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对察哈尔蒙古采取的"三化"政策
2020-03-04樊永贞钢土牧尔
樊永贞 钢土牧尔
(1.察哈尔右翼后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内蒙古 白音查干 012400)
清太宗皇太极平定察哈尔部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察哈尔蒙古的节制掌控和约束羁縻,并采取"众建以分其势"的政策,使察哈尔部众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初期,清王朝废察哈尔札萨克旗制为总管旗制,迁察哈尔蒙古八旗驻牧宣(化)大(同)边外,重编察哈尔八旗,即"官牧余地、分授放牧",并设若干牧群,抽调八旗兵丁牧养,用于蕃息牧地;并在察哈尔地区大力推行藏传佛教,从思想上麻痹察哈尔人的斗志.后期,又推行从"封禁"到"放垦"的政策,限制察哈尔人的交往,挤占察哈尔人的牧场,实施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的统治思想,对察哈尔八旗实行封闭挤压,加剧了察哈尔牧民的贫困化.清王朝通过以上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严重削弱了察哈尔蒙古人的发展,抑制了察哈尔地区的人口增长,从根本上限制了察哈尔蒙古崛起与壮大的可能.同时,清廷还对察哈尔上层采取了一些拉拢怀柔的策略,在为官加爵和生活待遇上,给予了一定的照顾,借助官僚牧主之手,将察哈尔平民百姓绑在了清廷的战车上,让强悍忠勇的察哈尔人四处出征,用战争消耗察哈尔蒙古的人丁.
一、清廷对察哈尔蒙古采取打压控制政策的历史背景
清廷对察哈尔蒙古人采取打压控制政策,有着深层次历史背景和政治原因.在后金的历史上,他们的先辈一直就与蒙古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据《蒙古秘史》记载,当年的蒙古首领俺巴孩汗,曾被金朝皇帝钉在木驴上,活活折磨而死.俺巴孩汗临死时曾告诫他的后人:"你们一定要报这个仇,直到磨尽指甲,十指流血!"为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曾多次出兵南下攻打后金,最终灭了后金王朝,报了先辈受辱蒙难的血仇.
北元后期,后金女真人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攻城略地,逐渐崛起于北隅.起初,后金就视蒙古大汗驻帐的察哈尔部为其扩张北方领土的最大障碍,多次率兵出征察哈尔部,与察哈尔蒙古人征战多年,交锋不断.努尔哈赤为了达到彻底征服察哈尔蒙古人之目的,煞费苦心地采取了"以蒙治蒙""联蒙抗蒙"的策略,与科尔沁等蒙古族部落联姻通婚、缔约结盟、多部联手,才把雄居漠南多年的察哈尔部(万户)打败.
后来的满清战胜了察哈尔蒙古人,解除了后顾之忧,打破了"明朝、察哈尔、后金"三强鼎立的格局,才逐步实现入主中原的目的.在皇太极联合东蒙古打败明朝建立大清后,在用人方面就首先不考虑察哈尔人,而是重用与其联姻的蒙古八旗人.在满清的封疆大吏中,如总督、将军、都统等,绝大多数都是满族或蒙古八旗的蒙古族,只有裕谦这一位两江总督可以算作是察哈尔人,但其也是蒙古八旗出身,只是祖籍察哈尔而已.
后金统治者努尔哈赤竭力推行的 "满蒙联姻""以蒙治蒙"策略,与科尔沁等蒙古部落首领进行联姻,强化彼此的同盟关系,一致对外.努尔哈赤死后,此政策得到了继承者皇太极的进一步发挥和完善.在此政策的作用下,一些蒙古部落帮助后金打败了察哈尔等部落,为后金最后打败明朝、建立大清国奠定了基础.此政策一直延续了整个清代,二百多年不变,并被定为国策,称之为"世缔国姻""备指额驸".
政治原因就是林丹汗的儿子阿布奈藐视清廷的存在,多年不去京城朝拜皇帝.为此,阿布奈后来被清廷治罪,收押在京城.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阿布奈之子)咽不下这口气,乘南方"三藩之乱"之机揭竿而起,率察哈尔部众反清,结果兵败被杀.这一突发事件的出现,让清廷统治者坐立不安,倍感危机四伏.所以他们要对察哈尔蒙古人严加防范,并视察哈尔人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地予以打压和控制.
二、清廷对察哈尔蒙古采取的"三化"政策
(一)在察哈尔地区实行"分散安置""移民实边""放垦土地"的分化政策,使察哈尔蒙古人如一盘散沙,形不成合力
最后一任驻帐于察哈尔部、有着黄金家族正统血统的蒙古大汗林丹汗联明抗清没有成功,他的孙子布尔尼又因抗清被杀,清朝皇帝更是对察哈尔蒙古人倍加提防.首先,他们对布尔尼的父亲阿布奈处以死刑.其次,对伙同布尔尼发动事变的察哈尔首脑,除已故死者外,都逮捕处刑.三是对追随布尔尼的察哈尔左翼四旗兵丁,调往河南等地驻防,让其戴罪立功.四是派大员前往察哈尔驻地再次调查户口,重编旗佐,改换游牧地.把原为扎萨克旗的察哈尔八旗从辽宁义州迁到宣(化)大(同)边外,改为总管旗.总管(旗长)由清廷派遣,不让察哈尔蒙古人当一把手.五是采取掺沙子的办法,把巴尔虎等其他部落的蒙古人,穿插在察哈尔八旗,分散察哈尔人的凝聚力.六是让察哈尔人去新疆等地 "分散安置"、"移民实边",让其形不成合力,成不了大事.七是规定了察哈尔八旗的地界划分,不许相互移牧倒场,在客观上限制了各旗牧民的民间交往.八是清末将察哈尔八旗的牧场放垦,土地出售,招引大批汉民进入察哈尔地区开荒种田,严重压缩了察哈尔牧民的生存空间.
(二)在察哈尔八旗全面推行藏传佛教,广建佛教寺院,以出家当喇嘛为尊、为荣,让察哈尔蒙古人吸食精神鸦片,对察哈尔蒙古人实施奴化政策
《蒙古志》曰:"蒙古昔无宗教,自明初以降,而喇嘛盛行,人民奉之维谨,政府遇之甚厚.盖蒙古好杀,而喇嘛戒杀,且讬名神异,能降服其心.政府利用之以抚驭蒙古也.不然以二百余旗,数百万之众,土地辽阔,民俗强悍,岂一二驻防大臣所能镇服哉."为了驯服察哈尔人,清廷多位皇帝连续数十年拨出巨款,在察哈尔十二旗群建了80多座寺院,让察哈尔蒙古人把儿子送到寺庙当喇嘛,不娶妻、不成家.一方面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让他们的精神受到麻醉,失去了反抗的斗志.
在察哈尔地区,几个屈指可数的名人,都是寺院的喇嘛.如诗人罗卜藏楚勒图木(察哈尔镶白旗人),他年青时在察哈尔、多伦诺尔、北京等地学习过佛学经典、蒙藏文翻译等.诗人伊希丹金旺吉拉(察哈尔镶白旗人),7岁时被伊克昭盟郡王旗公尼召接去当了活佛,15岁时学完了全部的必修科目后,回到了察哈尔.他们都是在寺庙中学习文化的,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
罗布桑却丹在《蒙古风俗鉴》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蒙古人是如梦似的生着,如醉似的活着,人人都向往成佛,对于别的什么读书的好处等均不相信,而且也听不进去,理解不了.观察蒙古人,对拜佛祈祷有特别本事,而其他方面就没什么本事了.喇嘛的发生和发展,把蒙古人的聪明智慧推回到几万年前去了,把人们引导到灵魂离开肉体的道路上去了.蒙古人的十分之七,盼望自己成佛.如果仔细考虑这些话,就可以得知其份量."
"蒙古民族由于喇嘛的发展而变穷的原因,至今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说喇嘛能让民族受穷?世上的人应当受到教育,长大后学会一种对于人类有益的本事去谋生.可是,喇嘛教的教义并非如此,而是认为世界之事皆为空,人不永生的身体并没有用处,反受其苦而作孽,还是念经修善为好,应为来生着想.用这种内容为主教育诸男女,日久天长,人们的思想和习俗转化成懒惰和软弱,只知一切皆空,人不永生之理,不知人口繁育和增加财富之道,明明活着却老想死后的事,这个害处非轻.蒙古民族除了灭亡还有什么出路?"
(三)不在察哈尔地区设立学校,不让察哈尔人的后代学习文化,对察哈尔蒙古人实行愚化政策
《蒙古风俗鉴》指出:"清朝法律规定蒙古人不能进入国学,因而清朝时蒙古人当中,没有出现文化较高的人.蒙古人中出现多么有聪明才智的人,也只能在旗里做事,没有别的受教育和出息的机会.所以,越往后人的智慧越被封闭,没有进升之路.学文之事,也就受到了限制.这里边,蒙古人当中喇嘛盛行,人们的知识渐少,人变懒到了极点.""到了清朝时候,蒙古人也开始学习汉文,但清政府法律文件有蒙古人不准参加用汉文进行的考试(科举).虽然蒙古人也已是清朝百姓,但清政府拿蒙古人当外邦对待,蒙古百姓更加不注重学习文化了."
据《察哈尔蒙古族史话》记载:"在满清统治的267年间,察哈尔地区竟然没有一所学校,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察哈尔劳动人民处于文盲状态."察哈尔蒙古人的后代除了在寺院学一点文化外,没有专门的学校供他们上学.一些有钱的人家,请一个私塾先生在家中教孩子识字,但这样的人家占的比例很少.由于察哈尔蒙古人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所以很少出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才.就连法式善也是出身于蒙古八旗(蒙古正黄旗人),才能从小够得到很好的教育,否则他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虽然他的祖先是察哈尔人,但他的少年时代是在蒙古八旗度过的,否则也不会学富五车.
三、结语
清廷通过对察哈尔蒙古"分化、奴化、愚化"政策的逐一落实,把察哈尔蒙古人从多方面予以了限制,没有一点发展、上升的余地和空间.所以清朝年间的名人中,几乎见不到察哈尔蒙古族人;清廷的官场,也很少让察哈尔蒙古人掌权.有清一代,察哈尔蒙古人中,缺少文化名人、当朝重臣和都统将军.甚至在自己的察哈尔八旗之内,也只是个副总管,充当满人或八旗蒙古的助手而已.
对后金和清廷而言,对察哈尔蒙古人实施强有力的分化、奴化、愚化等节制措施,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为其实现征服、统一蒙古各部,入主中原扫清了障碍;二是加速了建立大清帝国的步伐;三是保证了清朝政权统治地位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对蒙古察哈尔部而言,一是其内部的不团结,长时间的内耗,导致蒙古诸部出现分裂,甚至同胞相残,严重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二是随着林丹汗的病逝,失去了统领蒙古社会宗祖部的地位;三是随着布尔尼反清失败被杀,群龙无首,后继无人,其部族上层和属民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成为了清廷处处提防的对象.
分析满清对察哈尔蒙古人的"三化"政策和察哈尔蒙古的衰弱,可以让人们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对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如果能够搞好内部团结,不互相拆台,不同胞相残,就能强国强民,让人民过上安定的日子;如果能够联合外部友邦,形成战略联盟,相互帮助,就能够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经验应该好好记取,并认真切实地传承下去.
注释:
①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蒙古秘史》,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6页.
②金海等,《清代蒙古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274页.
③《蒙古志》卷三,成文出版社中华民国五十七年,第265页.
④潘小平、武殿林主编,《察哈尔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11-1321页.
⑤⑥⑦⑧罗布桑却丹著、赵景阳译,《蒙古风俗鉴》,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分别引自第174页,第82页,第88页,第106页.
⑨金巴扎布等著、乌兰察布盟政协文史委员会、锡林郭勒盟政协文史委员会合编,《察哈尔蒙古族史话》,1989年印,第239页.
杂志排行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的其它文章
- 元兴和路威宁县历史渊源初探(上)
- 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纳入幼儿教育意义之考析
- ---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论党员领导干部在处理重大疫情中的"硬核"作用
---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 新冠肺炎防控背景下微信平台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逝无可逝,来亦非来
---赵石军长篇小说《逝去如来》述评 - 论卢伯克《小说技巧》对白先勇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