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丝路带”背景下黑龙江省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2020-03-04赵彤宇刘淑梅
●赵彤宇 刘淑梅 项 男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为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黑龙江省委提出了构建“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设想,积极推进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战略对接。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是以哈尔滨为中心,以沿边铁路四条干线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贝阿铁路形成的“黑龙江通道”为依托,建设联接亚欧的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构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努力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为我国扩大与俄欧合作提供重要平台,推动中俄全方位合作进阶升级。
2019 年9 月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黑龙江自由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黑龙江自由试验区涵盖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个片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哈尔滨片区是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区,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被赋予的定位之一是“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哈尔滨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寒地冰雪经济,建设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全面合作的重要窗口和联通国内、辐射欧亚的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增长极和示范区。黑河片区重点发展跨境能源资源综合加工利用、旅游、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沿边金融等产业,建设跨境产业集聚区和边境城市合作示范区,打造沿边口岸物流枢纽和中俄交流合作重要基地。绥芬河片区重点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随着黑龙江自由试验区的设立、黑河中俄跨境公路大桥及同江中俄跨境铁路大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全部贯通,“龙江丝路带”跨境运输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中俄国际物流、人流运输大通道建设的不断开辟与推进,中俄两国在农业、经贸、旅游、能源、科技、军事、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人文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与交流必将进入新阶段,社会对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端俄语人才的需求必将大幅度增加。以往那种只掌握俄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不懂其它专业知识的“纯外语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如何为“龙江丝路带”规划服务而培养合格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俄语人才,这一严峻任务已经摆在黑龙江省高校面前。
二、复合型俄语人才的特征
随着“龙江丝路带”建设的推进,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对俄合作重要窗口的作用愈加凸显,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已搭建起对俄进行经贸合作、金融服务、科技合作、教育合作、文化合作、信息合作的六大平台,这就亟需越来越多的既掌握俄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来。复合型俄语人才应该是熟练掌握俄语语言知识、具备运用俄语顺畅进行听说写译的基本技能,同时精通另外一门或几门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跨学科高端人才。复合型俄语人才应该了解相关国家的区域国别知识、精通某一门系统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并能用俄语进行专业文本的解读、专业知识的口笔译或者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性工作。
三、黑龙江省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黑龙江省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型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多数院校还是传统的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即注重培养学生的俄语语言知识及基本技能,但忽视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工作中毕业生一旦涉及到用俄语解决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问题还是觉得难以胜任。因此,“俄语+ 专业”或者“专业+ 俄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黑龙江省俄语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1.生源基础薄弱。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国家影响力逐渐提升,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家对中小学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调整了课程设置。省内大部分中小学陆续开设英语作为学生第一门外语,不断减少俄语课程的开设,导致有俄语基础的生源数量逐年减少,造成中学阶段俄语考生断层。这样大学阶段学生学俄语只能从字母开始学起,很难达到精通俄语,并且对于以后用俄语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也造成不利影响,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的难度。
2.培养方式传统。按照国内以往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理念,省内甚至全国大多数院校俄语专业都很注重对学生俄语语言知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开设课程多是俄语语言文学类基础课程,比如:语音、语法、口语、听力、阅读、俄罗斯文化等课程,却很少将其他学科专业课程与俄语相结合,尤其是自然科学类课程,比如:医学、机械、化工、建筑工程等专业课程。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都是纯外语类人才,即外语语言知识能力较强,但是不懂外语之外的其它专业知识。这种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
3.师资力量匮乏。黑龙江省高校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于严重缺乏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俄语师资。目前,各高校的绝大部分俄语教师都属于语言文学类教师,均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基本功,但是知识结构单一,比较欠缺医学、农学、化学、金融、法律、通信等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教师无法胜任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就会影响俄语教学质量和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想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必定要先有一支复合型俄语教师队伍。
四、“龙江丝路带”背景下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各高校俄语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本校的特点,依托本校的特色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构成等特点确立自己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龙江丝路带”规划实施的背景下,黑龙江省本科院校在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方面应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复合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模式可通过三个阶段教学目标的完成来实现:第一阶段,一二年级应重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开设基础俄语、俄语听力、俄语口语等基础课程,同时用汉语开设其他工科等专业基础课程,为掌握另一门专业知识打好基础;第二阶段,侧重专业俄语能力的培养,用俄语学习某领域的专业知识,做好双语教育的衔接;第三阶段,注重学生专业俄语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做好与专业实习的对接,进而为学生今后毕业工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为了更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三阶段教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促进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提高生源数量及质量。为解决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的困境,改善高校俄语生源不足的局面,国家应从宏观上进行整体布局,调整中小学开设俄语课程的比例,在政策上加大对俄语基础教育阶段的扶持力度,鼓励提倡中小学开设俄语作为第一门外语,在中考、高考时给予俄语考生一定的优惠政策,取消高考和考研时个别专业对考生报考的限制,改变高校俄语专业招生生源零起点的困境,探索出俄语人才培养的链条模式。
2.整合优化课程设置。复合型俄语人才是俄语语言技能与相关专业能力的复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全方位的体现。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复合、交融和渗透,使学生可以掌握除俄语之外的另一门学科专业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可以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为低年级学生开设汉语讲授的经济、法律、土木工程等其他专业主干课程,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俄语讲授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就业方向自行选择,这样就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储备了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各高校俄语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本校的特点,依托本校的强势专业、学科结构、师资队伍构成等特点探索自己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即是依托本校的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思维的高素质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交叉学科知识的人才;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即是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培养具备法学、数学、物理学、化学、金融学等六个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俄语人才。黑龙江科技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采矿、土木工程及机械专业等,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已经与远东联邦大学合作培养“俄语+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近20 年,学生反馈效果良好。
3.开发特色专业教材。目前书籍市场比较缺乏用俄语编写的专业科技俄语教材,黑龙江省各院校俄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普遍使用通用教材,开设统一的听说读写等纯语言文学类知识性课程。这样学生便无法学到俄语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涵盖不同专业学科知识、专业性强的科技俄语教材,以实现俄语与其他专业学科知识的真正交叉融合。学校可以引进、购买一批专业俄语教材或者自己编写校本教材。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俄语系已经进行了校本教材编写的实践探索,《新编科技俄语阅读教程》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教材中文章全部选自俄罗斯高校目前使用的专业教材,教材内容专业、题材广泛,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学生从中不仅了解了俄语科学语言的词法、句法特点,还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对学生日后深入学习某一领域专业知识及到相关岗位工作非常有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这本教材,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4.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复合型人才培养向传统俄语教学模式提出新挑战,教师则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俄语教学深度融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活动,提高课上及课下教学效果,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仅依靠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必须把“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引入课堂,创新教学形式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升教学效果及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教师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思想,在俄语课堂教学中采取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方式落实产出导向法,鼓励、引导学生以俄语语言知识及技能的输出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经过对“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在准备充分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识,内化所学知识,达成有效学习。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俄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俄语知识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相结合,将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信心、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课堂参与度有很大帮助。
5.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教材、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很多因素都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教师在这众多因素中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黑龙江省本科院校的俄语教师大多都是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掌握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以及第二门外语——英语,但是知识结构较单一、缺乏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或技能,难以胜任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工作,只有复合型俄语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复合型俄语人才,因此,当前形势下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或技能的复合型师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应该从政策、资金、部门协调发展等各方面为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谋划、提供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及方式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引进或聘请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院校的相关专家学者来授课;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高校可以引进具有俄语知识学习背景、精通自然科学知识的其他专业人才,同时可以整合本校内部其他院系的优势师资,打造跨院系高水平教学团队。此外,学校还应根据院系及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自身实际情况对现有的俄语教师分批逐步进行专业知识的汉语或者俄语培训,或者选派优秀教师去俄方高校进修学习,使其学成归来便能够运用俄语讲授相关专业课程,打造一支既精通俄语又掌握其它专业知识的多元复合型俄语教师队伍,促进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结语
2018 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于俄语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是,学生应掌握俄罗斯语言和文学知识、俄罗斯国情文化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因此,兼具俄语语言技能与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才才是符合国家要求、地方经济发展、社会亟需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俄语人才。总之,跨学科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个目标,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各高校应紧抓国家振兴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结合本校特色专业、优势学科等实际状况,推进“双一流”“双特色”大学建设,把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与“龙江丝路带”建设紧密联系起来,适时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俄语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学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为“一带一路”倡议及“龙江丝路带”规划的实施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实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基金项目:1.“龙江丝路带”背景下黑龙江省“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2018 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SJGY20180442);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联网+”俄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9 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GJB1319131);3. 黑龙江省国际化“俄语+”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2018 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WY2018102-C);4.“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俄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 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WY201810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