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0-03-04吴萍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3543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政治课劳动道德

吴萍(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 354300)

在《陶行知文集》中,有两段话阐述了教学工作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第一段话是:“做新教员的要有共和精神,就是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共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第二段话是:“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因此,教师要和学生积极沟通,发挥出管理和指导作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要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平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如何在此理念下,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对初中政治课劳动教育的启发

1.陶行知教育思想

一是“生活即教育”,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教育活动对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二是“社会即学校”,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利用社会的力量可以帮助学校教学,利用学校的力量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三是“教学做合一”,把教育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将教育融入生活,从教中学、从做中学,呼吁学生多关注社会问题,注重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对初中政治课劳动教育的启发

第一,“生活即教育”的启发。调查发现,如果教学过程比较死板,教学空间会变得狭窄,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影响教学成果。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劳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有必要的,秉承“生活即教育”理念,要求教学联系实际生活。例如,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划劳动课程,确定劳动课程校本建设体系,开设专题劳动课、学科劳动融合课,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基础。具体教学中,提倡初中生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整理房间;每周开展一次家庭大清扫;在校内要做好值日、拖地、擦洗门窗等活动,把劳动教育贯穿在初中教育的全过程。

第二,“社会即学校”的启发。初中政治课的劳动教学,应该从社会中寻找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开展活动竞赛,如写一篇歌颂劳动的文章;另一方面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学习一些介绍劳动技艺的文章,如语文中的《核舟记》《卖油翁》,在字里行间的描写中,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把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从学校拓展到社会中,达到“社会即学校”的目的。

第三,“教学做合一”的启发。初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劳动教育是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行动、知识、创造三者的关系,陶行知曾做出形象的比喻:“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不论是获取知识,还是进行创造,都要以行动为前提,必须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并进行创造。在初中政治课劳动教学中,学校应开展行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行动意识,要求学生从事劳动,在劳动中获得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劳动。促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方法,知识是目的,二者密不可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担当是一个重要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强化担当精神。学生在开展劳动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要对家庭事务负责任。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在想做、能做、会做的过程中,获得劳动带来的愉悦体验,坚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

2.磨炼学生的意志力

做一件事情简单,每天做好一件事情却有难度,强调的是自束和自律,通过劳动磨炼意志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拖地、洗碗。一开始,学生可能存在退缩、不耐烦的心理,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习惯,就会认为做家务也不过如此。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坚持,做事情时将更加坚毅。

3.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劳动的时间,能协调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实现智育和体育的全面发展。例如,父母下班时间晚,学生可以根据网上教程尝试做一些简单的菜肴。当学生获得家长的赞许,会显著提升自信心,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1.树立劳动价值观

“劳动光荣”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不少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甚至存在轻视劳动的思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首先应该树立劳动价值观。第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调查,记录生活中的劳动素材,作为教学资源使用。例如,使用相机抓拍家乡人,可以是在工地忙碌的建筑工人,可以是在店铺传递早点的服务员,可以是在马路上指挥交通的警察。第二,采用调查访问的形式,了解劳动者背后的故事。调查对象可以是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内容,询问父母对工作的感受,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进调查报告,在班级上进行分享,表达出对劳动者的崇敬。

2.掌握劳动技能

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后,下一步的教学重点是创造劳动机会,促使学生亲身体验,从中掌握劳动技能。第一,设计游戏活动。以“我要做家务”为主题,教师可以为学生随机分发纸牌,纸牌上印有扫帚、拖把、抹布、洗洁精等劳动工具用品,学生根据自己拿到的纸牌,诉说自己的劳动本领。如此,学生不仅能掌握劳动本领,还会认识到劳动和生活的关系。第二,达人竞技。班级里肯定有几个学生是劳动达人,他们掌握了其他学生不具备的劳动技能,如快速叠衣服、3 分钟打扫卫生。对于这些学生,可在课堂上举行竞赛,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劳动潜能,另一方面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实现镜像式互学的效果。

3.养成劳动习惯

劳动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劳动实践,养成积极健康的劳动习惯。第一,围绕课程内容,设计以劳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一周家务计划表,包括整理书包、收拾衣服、扫地、买菜等。学生和父母一起做家务,还能加强交流、增进亲子感情。第二,为学生讲解“21 天效应”的概念,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 天。基于此,有目的地培养一种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磨炼意志力,提升自信心。具体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劳动技能,逐渐养成劳动习惯。文章阐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学活动的启发,以期提高教学成果。

猜你喜欢

政治课劳动道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