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制度,坚守合规
——一个违规、逆流程操作导致银行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案例引发的思考
2020-03-04韩美清
●韩美清
风险管理是金融业的基本底线,合规经营则是银行业运行的首要准则。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业历来注重开展内控合规建设,加之近年来“严监管”与“强风险”的监管环境,一些银行在落实监管要求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
但与此同时,部分基层金融从业人员仍然存在风险意识淡薄,合规理念模糊,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行动上存在偏差的现象,心怀侥幸,面对业绩压力,置政策制度不顾,违规操作时有发生。近日,一个违规、逆流程操作案例引发笔者的深度思考。
一、案例回顾与分析
案情回顾:2017 年6 月,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向一家商业银行某支行申请一亿元贷款,在该行的要求下,企业先在有关部门办理了贷款抵押登记手续,后因这笔贷款被该行的上级行贷审会否决,致使企业没能如愿取得贷款。于是企业将银行起诉到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银行败诉,承担相关损失赔偿责任。
案情分析:本案中银行之所以败诉并承担相应责任是由于银行违反了先合同义务,需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指一种合同前的责任,即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当事人一方因对方当事人过错而遭受损失,有过错一方当事人应承担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法律责任。从法律层面来看,上述操作存在很大的法律漏洞和隐患,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对缔约过失的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从上述案例看,银行对企业的损失存在重大过错,银行有权机构还没有表示同意贷款,经办支行就要求借款人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该操作严重违反贷款及抵押的正常操作程序,因此对于借款人贷款没有成功而受到的损失,银行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实践中,中小银行在管理上普遍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合规管理不严格、制度落实不规范、问责不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为客户经理违规操作提供了“温床”。而基层分支机构往往在内外部多重压力下,有时“铤而走险”,有章不循或制度执行不严格,违规、逆流程操作时有发生,加大了内部合规风险,进而给银行造成经营风险与经济损失,甚至带来严重的声誉风险。
在严峻而复杂的国内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困难加剧,银行面临的监管环境日趋严格,如何坚守住风险底线,管控住风险,保持信贷业务稳健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二、常见信贷违规表现
常见的信贷规违事项主要有:一是贷前调查不尽职。如:调查内容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充分。二是担保或抵押物评估不合规,存在抵押物估值过高的情形。三是贷时审核流于形式。四是放款条件不落实与逆程序放款。五是贷款用途与资金支付审核把关不严。如:对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业务发放贷款;个别贷款项目资本金审核认定不细致,完全采信中介机构的审计结果;资金用途未得到有效监管,资金挪作他用。六是贷后管理不到位。如:未按规定频率和要求有效落实贷后管理要求,重大事项报告不及时,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贷后报告流于形式等。
三、信贷违规原因分析
虽然各金融机构天天讲合规、时时抓内控,但信贷违规操作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信贷合规意识淡薄是导致信贷违规事项产生的根本原因。个别机构和人员合规管理意识淡漠,把政策制度作为摆设,有章不循、违规操作行为屡见不鲜。
第二,重贷轻管、制度执行不力是信贷违规事项屡查屡犯的症结所在。从信贷违规事项来看,主要集中在贷后管理环节,有些贷后检查仅将企业财务报表、账簿数据等进行简单的罗列、记载,而对企业库存、经营实情、抵押物状态、信贷资金挪作他用等,并没有真正进行深入有效地审核、检查、监督、管理,贷后监管流于形式。
第三,不按流程规范操作、管理水平低下是信贷违规事项形成的必然因素。有的机构不按流程规范操作,搞“变通”盲目拓展业务,贷后对客户情况掌握不及时、不准确,对企业潜在风险信息不敏感,重大事项报告不及时,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第四,风险防范措施不力。有的客户经理贷款风险的监测、识别、控制等基本管理能力低下, 对风险信号没有足够重视,未能采取有效的防控化解措施,风险防控措施不得当、不到位。在风险显现后才被动开展工作,错过了风险防控化解的最佳时机。
四、建议
信贷工作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面临的风险与诱惑也更大,根据上述对信贷违规表现及成因分析,笔者认为减少违规操作事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合规操作水平,完善“正面有规范、反面有禁止、违反有处罚”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着手。
首先,加强合规文化学习,提升信贷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金融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银行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素养,需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最新监管政策和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各项业务制度规定,牢固树立依法合规办事的法律意识。要到守住合规操作底线,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细化规章。一是根据各岗位工作情况,牵头部门及时制定并修订管理办法与制度规章,确保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使工作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分工,有助于对员工进行科学考核,做到鼓励先进,鞭笞后进。
再次,加强制度落实,提高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否则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坚持规范操作、坚持合规经营,不给违规行为留有可乘之机。
第四,提高关键环节履职能力。一是工作角色分配上根据岗位不兼容性的要求,严格执行岗位分离,防范道德风险。二是严格执行贷前调查程序要求,做到程序履职,坚持“双人调查、双人复核”,杜绝不做实地调查取证的现象。三是法律文件签署环节,坚持双人当面“核验证件、影像留存”,并使用本行提供的签字笔签署相关文件,避免面签造假的操作风险。四是抵质押物取件环节,坚持风险管理人员全程陪同,窗口取件、非市场人员保管,防范押品权证取件的操作风险。
第五,严格贷款审查与用途管理。加强对贷款资料的完整性与合规性审查,深入分析贷款资料及信贷报告的逻辑性分析与信息披露,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对客户真实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判断。严格落实各项放款条件,监督贷款资金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受托支付或自主支付,落实贷后管理要求。
制度如同基石,是信贷业务健康发展、高效运转的保证,只有坚持规范操作、将合规经营牢记于心,敬畏制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才能真正让合规管理为信贷业务健康稳健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