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小说中商人的“崇儒重仕”情结研究

2020-03-04解舒淇

经济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商商人商业

●解舒淇

在14 世纪以前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统治阶级的抑制商人发展的思想的存在,商人在我国中国文学当中很少被提及,同时为人针对于商人的伦理发展以及研究层次也相对较低。自从明清朝代以后,随着商业发展和资本的发展,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文人对于商人的关注度有所提高,因此在文字小说的描述过程中,对商人的形象描绘有了更深层次的表现。在明朝时期的大量小说和笔记当中,比如《三言二拍》《儒林外史》《金瓶梅》以及《聊斋志异》等相关小说当中,都会对商人的形象有着一定的描述。本文主要是针对明末清初期通俗小说当中,针对商人形象的具体描述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作为基础体系,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对商人的崇儒重仕情节描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明清商人“崇儒重仕”情结产生的原因

在明代中期发展以后,资本主义的萌芽逐渐显现,商业的发展越来越繁荣,已经超过了以往的每一个发展时期,在整个社会当中商业发展的气氛越来越高涨,社会当中的商人人数不断提升同时,商人所形成的社会势力也在不断扩大,商人在社会当中的地位有着明显的提升,但是商人自身仍然坚守着“崇儒重仕”的情节。

1.受儒家传统“抑商”思想影响。在汉代儒家思想当中对商人的抑制观念造成了后需出现的贱商思想,一直发展到宋元时期,尽管整个商业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但是在统治思想当中对商人所形成的鄙视思想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同时还有很多人对商人的认知和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诗人陆游曾经在家训当中对子女进行告诫:“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陆游要求子女即使不能日后做官,也只能务农不能从商。

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统治者对商人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和限制,不但向商人征收高额的税率,同时还限制商人的子孙参加科举活动,哪怕是一些富商和富豪也包含在内。在商业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种抑制商人发展的现象,在《儒林外史》等相关的小说作品当中仍然有所存在。周进因为生活所迫来给商人进行记账,商人问道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什么带他出来做从商之事?周进回答道:没奈何走上这一条路。

2.受儒家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明末清初的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商人的崇儒重仕思想对推动商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也对商业和社会发展的局限性产生了积极性影响。

明清时期的商人崇尚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当中强调的是学习和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因此针对这种人的道德教化以及更高思想层次的追求,让大量的商人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之后,可以投入到社会的教育以及经济发展的事业当中。在明清朝代当中商人经常会在自身致富之后,对自己的子女进行高层次的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独家学说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商人还使用了自己的个人资产支持建立书院,并且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大环境当中教育面不断扩张,同时儒家文化的思想也得到了更高层次的传播,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流传至今,商人在其中起到的推动性作用至关重要。

二、商人“崇儒重仕”思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因为封建时期的社会当中长期实施“助农抑商”基本发展原则,并且在“四民观”的价值影响下,很多从商人员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坏到了社会大众的个人利益,使得商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启示,整体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而面对轻商和贱伤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明清时期的商人从自己的内心上渴望得到人们的充分尊重以及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

受到了儒家学说的影响,明清时代的商人在整体的思想层次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商人都饱读诗书,同时商人群体当中也存在一些文人墨者,儒家的思想和伦理道德成为了他们在重生过程当中的立身之本。因此,商人可以有效地运用儒家道德思想来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品行,在从商过程中要求以诚待人和以信服人,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在明清末期的通俗小说当中,针对社会当中的商人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形象描述,其中存在一部分的描述是商人,没有为了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各种从商活动。另一方面来讲,随着当时社会的商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剧,要求商人在商业决策过程中,必须要有效运用好商业知识以及社会知识,要有效分析和把握好社会市场的发展形势,有效地获取相关的文化知识又通晓儒家文化来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

商业活动的开展中心点主要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而展开,最终的目标是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商业竞争过程中,让人们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获取相应的利润,以此来有效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这一理念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其中存在一部分商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进行各种坑蒙拐骗活动,这些商人通过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让社会大众感到厌恶以及排斥,因此在受大众的印象当中,大部分的商人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中心无所不用其极,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经济效益,因此这也被人们称之为奸商。社会当中人们对商人有着非常浓重的偏见,但是在明清小说当中,很多作家对这种偏见问题进行了解释,其中刻画了很多比较重情义的正面商人形象,这些商人遵循的是儒家价值观念,表现出了有情有义的一面。比如在《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当中他本名叫吕玉,是一个卖棉花的小商贩,在自己生意严重亏本,同时身体还需要治疗的情况下,他在生活当中捡到了一包银两,却没有自己独吞,而是将所捡到的银两主动归还给了失主,正是他的这种拾金不昧的举动,让他获得了外人的认可以及更多的回报,让自己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可以和自己的儿子再次团聚。

三、官僚主义的影响

商人的“崇儒重仕”思想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并且对整个商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千百年发展以来,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思想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根深蒂固,官本位思想将是否围观作为一种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去有效衡量社会大众在社会当中的各个等级以及地位。因此官职对社会大众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只要跻身于官僚行列那后续的好处就会源源不断,因此在明清时期整个社会风气的发展,都是不断朝着做官的行列上推进,受到这一社会风气的影响,商人群体也开始对关雎之位进行谋划,让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钱财来购买官位,以此来让自身从一个商人的形象转化成为官僚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出商人在致富的动机当中实际上已经在损害商业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这种不良的社会发展风气必然会影响到商人的敬业精神以及经商的进取精神,荒废了自身的经商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官位的争取当中,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尤为明显。在传统的商业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商业的运营形式还是商业拓展方面都受到了官僚主义的影响,造成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儒家文化当中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但是除了争官夺利的部分案例以外,其中还有一些正派的商人代表。在明清小说当中对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有着一定的描述,这些小说内容的描述当中,存在一部分商人,通过意外或者是其他的奇妙机遇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小说当中针对商人的财富获得有着详细的介绍。还有一种商人形象的描述具有不畏艰难以及吃苦耐劳等优良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社会发展背景下商人在获取钱财方面需要付出自身的努力才可以得到,同时一部分商人自身所具有的冒险精神以及辛苦劳动,给予了较高的回报。基于这一发展形势下对历代商人的“无用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在小说《初刻拍案惊奇·卷之八》当中就描述了王生的艰难创业和经商过程,在整个文章的描述过程中,主人公首次外出经商就遭遇了强盗的抢劫,自己的财物被抢劫一空,造成了首次经商血本无归,第二次经商当中听取了亲人的意见和鼓励,重新进行经商,但是仍然没有逃脱强盗的抢劫。通过这两次意外事故的产生,让他感受到了经商的艰辛,但是在后续的生活当中他仍然没有放弃经商,最终实现了发家致富。

四、结束语

自明代发展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商业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商人的形象在文学作品当中越来越高大,在一些通俗的小说内容当中,大量的商人形象得到了有效的塑造,商人的“崇儒重仕”情节也得到了有效的凸显,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商人在文学当中所具有的形象表现,并且有效论证了儒家文化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性影响。

猜你喜欢

经商商人商业
从部队到经商,从员工到老板,从200万到2个亿,看好润刘爱民三十载奋斗史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