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刊”意识下优化标题的理据、原则与实践路径*
——以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为例

2020-03-04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栏目期刊

夏 新 宇

(《江苏教育》编辑部, 江苏南京 210036)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期刊出版业表现出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可喜的变化。一方面,学术期刊的优先出版、定制出版、开放获取、纸电同步出版等新型出版样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纸质期刊出版仍然保持“平稳”态势。[1]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不断强化制度管理的要求,开展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积极推动期刊单位将重点放在品牌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上。不管数字化出版如何势不可挡,新技术如何赋能,出版人仍需要坚守期刊出版的基本特质和出版规范,“内容为王”仍然是出版的第一要义,“三审三校”制度仍然是编辑出版的根本制度,编辑工作的核心环节(选稿、整理、加工等)必须强化并加以优化。

业界对新闻标题、新媒体标题的制作与规范等研讨较多,而对学术期刊文章标题的专门性论述较少;对单篇标题的制作研讨较多,对标题所在的栏目、期刊定位等“语境”信息关注较少。基于文献梳理和实践研究,笔者提出,可将期刊文章标题放在“整本刊”即“整刊”中进行审视、修改和优化,使标题制作符合期刊栏目定位,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便于文章的检索与传播。

一、期刊编辑要重视标题的优化

阙道隆曾经说过,“在编辑活动中,选择优化更有特殊的意义。它是编辑活动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社会功能,也是编辑活动的普遍规律。”[2]59这一论断是对编辑出版学研究的提炼与总结,是对编辑活动本质的高度概括。既然编辑活动是对文化产品进行选择、优化的活动,那么期刊编辑的重要工作是选择文稿并对每一篇文稿进行正向的、积极的优化。

1.体现编辑的业务水准

让标题准确、规范、优美是体现期刊编辑水平的重要方面。业界普遍认为标题的制作水平反映了编辑的业务水平。例如:台湾学者张觉明在《现代杂志编辑学》一书中专列了“标题设计”一章,从“标题的功能”“标题的类型”“标题与阅读心理”“标题的用字”四个方面分四节进行阐述。他认为:“杂志的标题,有如画龙点睛,可以决定一份刊物的成败……标题的制作,是编辑技术与智慧的高度表现,它的方式方法,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3]191《教育科学论坛》主编崔勇认为: “做精标题是写作的一个关键,也是体现编辑水平的一个标尺。标题要做到简明精炼、直击主题、彰显观点、规范准确。”[4]《中小学管理》主编孙金鑫也指出:“‘书做一张皮(封面),报做一条题(标题)’,期刊也如此。我们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不是要做标题党。大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价值与亮点,呈现其核心概念……不只‘信’和‘达’,更要‘雅’和‘美’。”[5]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2.体现编辑的主体责任

基础教育学术期刊的作者、读者具有显著的内在统一性,即广大中小学教师既是读者还是潜在的作者。期刊是编辑和作者在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完成的:一方面,编辑依赖作者,编辑是相对作者作品而言的,没有作者提供作品,编辑就不能称为“编辑”;另一方面,作者也不能脱离编辑,作者的智力劳动产品要经过编辑的整理加工,依靠一定的传播媒介才能变成社会产品。因此,编辑的职业特点是比作者更了解读者,比读者更熟悉作者。编辑心中要永远有读者,要协助作者创作出既能满足读者需求,又能引导、提高读者的作品。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抓住教育教学类期刊的“五性”,即导向性、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科学性来判断稿件是否值得刊发。[6]简言之,编辑要站在三个角度整体地去看待标题,做好审视、修改和优化,即站在作者的立场,看标题是否准确概括文本的论述范围、主要观点以及创新之处;站在读者的立场,看标题能否吸引读者阅读,产生阅读期待;站在编者的立场,看标题能否在整刊中获得相应的位置、能否凸显该文的应有价值。

3.体现期刊的独特价值

在出版数字化、媒体融合、报刊发行量持续下滑的当下,“数字出版时代单本的学术期刊面对大型数据库已处于隐形状态,在期刊论文的海洋中,对于读者来说,已是‘只见文不见刊’……在数据库里,原本是整本出版的学术期刊已被拆分成单篇的学术论文。对学术期刊而言,如果这种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它失去的将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号’,而是整个学术期刊在数字出版阵地博弈过程中的主动权”[7]。如此看来,保持期刊自身的独立性、完整性和特殊性,办好纸质期刊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选择。

除了对单篇标题本身要精心制作、优化且考虑其在所在版面中的作用外,还要注意到所有篇目标题在目录页中的“集体亮相”,这就涉及办刊定位、栏目设置、专题策划乃至编辑流程机制等“整刊”的问题。

二、期刊编辑要有“整刊”意识

1.“整本书阅读” 的理念延伸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并实施以来,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迅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包含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人员)接受和传播,并得以广泛研讨和实践,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整本书阅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整本书阅读”的“整”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整体地读,完整地读,全本地读——不仅读内涵,还要读外延(例如相关知识、评论);不仅读正文文字,还要读标题,读作者,读序和跋,读封面、目录乃至插图,等等;不仅读章节、情节、线索,还要读语言特色、思想情感;不仅读出文字信息、字里行间的信息(例如互文性),还有文本之外的信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就解读文本(选文)而言,主要还是强调读者自己去体悟、发现与掌握。某种角度看,期刊和图书也有很多共性,所以期刊的出版也应该讲究“整刊”意识、全本意识,甚至强调全年的整体策划。这样,读者在阅读目录时就可以更好地捕捉学术热点,把握学术研究的焦点及走向。

2.“整体主义”的思维视野

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思维,整体、完整、全面地思考问题已然成为人类思维深入的出发点和支撑,仅从全息论、全语言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主题出版、全媒体运用等思潮和观念来看,就能反映出“整体主义”的确是当下注重问题导向和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惠州学院王海青在《论整体主义教学》一文中溯源了整体主义教育,他说:“整体教育涵盖了生命的多样维度和领域,关联(connections)、包容(inclusive)、和谐(balance)是其核心原理。整体主义认为事物间是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的,它强调‘所有存在之终极统一、联系和内在意义的一种世界观或理论立场’。随着整体主义思维方式和‘整体教育’思潮的兴起,整体主义的学习论与课程论也逐渐形成和完善,并取得大量成果”[8]。

3.教育期刊的特质把握

众所周知,期刊有较明确的读者面向,内容的稳定性与变化性有度有序,各期的内容与风格具有连续性,最显性的就是期刊有固定的栏目,栏目是期刊的“骨架”,在不同栏目下有着不同研究方向、不同文字风格的文章,在同一栏目下又有着具有关联关系的不同文章。栏目设置可以传递期刊特色、办刊思路、编辑导向等多种信息。对每一期期刊来说,编辑都需要精心挑选文章放入合适的栏目,编排文章顺序,使整刊具备灵动性和内在逻辑性,呈现条理性和有序性。

基础教育期刊定位问题也受到学者的关注,朱晓荣认为,“要在相关的出版环节与定位策略方案之间建立正确的逻辑联系……从形象识别的外在部分到编辑分工、制作选稿加工的内在部分,都需要以此为依据进行一体化设计”[9]。就是说,期刊定位只是宏观的、理念性的、概念化的甚至是口号式的,但是真正落到办刊实践,就必须精益求精、提升“颜值”,具体到研究编辑出版的每一环节。

三、“整刊”视野中的标题优化原则

编辑活动的选择总要伴随期刊出版的优化。优化就是在原来基础上的提升和超越,是编辑主体在深入、周密的思考后,通过选择、加工等手段,对原作品的文化增值。优化是一种正向的编辑目标和编辑效果[10]68-69。

以下按照期刊编辑审稿的流程,结合基础教育类期刊的出版实例,分别阐述单篇标题、栏目中的标题、期刊中标题的优化原则。

1.抓住文章概念,实施精准性、完整性原则

(1)去除冗余,保证标题精准性

编者优化标题时要掌握好一个 “准”字,即点亮内容。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缩影和代表,它对于文章内容具有提示作用。成熟的编辑往往看一眼标题,就能对稿件质量做出基本判断,因为从学术论文的标题能看出作者叙述的逻辑起点、思维深度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等信息。蒋重跃指出,概念或关键词应该成为检验、衡量学术水平的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11]。如果作者的论述框架并未紧扣关键词,或者概念阐释不到位,层级观点与总观点、大概念之间有逻辑漏洞,与编辑的阅读期待有差距,那么就必须进行修改。

孙金鑫提出大标题制作四步法: “(1)用一句话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有重点、亮点、创新点;(2)提炼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句;(3)寻找文中与此词句相近的词汇;(4)反复斟酌替换词汇。在做标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用文史典故、文内亮点、社会热点、政策焦点、自身特色等方式,使标题更加符合大众需求和文章主题。”[5]

标题“准确”即是避免 “七忌”——忌题不对文(文不对题),忌以偏概全,忌于“文”无补,忌冗长拖沓,忌自吹自擂,忌空泛过谦,忌古怪艰涩。简言之,就是遵循“三原则”——语法规范原则、概念聚焦原则、精炼审美原则。

首先,语法规范是基本要求,以不产生歧义为准。(1)语序准确、通顺、一般是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名词偏正结构;(2)用词准确,注意词性、贬褒义、搭配等;(3)用好标点符号,涉及课程论、教学法和学科特有的概念,需要加引号;(4)主、副标题虚实搭配,等等。

其次,概念聚焦是必要条件,以不致产生混淆为准。(1)专业概念(关键词)要准确无误。“活动型学科课程”“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评一致性”“群文阅读”等出自课程标准的、已被广泛接受的名词等,还要保持文字表达的一致性,例如在单篇标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要写成“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或简写成“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文化”。(2)标题概念与正文概念保持一致。文中涉及的专有名词体现在标题中要准确,不要混用或混淆(在同一篇文章中尽量统一),如“批判性思维”“审辩式思维”“辩证思维”“评点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思辨性阅读”等。(3)概念有大中小层级,不宜宽泛或泛指,一个标题中含有三个关键词是比较理想的。例如《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情境—任务”案例研究》一文,看标题就知道应有三个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是课标新理念,是研究起点,也是研究目标;“情境—任务”是研究途径和方法;“案例研究”说明文章是实证研究,将课堂教学案例作为重要证据。(4)概念对于标题就是“亮观点”,尽量不使用“浅谈”“刍议” “初论”等过于自谦的表达,也不用“最佳”“最优”“典范”(可改成“典型”)“唯一”等过满的词语。

再次,精炼审美原则是品质旨归,以不产生冗余为准。要注意“炼”字,压缩精简,字字计较,朗朗上口,去掉一切赘词,例如“研究”“探析”“思考”“对于”这类词出现在标题中,如果删除后仍能表达清楚一个观点,就删除。若主标题采用对仗、反问、设问、反复等适当的修辞手法使文题增色,与此原则并不冲突。

因为综合性的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一般都有教学研究类文章,那么标题还应能反映学科特质,如《基于“ADDIE”模型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例谈高中地理任务群学习的评价问题》《语文思维力:在“唤醒—建构—深化”的融合中生长》《沉浸式学习:美术课程情境的回应与落实》,等等。避免使用特别生僻的、自创的非科学的概念,如有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三明治英语”“素读教学法”“迪士尼英语教学法”等经不起推敲、特别是不能自圆其说的概念。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少名师提炼其个性化教育教学主张,在“语文”“数学”前面加了各种形容词,如生态语文、文化语文、正语文、格调语文、情智语文、生成语文等不一而足,这时编者要避免使用过于主观、个性的标题,充分发挥自身与这些知名度较高的作者的沟通能力——要有礼有节地明确告知,既不能挫伤其积极性,也不能奉行“拿来主义”。

最后,在得体、适当、符合语法规范的基础上,编辑要通看全文,捕捉金句(尤其是首尾段,亮观点的句子)后再重新组织标题——如果仍然读来平平,说明概念之间有断裂,概念生搬硬套,甚至脱离常识,那么就需要联系作者修改,做深度编辑。

(2)眼音同步,保证标题完整性

标题映入读者眼帘需要一下子被读者所接受,并且“眼音同步”,即让读者一眼就看读明白,“言传意会”,引起阅读的兴趣。按照瞬目理论,张觉明指出,“标题的最高理想,应将所表现的意义,在一瞬间,便可以被读者全部无疑义地接受,因而触发其阅读全部内容的兴趣。所谓一瞬间,据生理学家的测验,普通人每分钟瞬目的次数是20—30次”[3]192。也就是说,3秒钟之内读者应接收标题所传达的内容信息。张觉明还借鉴了国外阅读心理学的相关成果——在阅读时,眼球跳动时,读者是不见字的,唯眼停时始能见字。每次眼停能读之字最少为半个,最多为6个,所以一行4—6字的标题,读者可以在一次眼停的时候(约三分之一秒),将字的形象全部接受。同时,由于心理泛音(又称“字的光晕”)的作用,在4—6字间,看到的不只是4个字或6个字,而是一个意义,即读ABCDE五字时,读到任何一字,如C,均能感受到AB、DE的连带意义(周奇等出版人称其为“眼音距”)。标题,要以一组心理泛音所及的字作单位,连续二组或三组,阅读起来便很畅快。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不能适应目动的距离,对意义的把握也不能一眼到位,所以标题的字数,除了能表达清楚一个观点(完整的意义)之外,还要兼顾阅读心理,就是要让读者阅读方便顺畅,没有不知所云之感。[3]205-206

期刊编辑要善于借鉴一些读者心理学、阅读学、语言文字学的理论,打开学术视野,将每一篇文稿的加工优化当作一次换位写作的过程,不断锤炼精品。

2.抓住栏目设置,把握协同性、逻辑性原则

栏目是在内容上或表现形式上体现一定特色并有一个提示性、概括性名称的板块。栏目使期刊眉目清楚,便于读者阅读;栏目可以使各篇原本单独存在的文章体现关联,共同塑造期刊的整体形象;特色栏目能强化期刊的个性,展示编辑的才智。在期刊编辑的头脑中,需要将文稿标题置于相应栏目中,并在“稿件管理”中借鉴协同理念。

(1)提纲挈领,体现栏目间的协同性

协同学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理论。他在深入研究激光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在合作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某种更为深刻的普遍规律,即协同或协同作用: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如果子系统之间互相配合产生协同作用和合作效应,系统便处于自组织状态,宏观和整体上则表现为一定的结构或功能。“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12]“协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

期刊的内容策划一般包括栏目设计、专题策划和作品组配等方面,所以期刊编辑“协同”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各栏目之间的配合度,涉及栏目设置,显示“整本刊”的点面结合,结构合理;二是指同一栏目中的文章的内在关联,尤其是“专题”策划类栏目。

周巧姝认为:“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要全方位地满足不同研究领域、不同研究水平、不同学术层次读者的需求,做到点面结合,合理配置同类论文的归集,除了重点栏目、特色栏目以外,还要关注一般栏目的策划,以确保栏目间的协调性,搭建合理的栏目架构,保证整体期刊的综合效果。学术期刊栏目数量应适度,过多容易导致整刊结构松散,过少则显得比较单调,每期栏目以七八个为宜,其中重点或特色栏目两三个即可,不宜设置过多。”[13]

将单篇标题已经拟定的文章组合在一个栏目中,编辑还需思考是否符合栏目特点,是否位置得当(位置次序)、是否有“异质性”观点。有的时候单篇标题已经改好,但因为实际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还要精益求精,再次修改。

“避免单调重复”是一个栏目中学术论文优化标题的重要出发点,即在同一期刊物中尽量将结构相似、关键词相似的标题做区分化修改。这个问题往往是编辑室过分强调栏目分工而忽视协同合作造成的。这类优化在编辑室主任集稿时应尽量修改到位,并排列好顺序,要考虑年段、作者地域、教师身份(一线教师、教研员等)、教师荣誉(名师、学带、青优、新手等不同名称)、稿件来源(邮箱投稿、协作推荐)、老新作者比例等多种因素。

总之,切忌栏目下的标题相似度高,编辑进行整理加工时,不仅要尽量挖掘论文新意(尤其在热点问题讨论时)在框架上进行修改,更要擦亮标题和题眼,让读者在打开目录时就能按“题”索骥,找到自己最想读的文章,产生阅读好感和阅读期待。基础教育类期刊中涉及报道、四封宣传的文风可以活泼些,叙事、随笔、访谈、评论类文章标题,可以多用修辞手段,套用、化用一些诗词,凸显汉语的美感。

(2)转换视角,体现栏目内的逻辑性

语言问题,归根结底是逻辑问题。编辑名家徐庆凯认为,“逻辑是教人头脑清楚的科学”,他在《编辑与逻辑》一书中提出,“所谓头脑清楚,就是在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时候,具有其确定性、论证性和条理性”[14]19,“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用逻辑”[14]29等鲜明观点,并用单独的一小节“编排稿件要用逻辑”阐述此问题。

在实践中,编辑主要在专题栏目设置和专刊编排会特别强调逻辑性,这是优化标题的又一重要原则。徐庆凯指出,“从逻辑上说,至少需要考虑如下几点:第一,编入的文章和书名所表示的主题是否相称?是否选得过窄或过宽?第二,在该主题范围内,分层次编排文章时,层次的划分是否清楚?有没有交叉混淆的毛病?第三,各个层次之间和每个层次内部所编入的文章之间,顺序是否合理?有没有颠倒错乱之处?”[14]62

编辑在为各栏目排序时,应将重点栏目、特色栏目、品牌栏目放在首位,其他的栏目也要讲究逻辑性,切忌分类不明确、前后雷同。要处理好常设栏目与动态栏目的比重,寻求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做专题研究是当前教育期刊办刊常用的策划方式,有助于增强期刊的内容深度和作品力度,吸引更多读者关注。由编辑主导策划的 “专题”(或指“独家策划”“特别关注”“本刊视点”“聚焦”等)栏目,可以充分彰显期刊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弱和能力的高下。

“专题”一组文章一般由5~8篇左右的文章组成,围绕一个核心的问题,从不同角度,由教育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等参与撰稿。栏目主持人提交策划书的时候,仅仅是一个话题,它其实只是课题或主题,是一个雏形,大多数主持人不会像编者一样,站在读者的立场去感受,所以当初稿初审时,编者的第一要务就要精准地修改总标题和分标题。在几轮的通读审稿、修改磨合、整理加工后,所谓“纲举目张”的要求才能基本达到,尤其是重视各篇目之间的、顺序、逻辑和关联,用同一角度、同一标准去优化,避免角度混乱、自相矛盾、条理不清等毛病。一般有“总—分—总”的架构,或者从理论到实践到专家点评收束、 “外—内—外”的内在线索。“专题”策划及审稿、优化过程考验着编辑的知识储备、选题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需要帮助栏目主持人从作者的视角转化为读者的视角。

专题因具有聚焦热点、关注经验、盘活资源等优势,所以对强调实践性的基础教育期刊来说,以一组形式来研讨一个话题,往往成为权重栏目和特色栏目,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如针对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为积极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挖掘抗“疫”素材,把抗“疫”课程建设和实施落到实处,《湖北教育》《新班主任》《中小学党建》《高中生学习》等刊物联合举办“我把疫情当课程”征稿活动;《教育与教学研究》发布了 “重大疫情下的教育应对”专题征稿启事;《教育科学论坛》发布了“教育,为战‘疫’获胜给力”的专题征稿启事,等等。这些专题性征稿都需要统一对标题进行差别化的优化,形成整组、重磅的“冲击力”和“可读性”。

此外,主题专刊(特刊)也是近年来期刊策划的重要形式。主题专刊是“专题策划”的放大和升级。根据期刊定位,通常抓住重大教育政策发布、教育名人纪念、创刊周年庆等特殊时间节点,围绕期刊主题进行特别策划。例如《河南教育》策划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江苏教育》策划的“于永正:短暂与永恒”“学校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聚焦江苏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等专刊。

做专刊的优势在彰显办刊理念,提升编辑的策划水平,盘活现有名校名师联络资源,放大特色栏目效应。专刊因经过整体策划,文章有深度,案例典型,体例统一,架构清晰,编校细致,可读性强,是很受欢迎的办刊尝试。在加工制作这些专刊的过程中,编辑组稿时就需要将内容和形式都组织到位,特别是体例要求上要显示出整刊专刊的味道,考虑板块的文字量、篇幅和体例,这样,在统稿过程中才能更加高效,从而彰显主题专刊的价值。

3.抓住期刊定位,强化整体性、系统性原则

“期刊定位是办刊者根据文化市场与读者阅读的需求,确立期刊的编辑方针、经营策略与读者服务目标,运用期刊的本质属性与功能定位,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编辑方式,树立期刊在市场上和读者中的特定形象和鲜明地位。”[15]111定位是期刊出版中核心的动态发展的重大问题,定位的变与不变是辩证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发展条件,“理应及时反思期刊的综合定位是否适当和科学,且综合各个方面各个因素取舍利弊,形成系统的定位策略”[9]。

(1)纸刊深耕,完善编辑计划

期刊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阶段性。期刊是由一期期独立的“刊期个体”组成的,虽然各期有相对独立性,但其整体性、系统性不容忽视。“因为各期有其统一的编辑工作计划和总体的编辑思路,有着年度选题、组稿的全盘预定规划,各期之间具有紧密的连续性。这也是综合编辑工作的依据……编辑工作的首要任务即是根据所在刊物的性质和期刊编辑计划全面收集了解文化科学信息,其中就有学科研究进展、国家政策方针和改革举措、文化市场动态、作者写作动向和读者阅读需求,等等。”[15]142-143

据人大学术评价中心最新统计数据,全国基础教育期刊有749种,承载的学术期刊样态一般有综合类、学科专业类和学报类。文稿大致可分为理论探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应用三类,还可以按文体分为理论研究、热点探讨、案例分析、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但不管哪种类别的期刊,都需要提前做好编辑计划,如在第四季度确定下一年度的总体的选题计划,还要定期通报月度、季度选题计划,以确保期刊出版的连续性和办刊风格的稳定性。

朱晓荣指出,不少基础教育期刊强调实用性,其本身是有合理性的,但突出此单一要素定位,将导致办刊思路的极度功利化和视野的狭隘化,使期刊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难以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9]。所以,如何在众多基础教育期刊中获得一席之地、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做整体性思考——通过与同质期刊比较,通过期刊评价反观,通过自刊反思、梳理办刊的优劣势等专门性研究,适时调整办刊定位和办刊实践。

(2)融媒 “赋能”,重视品牌关联

互联网时代,具备互联网思维也成为纸刊编辑的工作新要求。对教育期刊编辑来说,在融媒体环境下要以更加高端、全方位、立体的视角审视出版融合和纸刊主业,能使得学术编辑摆脱专业发展桎梏,积极融入新时代。

当下很多期刊都有以自己期刊名命名的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为“电刊”),做与纸刊相关联的内容策划,周期更新速度较快,由此传统的采编校的流程、形式以及内容都被“解绑”。因得到了信息技术的“加持”,纸刊得以最大化地拓展边界,如抗疫期间的各种线上讲座、云课堂、主编开讲等活动,较好地解决了纸刊容量限制性、工作幕后性和纸质媒介滞后性的问题,从内容到形式都支撑甚至弥补了纸刊的不足。

在多媒体、融媒体的环境下,编辑不再像传统出版时代那样,只从事单一形态的工作,而是面临纸媒新媒内容统一加工、一稿多用、一人多职、互动及时甚至即时的新的工作形态。在新工作语境下,编辑不仅要负责内容编辑和加工,还要负责出版内容、出版载体、出版形态甚至是语言风格等方面的选择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等,以打造出优质的融合出版产品[16]。这种情况,一方面考验了编辑的“整刊”意识下的新的编辑素养,另一方面也给纸刊的特质彰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另一视角——纸刊与电刊文章形成优势互补、各美其美,有利于品牌期刊的整体发展。

例如:2020年1月24日,《中小学管理》在同名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2019年基础教育领域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的原创文章,围绕教育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板块,对2019年出台的一些重点政策进行了回顾;同时还梳理了2019年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会议,这反映了编辑团队具备的整体性、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前瞻性的“整刊”思维方式。

汉语写作讲究纲举目张和提纲挈领,编辑优化标题,不管是抽茧剥丝、概括总揽,还是奇思妙想、灵光乍现,但都是从读者出发,从审美出发,从期刊出发,从栏目出发,从文章出发等综合多种因素的智慧“质变”。中国知网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知识服务平台,每种学术期刊的动态的数据报表值得研究——有基金项目篇数、几年来栏目名称统计、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等,是开展同类期刊比较研究的技术助力。

综上所述,在保证语言规范、高度概括的前提下,标题本身要注意汉语的规整、简约、有节奏的特殊性,凸显汉语的美感。标题还要放置在栏目、专刊等“整刊”和全局的视野中去考量,反映纸质期刊独特的整体感和阅读舒适性。“期刊品牌的竞争,归根结底,其实是品牌栏目的竞争。”[17]“借助栏目数据库开展栏目比较和栏目评价,有助于开展栏目和期刊的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促进期刊的发展。”[18]

如何在数字化浪潮冲击背景下持续推进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成为期刊从业者面对的时代命题。我们应坚持问题导向,把编辑工作落实落细落小,整体地设计好、建设好、维护好、开发好品牌资源,让解决问题、创新思考成为编辑工作的动力源泉,走出一条基础教育学术期刊的特色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栏目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关于栏目的要求
期刊问答
期刊问答
栏目约稿
栏目主持人语
期刊征稿进行时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