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疑难字释义商补
2020-03-04张福英
张福英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①它的问世翻开了汉语辞书史华丽的篇章,汪耀楠先生《〈汉语大字典〉通论》中说《大字典》"为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为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直接依据和参考,为词典学、字典学的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但是,受现实条件和能力的制约,其白玉微瑕也是在所难免.近年来,有关《大字典》的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其专著大都围绕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义项、例证、收字、编写体例等展开讨论,为《大字典》的修订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材料和宝贵的意见.有关《大字典》的论文更是数不胜数,其内容涉及到对比研究,纠谬勘误;举例指瑕,校正商补;分部考释疑难字;还有专门探讨释义问题的.这些释义类的论文大都涉及到义项的增删、义项的分合、纠正误释、完善释义、增删例证、商补收字等问题.
在详细查检《大字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字典》在释义时存在照录故训、释义未明等方面的问题,这对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或以《大字典》为工具书做相关研究的人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不便."照录故训"这一说法,是何茂活先生在《〈汉语大字典〉难字释义商补》一文中提出的.②《大字典》中收录了大量疑难字,一些疑难字在释义的时候,采取了照录故训的方法.这种照录故训的释义,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汉字的推演而变得更加晦涩难懂,这无疑会给我们阅读古籍带来很大的困扰.邓福禄先生也说过《大字典》中有一些义项虽然依据古注有所解释,但是由于未理清古注的来源,而且相当一部分释义没有翔实可靠的文献用例加以佐证,因此会增加读者理解的难度,"类似这种来历不明而又难以解释的义项,姑且叫做'疑难义项'."③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在查检《汉语大字典》时搜集整理部分照录故训、释义未明的字,对一些容易产生误解或晦涩难懂的释义进行再度训释,查证辨析一些字的正异关系,纠正个别字的错误释义,并在分析原因之余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现就其现象和原因,举例加以说明和商补,希望帮助读者准确理解相关训释,并对《大字典》的修订略尽绵薄之力.在此,本文本着准确理解字义和减少古籍阅读障碍的原则,择取六例试加训释,以此来弥补《大字典》的些许不足.
一、彵
《大字典》"彵"字释义如下:
(一)tuǒ《玉篇》他可切.安行.《玉篇.彳部》:"彵,安行."
(二)yí
[倭彵]同"逶迤".《正字通.彳部》:"彵,逶迤.李铉《字辨》作'彵'."④
《大字典》将"彵"分为两个音项,音项一将其释义为"安行",这里的解释照录《玉篇》,释义未明.查检《说文》《汉语大词典》等均不见"彵"字,但"安行"究竟为何义,让人费解.《正字通.彳部》:",逶迤.李铉《字辨》作'彵'."⑤故"彵"与"迤"当为异体字.《集韵.戈韵》:"迱,逶迱,行皃. 或作迤."⑥又《正字通.辵部》:"迤,同迆."⑦因此,"彵""迤""迱""迆"四字为同字之异体,其义都与行走有关.
此时再次反观"彵"的义项一"安行"的意义,也应表示行走的一种状态或情貌.翻检《汉语大词典》解释[安行]时有两个义项,义项一为"徐行,缓行";义项二为 "谓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⑨这里的义项一当为本义,义项二将"行"释为"实行",当为引申义.由此可知,"安行"的本义即为"徐行,缓行".
因此,建议《大字典》在修订时将"彵"的义项一"安行"进一步训释为"徐行,缓行",这样释义才会更加清晰准确、通俗易懂.
这里的"金声"照录《字汇补》,释义不明,而且缺少必要的例证.郑贤章 《龙龛手镜研究》:"''音楚行反,意义为金声,乃'鎗'字之俗.'鎗鎗,楚行反.《三苍》:金声也.经文作,误.'……根据《经音义》,''即'鎗'字之俗."⑪吴大澂《古籀补》:"仓,古鎗字,不从金."《广雅.释诂四》:"銵鎗,声也."王念孙疏证:"鎗者,《玉篇》音楚庚切,《集韵》又七羊切."⑫故""与"鎗"同音,"鎗"读 chēng,又读 qiāng. 《说文》:"鎗,钟声也."⑬《玉篇.金部》:"鎗,金声也."⑭由此可知,""与"鎗"同义,表示金、钟之声.故《汉语大字典》"鎗"字条音项一之义项一的释义为:"金、钟之声.字也作"锵"."⑮此释义恰与""相符,因此""与"鎗"音义皆同.由此可知,"鎗"与"??"乃同字之异体.
翻检 《汉语大词典》[金声]一词共有五个义项:钲声;钟声;对人声音的美称;恭敬的声音;比喻美好的声誉.⑱显然前两者为基本义,后三者为引申义.因此,金声可泛指钟声.另外,还需指出的是,上述故训中的"金"泛指金属.《说文.金部》:"金,五色金也."⑲《大字典》中释义为"金声",指意不明,易使读者产生误解.
三、婙
《大字典》"婙"字释义如下:
婙 同"婧".《类篇.女部》:"婙,女字."《正字通.女部》:"婙,俗婧字."⑳
《大字典》照录《类篇》,将"婙"解释为"女字",释义不够明晰.《大字典》中提到"女字"的单字不下一百七十例,其中大部分收录在女部,而且提到"女字"时,前面释义多为"女子人名用字".但有十例除外,这十例只提到"女字",未表明"女子人名用字".它们分别是人部的"",女部的""、"婙"、""、""、""、""、""、"",頁部的"".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姑且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字,因为一般训释为"女字"的字大多为"女"旁,或者与女子相关,而""字虽训释为"女字",但收录在人部,其释义让人费解.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释义,不如将"女字"改为"女子人名用字".第二类为"婙"字,因为"婧"字虽在女部,却与所同之字没有对应性.《大字典》将"婙"解释为同"婧",但查检"婧"字时只有四个义项,并无"女字"或"女子人名用字"这一义项,这样《大字典》在解释相近字时就失去了统一性和对应性.第三类为剩余八字,《大字典》在给此八字释义时,不仅标明所同之字,而且征引字书、韵书,以"女字"训释,如""""等字.这八个字与所同之字多是局部笔画的增减和偏旁的调换,其问题在于未将"女字"进一步训释为"女子人名用字".
因此,《大字典》应在这十字所同之字前加上"女子人名用字",以此提高《大字典》在释义方面的统一性、对应性、全面性和精确性.建议《大字典》修订时将"婙"释义为:女子人名用字."婙"同"婧".《类篇.女部》:"婙,女字."《正字通.女部》:"婙,俗婧字."与此同时,应给"婧"字增加义项五:女子人名用字.
综上所述,"箦"即"苇薄"或"苇箔",是一种用芦苇编成的帘子."箦"前面有"屋"加以限定,主要说明这种用芦苇编成的帘子是用来盖屋顶的.《大字典》中被释义为"屋箦"的单字还有两例,分别是"牑"(miàn)和""(miàn),但是都未解释"屋箦"的具体含义.在此,建议《大字典》在释义""或与"屋箦"相关的字时,将其进一步解释为"一种用芦苇编成的、用来盖屋顶的的帘子".
五、侓
《大字典》"侓"字释义如下:
侓 lù 《集韵》勒没切,入没来.[侓魁]大貌.《集韵.没韵》:"侓,侓魁,大皃."㉘
《大字典》将"侓"释义为"侓魁,大貌",照录《集韵》.其实,此处的"侓"当为"律"的讹写,"侓魁"本为 "律魁".""、"侓"、""、""为"律"的异体字形.《金石文字辨异》:"律,汉《樊敏碑》:'喜怒作'.按:即律.晋太康瓦莂:'民有私约如侓.'按:侓即律.唐《裴镜民碑》:'战危丧侓.'"㉙联系句意,"私约如侓"之"侓"的意义应为"法律、法令"之意,"战危丧侓"之"侓"意为"纪律".《尔雅.释诂上》:"律,常也."邢昺疏:"律者,常法也."可见,"侓"与"律"的意义一致.
《汉语大词典》将[律魁]释义为:高大貌.律,通"垒".《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偓促谈于廊庙兮,律魁放乎山间."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下.楚辞》:"今案律魁,犹魁垒也.垒、律声相近……律魁皆高大之意."㉚由此可知,"侓魁"当为"律魁"之讹,意为"高大貌",《集韵》所收录的"侓"乃"律"的讹变字形.可见,《大字典》在释义时照录《集韵》,未点明"律"为"侓"的本字.
《大字典》在给异体字释义时有一个惯例,一般会根据规范的正字,在该字的异体字形下用"同某"来揭示正字与异体字的关系.因此,建议《大字典》在修订时将该字条释义为:侓,同"律"."侓魁"即"律魁",高大貌.
六、俓
《大字典》"俓"字音项二释义如下:
(二)yíng 《广韵》五茎切,平耕凝.又五坚切.
1.急. 《玉篇.人部》:"俓,急也."
2.伎. 《集韵.徑韵》:"俓,伎也."㉛
《大字典》"俓"(yíng)字义项二照录《集韵》,将"俓"释义为"伎",令人费解.经查《集韵》(述古堂):"俓,忮恨也,急也"㉜"俓,急也,忮也,或作"㉝又"俓,也."㉞由此可知,《大字典》在给"俓"释义时将"忮"错引为"伎",字形发生了讹误,这是在照录《集韵》的释义时出现的错误.
《类篇》:"俓,忮恨也,急也."《集韵考正》:"俓,注:急也.伎也.案:忮讹伎.据《类篇》正."㉟又"俓,也.案:《类篇》于此同而人部无字,当作伎.伎,很也."㊱但是,查检《说文》"伎"的本义为"与也",而《说文》:"忮,很也.从心,支声."段玉裁注:"很者,不听从也.《雄雉》《瞻卬》传皆曰:'忮,害也.害即很义之引申也.'"㊲因此 ,此处的""也应是"忮"的讹误字形.
此外,"伎"也可以理解为"忮"的假借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伎,假借为忮."《说文》"伎"下引《诗》:"人伎忒".今《诗.大雅.瞻卬》作"鞫人忮忒".毛传:"忮,害."㊳故"伎"与"忮"相通,其义为"嫉妒,忌恨".但是,无论是因为照录《集韵》出错,还是出于"伎"与"忮"假借关系的考虑,《大字典》在此处释义时都应该用本字"忮".
因此,建议《大字典》将"俓"的此义项修订为:忮. 《集韵》:"俓,忮也."
小结
综合以上六例的论证,我们不难看到《大字典》在释义和编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就此类问题的成因谈谈一己之拙见.
首先,就照录故训来说,是由于汉字自身的复杂性和社会历史的变迁造成的.汉字形体极为复杂,有繁简、正异、正讹等变化,㊴这些都涉及到汉字的规范性问题.汉字已历经多次演变,我们离造字的时代也越来越久远,自然不能真正明白当时的造字意图.而《大字典》在释义时也采取了较为审慎的态度,在不能确解本义的情况下,与其强加解释不如沿袭故训.如《大字典》把""释义为姥,几经考释,不能给予其准确的释义,也未能找到的例证,这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对于这类字照录故训未尝不可.从这方面来说,《大字典》照录故训的行为情有可原.但是,对于一些在能力范围内可以再度训释,或可凭现有资料查证考释的字,应该多加研琢和校对,使释义更加清晰准确.
其次,由于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当时的字书大多经历了传抄和再度训释的过程,在抄写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异体字和通假字.而对于一些疑难字的异体字,本身的使用频率和实用价值较低,后来在收字时仅凭故训资料收录了该字,但是在释义时却未能指出或点明本字.如"侓"字当属"律"之异体,"侓"可能是在传抄时出现了讹误,《大字典》在释义时应点明"侓"同"律"的正异关系.又如,有关"女字"所列的几个字,与所同之字多是部件位置的变换和部分笔画的增减,但总体上也还处在异体字的范围之内,只是部分用法不同而已.因此,建议《大字典》在修订时注重汉字的正异和通假关系,使释义具有统一性和对应性.
再者,《大字典》在照录故训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字书承袭过程中的一大特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今义会发生变化,我们对释义的理解可能会产生误差.如"金声"的释义,以及"金"字的古今义,若以"金"之今义去理解该释义,那就大错特错了.王力先生曾说过理想的字典应该具有三个要素:"明字义孳乳、分时代先后、尽量以多字释一字",㊵现代字典中存在字义晦涩、释义未明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没有严格遵守这三点.又如,《大字典》把""释义为"屋箦",这里的释义只用两字概括,显然过于简略,读者不明其意.还需指出一点,《大字典》在释义时存在用疑难词语解释疑难字的现象,这种训释并不能达到释义的真正目的,现代辞书在释义的时候应尽量采用现代汉语,以今语释古语,用现代语释疑难俗语,方能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字义,更准确地解读文意,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读者不必要的误解.
《大字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工具书,为语言文字工作者提供了诸多便利.由于编纂的难度较大,因此难免有不足之处."照录故训"虽不是《大字典》编纂中的主要问题,但也会给阅读和学习带来不便.在此,我们对《大字典》的修订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严格核实原文,追根溯源,以确保所引文献的真实性,避免照录和错引;二是点明疑难字的正异关系,正字与异体的释义要有对应性和统一性,减少"同"而无义的情况出现;三是注重通假关系,用本字释义,使释义更加清晰和直观;四是尽量用多字释一字,提高释义的精确性和实用性.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就是想尽最大的努力发现《大字典》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能的修订建议,使《大字典》日臻完善.
注释:
①④⑩⑫⑮⑳㉑㉕㉘㉛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崇文书局---四川辞书出版社 2010年版,分别引自第12页,第875页,第263页,第4569页,第4569页,第1的21页,第3167页,第573页,第189页,第194页.
②何茂活,《汉语大字典难字释义商补》,《中国文字学报(第八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91-202页.
③邓福禄,《从〈玉篇〉看〈汉语大字典〉疑难义项的成因》,《长江学术》,2013年第3期,第104-110页.
⑤⑦⑧〔明〕张自烈撰、〔清]廖文英辑,《正字通(寅集下集)》,清康熙九年刻本710,分别引自第720页,第2356页,第71哦也.
⑥㉜㉝㉞〔宋〕丁度,《集韵》,清虞山钱氏述古堂影宋抄本,分别引自第201页,第162页,第234页,第605页.
⑨⑱㉓㉔㉚㊳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版,分别引自第1316页,第1187页,第492页,第491页,第4360页,第151页.
⑪郑贤章,《龙龛手镜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7页.
⑬⑲〔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版,分别引自第298页,第295页.
⑭〔梁〕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25页.
⑯⑰杨宝忠,《疑难字三考(上册)》,中华书局2018年版,分别引自第25页,第28页.
㉒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中文大辞典》,中国文化研究所1976年版,第10713页.
㉖〔清〕李光庭,《乡言解颐》,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4页.
㉗魏巍,《东方---魏巍文集》(第三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第78页.
㉙〔清〕邢澍,《金石文字辨异》,清嘉庆十五年刻本,第823页.
㉟㊱〔清〕方成珪,《集韵考正》,清光绪五年孙氏诒善祠塾刻本,分别引自第555页,第669页.
㊲〔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09页.
㊴周德美,《读汪耀楠先生〈<汉语大字典>通论〉---中国当代字典史学的扛鼎之作》,《中国辞书理论研究》,2012年,第398-409页.
㊵王力,《理想的字典---王力文集》(第19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62-76页.
杂志排行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的其它文章
- 清廷对察哈尔蒙古采取的"三化"政策
- 元兴和路威宁县历史渊源初探(上)
- 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纳入幼儿教育意义之考析
- ---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论党员领导干部在处理重大疫情中的"硬核"作用
---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 新冠肺炎防控背景下微信平台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逝无可逝,来亦非来
---赵石军长篇小说《逝去如来》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