从而最大程度克服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银行“惜贷”问题。

(二)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运用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间接融资体系,推动银行服务转型和产品创新是促进民营企业与金融供给平衡的有效途径。

1.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是大力推动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这个市场潜力很大,许多不符合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可以到新三板挂牌,获得融资能力和机会。二是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加快做大基金产业和规模,在战略新兴产业、城中村改造、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煤焦电行业整合升级、和打造农业产业链等方面,组建一批有规模的私募股权基金,形成300~500 亿元新增股权投资力量。

2.健全间接融资体系。一是加快发展地区小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通过吸纳、融合等路径将民间借贷市场“融入”当地金融服务体系,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直接金融服务。二是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壮大区域金融实力。进一步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在山西省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政策性银行都能来山西设立分支机构。引进省外知名金融控股集团、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主权财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来山西省设立投资基金和分支机构。同时要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沟通。加强与京、津、沪等金融发达省市的金融交流合作,引进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要积极吸引全国性金融机构在山西设立后台服务中心,建设功能完备的登记、托管、支付、结算、清算等系统,增强金融基础服务能力。

3.建立一套有别于大企业、大项目的风险管理制度。一是建立高效率、科学化的风险审批制度和操作流程。对信贷审查员进行合理授权,简化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程序,减少贷款审批层级,以适应中小企业融资时间短、要求急、金额小、发生次数较多的特点。二是银行内部建立标准化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商业银行应运用信用风险评级技术建立标准化的中小企业内部评级系统,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采取批量化的操作,流水线式的加工、处理数据,把风险评级结果作为信贷决策依据,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信贷业务的操作成本。通过信用评级融资技术可以对中小企业贷款者进行一致、快速、有效、成本低廉的风险评估,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小额贷款对商业银行的诱惑力。三是适当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应采用不良比率区间控制以替代现行的零不良率的控制风险办法;同时应建立起相应的企业违约成本与其风险评估的匹配模型,并与中小企业实行价格差别化的管理,提高对中小企业授信支持的综合收益,从而使收益有效覆盖风险。

(三)政府逐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正确引导和强力打造金融生态环境。

1.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中小企业增信问题,指导、培训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建立规范的产权、财务及用工制度,依法经营。建议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整合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公安、法院、质检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起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发布、信用监督和信用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企业信用评价服务体系,减少信息不对称,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2. 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作用。一是由政府出资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专门对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二是壮大资金实力,提高担保能力,政府除拨付一定启动资金外,还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补偿资金,按年度补偿担保基金,对担保机构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广泛吸收民间组织和自然人等民间资本,引进域外资金等渠道壮大担保机构的实力。三是完善担保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各项内部制度,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运作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四是积极创新服务项目,降低担保门槛。担保机构除接受固定资产、存单等质押抵押外,还应该接受信用担保、自然人联合担保、多资产担保、差额担保等多种担保形式,对信用等级高的中小企业在担保条件上可以有所降低。五是规范担保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对企业担保应该只收取担保费,尽力减免其他收费项目,并按照担保风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对于抵押物价值含量高、信誉好的企业,担保费应该按下限标准执行。

3.加快推进再担保体系建设。弱化或取消再担保机构的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考核,把政策性指标作为考核的主导因素,重点考核融资担保业务规模、服务情况,如政策导向性、客户数量、担保规模、放大倍数和科学宽松的代偿率等,充分释放再担保机构增信、分险和扩能的潜力。配套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补充基金。当前,有必要加快推进构建以风险补偿为核心的多级资金补充机制,并借鉴发达经济体及国内有关省份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各级财政出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承担扶小扶微的社会责任,形成各级地方、金融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

4.严厉惩处失信行为。政府要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惩处失信行为,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增强执法效果,对于失信行为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制裁提高其失信成本,减少对银行经营的行政干预,支持金融维权。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山西金融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P2P金融解读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