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绘画艺术研究
2020-03-04刘忠国
刘忠国
(集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中原作为中华版图之中心自古以来就孕育了许多杰出的画家,从唐宋以来中原地区就成为了我国绘画中心之一.河南作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的重要战略要地,可谓是河岳形胜、吞吐八荒,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中原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从上古至宋金时代就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文化渊源流长,文明炳蔚之盛.中原大地数千年的遗风余韵和渊云妙墨,积淀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脉和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浓厚的中原地域文化造就了今天博大精深的中原绘画艺术和雄浑敦厚的中原画风,在深厚历史文化土壤中盛开出来的这朵艺术奇葩绽放出璀璨的艺术光芒.当下,中原地区的众多高校都在传统绘画基础上积极开拓美术教育与创作的新局面,不断打造美术教育的精品课程和艺术学一流学科,通过对中原传统绘画脉络梳理、源流考证和重新整合,以推动当前新型中原画风的形成,促进中原画风意识构建、艺术创作和孜孜以求的探索,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
一、中原绘画之渊源
中原的河南地区长期以来作为汉文化圈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原画风形成的中心地带.这里凝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具备了先天的学理依据,异常牢固的传统绘画根基更成为中原画风形成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如果追溯中原绘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中原绘画比规范统一的文字出现的还要早.原始时代的简单劳动工具、复杂精美的装饰品和彩陶艺术,都成为中原绘画的起源,如新石器时代的花瓣纹陶盆、鹳鱼石斧彩陶缸等,都彰显了中原绘画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根源.中原绘画从先秦时期逐渐形成体系,而后经历了秦汉的发展其风格逐渐显现,如先秦壁画和漆画上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动物描绘,秦汉壁画、帛画和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形式,都清晰地展示了精准的场景描绘,"这些最初的绘画创作,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原画风,并在历代的发展中,逐渐赋予了韵、法、理、意、趣等艺术特色."①从中原绘画历史发展演变来看,中原画家始终立足于厚重广阔的黄土地,在历史变迁中不断赋予中原绘画创作独特的艺术领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绘画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此时的人物画高度发达,完全走向成熟;北宗山水画崛起,为唐宋绘画艺术的飞跃积蓄了力量.唐末至北宋中原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中原大地出现了诸如荆浩、关仝、郭熙、范宽、王希孟、李唐等山水画大师,传世名作可谓汗牛充栋,诸如《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和《万壑松风图》等,还产生了一大批诸如吴道子、郑虔、韩幹、武宗元、吴元瑜、苏汉臣和李迪等人物与花鸟画家.
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积淀出雄厚辉煌的中原绘画艺术成就.中原画家们传承与发展着五代以来的中原绘画艺术,继承和发展了北宋绘画的艺术特点:堂皇富丽与气度开阔的皇家气派、形神兼备与法度严谨的写实画风、形质兼备的大山大水的中原气象、真知灼见与完备深刻的理论体系.②大唐时期是中原画风的凝炼与风格形成时期,唐代中原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和阎立德兄弟、被誉为"画圣"的河南汝州人吴道子、奠定中国山水画基调的展子虔、青绿山水画创始人李思训父子、久居陕西蓝田的水墨画始祖王维,以及花鸟画家山西宝鼎人薛翟、画马名家曹霸和韩斡,还有五代的山水巨匠荆浩和关仝等人,都展现了中原绘画的劲利与强健之风.他们自成一格,虽题材与风格各异,但都彰显了中原文化的气度与超迈.宋代绘画以院体写实绘画为主流,又以抒情写意文人画为补充,此时中原绘画渐呈式微倾向,主要有李成、刘松年和李唐等中原画家,他们大刀阔斧地进行革新,那时以北派为核心的中原画风就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元明时代以中原画风为主要特征的北方院体绘画一落千丈,中原画派在元代己无再延续,可谓香火式微.
中原绘画精工与雅气可观,峻朗奇特而又风骨无限,有着严谨的作风、过硬的基础和深厚的功力,这是后人难以得其精髓的主因.宋苏轼、欧阳修和晃补之等人推崇文人画,倡导"不求形似求神韵",也只能说明文人们无法企及北方画派画家们的精雕细刻之精湛功力,他们都略通画理,但绘画技能低下.作为雄强姿势和功力深厚的中原绘画,追求沉雄丰厚的气魄、形似逼真的造型、端严不苟的技法和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它代表了一个时代和一种历史,是北派画风的典型与核心.当然,中原绘画也曾在南宋时期发生过断层现象,这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揉碎了中原大地的大好河山,北宋统治者被迫南迁造成了中原文化中心地位的丧失,也导致了中原绘画艺术创作由盛转衰,使得中原绘画跌入历史发展的低谷,山水花鸟人物画都乏善可陈,中原人才的断层导致了中原绘画艺术难以形成独特的地域绘画流派,达到鼎盛的中原绘画从此再难以维系昔日的荣光和辉煌.
二、中原画风之缘起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省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画家就提出过中原画风和中原画派的概念,如李剑晨、魏紫熙、叶桐轩和马基光等人,他们认为中原画风已经形成气候,遗憾的是,后来接踵而至的一系列"运动"使得许多画家自身难保,中原绘画立派等各项事宜也就无从开展,从而错过了一次难得的立派时机;再后来,随着这批画家的相继离世和出走,中原画坛自然逐渐沉寂下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河南美术教育事业的再一次兴起,一大批有志之士和志趣相投的中青年画家经过不懈努力,再一次奠定了当代河南美术的画坛地位,他们以雄厚的创作实力赢得了美术界的认可,为中原画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原画派的确立储备了梯队人才.今日"中原画风"的提出源自于史论家李明先生、河南众多画家与学者,他们通过长期以来对中原地域画风的观察、思考和研究,以及通过精心培育、着意打造与集思广益,从而为"中原画风"的形成做好了充分准备.李明先生作为中原画家群的中坚人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河南日报》美术编辑时就开始积极酝酿,通过大量美术评论的撰写和专题性美术栏目策划,推出了《中原画风初探》专版和中原画风等美术系列报道,从而引起了河南美术界、新闻界和省内外各界高度关注和重视,也为首倡"中原画风"做了雄厚的学术准备.在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画家和理论家的坚持不懈和矢志不渝地支持下,终于形成了云蒸霞蔚的"中原画风"新气象.
当今美术理论家薛永年、林莉娜和陈明等人不断深挖五代北宋绘画传统,寻绎打造"中原画风"的历史文脉与理论依据;通过河南省内彭亚、尤汪洋、王亚伟和李东岳等专家学者的灵裁别寄和妙手偶得,以筚路蓝缕之志以促进"中原画风"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他们从不同角度撰写了大量文章,对"中原画风"的源流、意涵和风格进行了剖析与阐发.中原绘画从古至今历经数千年的曲折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原绘画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甚至有学者在业已成熟的"中原画风"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中原画派"的想法,也有学者认为人为打造"中原画派"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盲目跟风性,反而不利于中原绘画的发展,认为从中原绘画发展历程来看,中原绘画没有创作风格相近和具有延续性的画家群,也没有代表群体画风的开派人物③.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学者倡议要努力打造"中原画派",以积极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④.近年来河南美术事业通过务实创新开创了崭新局面,已经在全国美术界刮起了强劲的"中原画风",从"中原画风"实现"中原画派"的跨越提升,让中原绘画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绚丽之花,这是很多中原画家的共识和心愿."中原画派"作为中原区域文化繁荣的标志,自觉打造"中原画派"不仅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原地域文化,也能够形成河南地方品牌效应和绘画向心力,从而促进河南绘画的发展和美术的复兴,在倡导中原画风基础上培育中原画派,以开拓中原画风更广阔的未来.
三、中原画风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中原画风的形成得益于历史沿革中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更得益于现代艺术先锋所开创的艺术新天地.上世纪一大批中原中青年画家把握时代审美潮流,汲取国内各个地方画派的艺术营养,融合与学习不同画派的艺术特点,再加上对中原绘画的深刻独到的艺术理性认识,逐渐展现出沉稳厚重的华夏文明源头的独特画风气势.在中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有着孕育华夏文明摇篮的黄河,有着巍峨绵延数千里的太行山,有着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生活的黄土地,厚重的文化土壤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粗犷与细腻相间的中原画风.一代代画家秉承中原雄健浑厚的情怀,书写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不断传承与创新着中原画风.近现代中原画家们紧扣时代主题不断深入现实生活,淋漓尽致地书写着中原大地独特的地容地貌与人文情怀.没有历代中原画家的一代代传承与创新,也就没有今日中原独特的绘画形式.归纳中原绘画之所以在灿若星辰的华夏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主要具有以下艺术特点:一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绘画艺术酿造了雄浑厚重、大气磅礴和粗犷豪迈的中原画风;二是独特的中原人文地理环境和鲜明的绘画风格形成了其绘画风格的独特性;三是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繁荣的经济不断推动着中原绘画走上历史的巅峰.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原绘画再一次崛起,尤其八十代中期以来开始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原画风",对河南乃至全国美术视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务实创新的中原美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局面,掀起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热潮,也彰显出中原绘画气格正大和蕴蓄深厚新时代格局.日益成熟的中原画风凝聚了八方美术力量,为全力打造"中原画派"和进一步提升中原美术整体实力,提供了契机和深厚土壤保障.
中原绘画在"85"新潮推动之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运动,中原画家们也开始了一场充满激情的绘画创新探索,敏锐地捕捉当代美术的发展方向,不断开拓与创新中原绘画的博大厚重、沉实质朴和沧桑的艺术风格,他们在各自绘画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艺术成就.因此,中原画风也逐渐得以被世人认识、理解和接受.在当下画家李伯安、曹新林、李建忠、丁昆、李明和陈文利等人作品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五代北宋的艺术特色,他们立足中原古老绘画传统,深入现实生活进行自出新意的创作.诸如《走出巴颜喀拉》《一年好景》等优秀佳作,具有气象浑厚、严谨扎实、构图严谨、雍容典雅与生动自然等艺术特点,再现了北宋花鸟画的皇家气象和民间平实质朴的特点;在山水画创作方面直接脱胎于五代与北宋山水,并具有中原地域画风,同时,还融入了画家个人独特的感受.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李伯安所创作的巨幅长卷《走出巴颜喀拉》,作者立足于厚重沧桑的黄土地创作了震撼当代美术史界的水墨人物长卷.作者运用苍凉的笔法和深沉的墨色,以黄河为依托采用了群像式构图,从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画起,塑造了二百多个神态各异的藏族同胞形象,通过简洁的色彩和刚劲有力的线条,塑造了一组雄浑强健的雕塑般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为中原绘画创作增添了新风采和新的绘画语言形式,作者在充实的结构中展现出凝重的历史感和文化自信.中原画家们不断延续与开拓一种地域风格的独特画风,还没能像京派、金陵派和浙派等形成独特地域画派和艺术流派.其实重拾中原画风不仅可以延续历史与续写辉煌,更可以抒写当代中原人的心境与诉求,弘扬中原画风的价值不可估量.
四、"中原画派"的打造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绘画界如火如荼地打造当地画派,画派研究也日趋兴盛.像邵大箴、周积寅和陈履生等艺术理论大家在美术界重要阵地 《美术》杂志上,连续刊发了不少相关画派建设的文章.诸如江苏的新金陵画派、安徽的黄山画派、广西的漓江画派、陕西的长安画派、浙江的新浙派等,还有地处偏远的内蒙古草原画派、黑龙江冰雪画派、辽宁关东画派和四川巴蜀画派等.中原画派的旗帜其实早已树立,但因欠缺打造和火候一直没能真正形成气候.探究古代画派大都是自发形成的,很多历史画派名称都是后世绘画理论家总结而命名的,都是某地域上一些艺术风格和艺术主张相近、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画家群体,自觉地组织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地方画派,诸如明朝的松江画派、新安江画派和吴门画派等.中原地区自魏晋南北朝至北宋一直占据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绘画因此也非常发达兴盛,之所以没有正式命名中原画派,也正是因为不用画派之名也一样挑起全国绘画大旗.诸如内蒙古、黑龙江、广西、西藏和新疆等这些偏远地区,由于远离中原王朝文化中心,在历史上都没有任何画派的形成,只是近现代为彰显地方艺术特色和成就才开始注重画派的打造.画派的打造应该建立在雄厚的传统基础之上才比较适宜,诸如草原画派的打造,就特别注重其游牧民族打猎迁徙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自然草原环境,因此而营造出一种粗犷、阳刚和质朴之美.
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原绘画事业的复苏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在谢瑞阶、林国选、马基光、叶桐轩、贺志伊等老一辈河南画家不断探索下,河南绘画整体实力得到了大大提升,出现了里程碑似的山水画作《大河上下浩浩长春》.改革开放之后,中原美术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骄人业绩,如曹新林创作的《粉笔生涯》、王宏剑的《奠基者》、谢冰毅的《黄河之秋》等优秀作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崭露头角.同时,还出现了丁中一、曹新林、陈天然、王宏剑、李自强等一大批实力派画家,大幅度提升了中原绘画创作水平.如王宏剑的油画作品《阳关三叠》和李伯安的水墨人物画长卷《走出巴颜喀拉》等杰作,都展示了中原美术的实力,他们的作品以气吞江河的恢弘气势、细腻精湛的刻画、新颖别致的立意、完美无缺的构图等具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改写了中原绘画在历届全国美展中默默无闻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美术事业已跨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新时期,画家们在努力实现从中原画风到中原画派的新跨越.⑤以马国强为首的河南优秀画家团队在全国美术界掀起了强劲的"中原画风",他们承接着中原大地悠远厚重的文脉,汲取与兼融南北派博大深厚的气势和细腻清新的笔墨技巧,铸就了中原绘画沉雄博大与清新隽秀的画风.他们以扎实稳健的从艺心态,以朴实中正的绘画面貌,深入传统和传承创新,不断汲取传统绘画的精神营养,彰显鲜明的时代个性,锐意进取出新,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为天下苍生写真传神,为壮美山河泼墨敷彩"⑥,促使了中原画风的进一步成熟,也为"中原画派"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下,打造"中原画派"成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河南美术创作的重要举措.为此,中原书风与学派都纷纷响应中央的号召,举办各种上规模、高规格和有创新意义的艺术活动,为中原艺术的发展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河南作为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中心,积极借助政府的宣传与资金,借助中原画派的打造之势,以推动河南美术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中原地方文化艺术的大繁荣也成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一张文化名片.张晓凌先生强调利用政府支持打造画派是可取的,但地方画派的打造行动不能过分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行政意志和干预,画家们也不能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打造中原画派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学术支持和学理依据;地方政府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要更好地引导地方画派打造和繁荣发展.为此,首倡中原画风的河南美术领军人物马国强先生就极力倡导 "中原画派"的筹建,他曾经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过个人水墨人物画展,还举办了大型中原行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大型采风、创作与展览活动,大大提升了中原美术创新创作能力.他站在美术家的视角率先提出了"中原画风"的核心思想与创作指针,认为绘画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深入和反映现实生活,积极创新.
为打造"中原画派",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也曾经撰文正式提出要在成熟的"中原画风"基础上打造"中原画派".但也有人认为打造"中原画派"不具有合理意义,如李新生教授就认为河南省画家群体意识与美术学术交流氛围不强,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创作热情,更无法形成一股朝气蓬勃和团结向上的力量,这也是导致中原画派无以形成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也有一些积极的借鉴意义.还有学者认为中原绘画没有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画家群体,没有高水平的创始人、大量的继承人和具有一定势力的赞成人,因此无法形成中原画派.尽管百家争鸣的结果大相径庭,但在历史潮流之下,打造"中原画派"也是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之事,这也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各地画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都在积极响应中央文化战略号召,这也是繁荣地域文化艺术热潮下的一种趋势,如扬州画派、江苏画派、新吴门画派、太湖画派、新娄画派、齐鲁画派等地域画派的成功打造,无不说明了中原画派的打造也是顺应了这股潮流和时代发展之必然.打造"中原画派"的呼声其实由来已久,一方面是历史发展的积淀到今天已经成熟,另一方面,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洗礼和磨难之后,再一次重新崛起和复苏的必然结果.
河南省早已具备了打造中原画派的人才基础和条件,省内外拥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代表性画家,他们创作出来的一大批优秀杰出的代表性作品是中原画派卓然屹立的重要标志.尤其一些后起之秀成为打造中原画派坚实的后盾力量,成为中原画派梯队建设中的生力军,不断推动着中原绘画的发展与繁荣.当然,打造"中原画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务实,组织画家深入现实生活进行脚踏实地创新与创作,积极举办一些重大主题美术活动,让画家们亲身感受中华文化之根之魂,并通过画作充分展示中原大地精气神;通过组织开展美术采风、写生、展览与研讨等活动,彰显中原画家的实力与创作热情.还要以务实精神和举措打造中原艺术精品力作,以展示中原人民的形象和精神,通过组织与实施中原重大美术题材创作工程,展现河南地域风光和人物风采;还要深化与提升中原美术理论研究,这是因为打造中原绘画流派需要坚实的学术理论的有力支撑,切实加强中原画派的理论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美术评论与研讨活动,着力营造艺术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用理论指导创作实践才能出更多的精品,为"中原画派"的建立奠定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
结语
中原绘画作为中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了河南对外文化品牌形象和软实力,也展示了中原风情和黄河儿女的襟怀,更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媒介.中原画风以其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成为中原地区的文化形象品牌.实现中原画风向中原画派的跨越,这是时代发展趋势的使然,打造"中原画派"也是为了打开一扇对外展示中原文化艺术的窗口,能够加强与全国美术群体之间的学术和艺术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
注释:
①杨戈斌,《中原画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艺海》,2018年第10期,第75页.
②李东岳,《中原画风对五代北宋绘画传统的继承及其现实意义---从当下的"画派热"谈起》,《国画家》,2015年第11期,第76页.
③范少鹏、吴海峰,《与其打造画派,不如塑造品牌一一试析中原绘画的发展之路》,《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第31页.
④⑤⑥李庚香,《努力打造"中原画派"积极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美与时代》(下),2012年第6期.
杂志排行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的其它文章
- 清廷对察哈尔蒙古采取的"三化"政策
- 元兴和路威宁县历史渊源初探(上)
- 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纳入幼儿教育意义之考析
- ---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论党员领导干部在处理重大疫情中的"硬核"作用
---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 新冠肺炎防控背景下微信平台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逝无可逝,来亦非来
---赵石军长篇小说《逝去如来》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