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的联系与对策
2020-03-04姚玲玲
●姚玲玲 孙 璐
一、引言
当代社会,各国经济都在飞速发展着,经济开放、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各种各样的组织联盟,全球的经济变得愈发密不可分。现代经济就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金融经济。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金融的。金融的丝毫变换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关系着社会运行的状况。
而就是对国家经济这么重要的金融,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产品风险、流动性风险、行业风险等等。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金融泡沫,历史上出现过几次有名的“泡沫事件”。1634—1637 年的荷兰郁金香泡沫事件导致了当时的欧洲金融中心——荷兰的衰败;18 世纪初期的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时事件同时发生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把法国大量的中下阶层老百姓拖下了泥潭深渊;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引发的偏离常轨的投资浪潮造成了股票价格的暴涨和暴跌;美国1929年股市崩盘事件导致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112 年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的日本金融泡沫事件对日本经济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金融泡沫绝不是一瞬间就能发生的,它一定是有着“预谋”或是“阴谋”,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金融泡沫是受很多因素影响慢慢积累形成的,其中投资者个体行为及行为的偏差对金融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有效市场、各种各样的理论,那都有个前提:“理性人假设”。但是现实是,投资者都是不理性的,很多人心理和决定是有偏差的。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的联系和对策是现如今国家应重视的领域。
二、什么是个体行为偏差
个体行为偏差其实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开始研究行为金融学是在20 世纪70 年代,可以说是新时期的新思想新产物。它的发展源于心理学领域对人思维的推理和决策过程的研究。其中几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是《个体是如何对风险产生错误感知的》《个体决策过程中的启发式偏见》《个体决策中的框定效应》。
投资者是金融市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他们是金融信息的接受者,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也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影响。我们所接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标准金融学,它实则是一种理想化的金融学,依据的是“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①。“有效市场假说”是指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们能够理性地给金融资产定价,不会高估也不会低估;退一步来说,如果市场上真的存在不理性的投资者,那他们也会被投机者给“消灭”,不会对金融产品的价格产生什么影响。但是,现实却往往与想象背离,市场经济中的投资者往往是非理性的,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采取一些“非理性化”的行为,就好比郁金香泡沫一案中郁金香的价格已经被投资者炒得过于偏离它的价值,都高过一套房子了。人们对此研究也就产生了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真正揭示了人们实际投资的样子。而我们说的“行为偏差”就是相对于标准金融学中“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而言的。
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投资者在投资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着固定化的一系列偏差,而这些偏差是基于启发式偏见和框定依赖,这二者也是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的心理决策具有的两大类偏差特征,从而导致了投资者的决策错误。启发式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对投资情况或对象了解不够充分、没有充足的经验的情况下就盲目不精确地判断决策,最终导致判断失误②。框定依赖是指投资者在不同的信息表达方式下买进和卖出股票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三、什么是金融泡沫
(一)含义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整个社会对经济的期望值愈来愈高,从而产生了泡沫经济。这是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常见的一种“窘境”,我们难以绕道发展,却可以去积极了解它,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自己的损失。
金融泡沫顾名思义就是总有一天会破灭的经济,它伴随着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有过曾经辉煌的一面,如若不加以制止,最后一定是以残破告终。追寻到本质,这不是商品围绕价值正常地上下波动,而是由于投机者过度投机或者是投资者非理性的行为导致的商品价格严重偏离了价值而先暴涨后暴跌的情形。
(二)产生原因
1.信用货币的产生。由于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物物交换逐渐演变成了沿用至今的货币与物品的交换。最早货币是以一般等价物的形式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盛行的是以纸币为代表的信用货币,它与黄金等贵金属的关系没那么密切了,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也就顺势产生了。
2.以信贷为核心的信用制度的产生。现如今,以银行信贷为主、小额等各式各样的信贷为辅的信用制度流行在全球金融的各个领域,再加上金融业务在不断朝着混业经营的方向变革,虚拟经济也蓬勃地发展着。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3.金融市场不是有效的。虽然标准金融的依据是“有效市场假说”,但实际的市场就是受很多因素干扰的,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完全竞争的存在、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完全性等都会导致市场的无效。投机者的行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创造了条件③。
4.个体行为偏差的影响。投资者往往是不理性的,会做出一些和“理性”做法不符的决策。尤其是投机者的存在,会导致金融商品的价格偏离甚至严重偏离商品的价值,从而导致金融泡沫的产生。
四、金融泡沫的危害
(一)股票价格与实际资本脱钩越来越严重
商品价格应是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相同的道理,股票价格应围绕着股票的实际资本上下波动。金融泡沫中存在的投机因素导致股票价格过分走高,持续偏离了实际的资本额,造成其泡沫成分过多,极易给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引起社会的动乱。
(二)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
金融泡沫就是伴随着金融商品价格的先暴涨而后暴跌的。投机者的不当操作导致股票价格的不正常变动会造成股民们的财富的损失,甚至产生股市动荡。
(三)房地产泡沫
在房地产交易中,存在着大量炒房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十几年的房价翻了好多倍了原因。在炒房的投机买卖过程中,如果居民住宅的价格上涨过快,会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无法实现社会“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易引发社会动荡,造成房地产泡沫,这是很可怕的。
五、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的联系
(一)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与金融泡沫的联系
1.恐惧。投资可能会让你走上巅峰,也可能会让你跌入谷底。它是伴随着风险的。投资者的每一次投资无非就是成功或失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就算基本面知识抑或是操作技术掌握得再多,金融市场总是伴随着不确定性的。经历过失败的投资者会对下一次的投资有恐惧的心理,而这种心理会让他变得敏感,从而可能导致他的“非理性”决策,为金融泡沫埋下隐患。
2.贪婪。贪婪是每个投资者或多或少都有的特性。投资者为了追逐利益,不考虑价值规律的非理性地疯狂追高,最终导致金融泡沫的迅速膨胀。
3.过度自信。就好比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案例。郁金香在荷兰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的人们一味地相信郁金香的价格只会升高不会下降,盲目自信,已经忘了郁金香真实的价值所在。疯狂地购买,不愿卖出,导致郁金香价格被哄抬。当某天一个无名小卒有勇气卖出甚至卖空郁金香时,大家对郁金香的信心受到了重创,也纷纷非理性地卖出。最终导致了泡沫的破裂,很多人倾家荡产,无家可归。
4.厌恶损失④。投资者都是喜盈恶亏的。个体投资者买买股票的态度可以用“处置效应”来解释。即他们遇到股价上涨盈利时,会选择卖出股票赚取利差;当遇到股价下跌时,他们会按兵不动,想等待着日后股价回升弥补损失甚至盈利。因此一旦他们选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卖出股票,就等于承认了这一部分的损失。但他们这样非理性的行为为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二)信息不对称与金融泡沫的联系
投资者,尤其是大众投资者,是处于信息的劣势端的。他们很难轻易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所有信息,只能去搜集到一些对方(比如企业等)愿意或是按法律要求必须提供在平台上的信息。且在中国信息披露制度还未完善的情况下,投资者也不能保证自己掌握的信息是真实的、完全符合实际的。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的金融决策是会为金融泡沫买下隐患的。
(三)“羊群效应”与金融泡沫的联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一直存在着“羊群效应”。这是引发金融泡沫非常重要的因素。当金融产品或股票的价格持续走高时,大家纷纷购买,不愿卖出,觉得会越来越高直到达到历史最高点;当金融产品或股票价格持续走低时,大家纷纷卖出,不愿买入,认为会越来越低直到达到历史最低点。“羊众效应”就是投资者“非理性”最好的诠释,毫无疑问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四)投资者结构的差别与金融泡沫的联系⑤
行为金融学将金融投资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信息投资者”和“无信息投资者”。有信息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较少,而无信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很常见。无信息投资者过于自信地跟风投资会促进金融泡沫的形成。
另一类投资者结构的差别是“观察消息投资者”和“动量交易投资者”。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观察消息投资者较多,而在金融市场不怎么发达或新兴起的国家动量交易投资者较多。动量交易投资者没有掌握足够的金融方面的知识或操作技能,会道听途说一些“金融权威专家推荐”等,从而导致盲目投资、跟风投资,进而促进金融泡沫的形成发展。
六、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的对策
(一)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督
在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占金融市场的绝大部分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督,防范他们出现“羊群效应”等非理性行为,也要防范他们操控金融市场的行为。如果机构投资者都是理性投资者了,中国的金融市场就会朝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就可以预防金融泡沫的出现。
(二)加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
“国有股东”背景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特性⑤,因此,在最根本的体制上就容易诱发基金经理的短期市场行为。而基金经理是证券投资基金机构投资者的灵魂和核心所在。我们加强了对基金经理的监督,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就加强了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让整个金融市场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三)预防“羊群效应”,增强投资者的理性程度
投资者的“非理性”是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之一。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之所以有区别,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投资者是否完全理性。而事实是,投资者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他们在决策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有跟风行为、“羊群效应”等非理性行为。因此,想要预防或降低金融泡沫产生的不良影响,就要增强投资者的理性程度。
(四)完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投资者,尤其是大众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息掌握得很是被动、也不全面、真实与否有时候都确定不了。而投资者根据不完善的信息做出的金融决策是非理性的。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还没有完善。加快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利于防范金融泡沫的产生。
(五)打击社会上的引领大家购买某只股票的“专家权威”
投资者“羊群效应”、跟风购买等非理性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在未掌握足够的信息的情况下,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介绍“优质”金融产品或股票的“专家权威”蒙骗。为了从根源上减少“羊群效应”等非理性行为并打造良好的金融市场风气,应加大力度打击社会上的诱导投资者跟风投资的行为。
(六)利用媒体或在证券交易所等地给投资者进行心理疏导
投资者由于自己恐惧、贪婪、过度自信、厌恶损失等不健康的投资心理导致自己不理性的投资行为。针对这样的情况,可在投资者出现频率较高的场所对他们进行心理的疏导。从投资者这一方去降低金融泡沫发生的可能性。
注释:
①杨文超.对个体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工业技术经济,2015(10)
②金雪军,蔡健琦.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决策偏差与相对理性[J].商业研究,2003(14)
③王雪祺.国际游资与金融泡沫的产生和催化[J].中国证券期货,2011(7)
④黄燕辉.中国股市个体投资者行为偏差的行为金融分析[J].中国物价,2008(12)
⑤杨文超.对个体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