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维的焦点上发展写作力
——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观点要明确》写作教学为例
2020-03-04邱霞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264307
邱霞(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 264307)
陶行知先生指出:“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语言形成的过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写作活动过程中碎片化语言建构现象,在思维的焦点上发展中学生写作力。下面结合《观点要明确》写作教学,谈一谈如何在思维的焦点上发展学生写作力。
一、搭建思维支架,让写作力自然生长
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具有协同性,这就需要教师基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借助多样化的语言活动,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支架,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调动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将反作用于学生语言能力的生长,从而使学生写作力获得自然生长。
《观点要明确》写作训练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会明确表达观点。教师可以结合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实现对第二单元文本的翻转,让阅读文本翻转为写作教学的案例,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文本的观点,并对几个观点进行罗列,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活动一:揭开观点面纱
结合本单元几个观点,并结合所学议论文的观点和教材导写内容,谈一谈观点具有哪些特征,用一些关键词或者高度概括的句子进行表达。
探究活动二:揭秘观点句式
比较几个观点的常用句式,试写出常见的表达观点的句式。
这个环节尊重中学生抽象思维薄弱、形象思维丰富的思维特征,以学生所学的阅读文本为支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借助感性化的案例,学生直观明确了观点的基本特征。再通过观点的基本特征进行理论层面的提炼,探索表达观点的常见句式。在把握观点基本特征和句式的基础上,再进行情境重构,借助多媒体展示场景,提出新的话题。话题的选择要契合时代特征,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围绕“网络”“手机”等热门话题,引导学生根据常用的句式提出观点。
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学生将基于观点的基本特征和常见句式,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表达观点,写作力在无形中得到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理论建构。
二、构建思维序列,让写作力持续生长
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写作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构建思维序列,引领学生写作力持续发展。思维序列的构建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是基于学生写作力长效发展制定的写作训练序列。例如,制订一学期、一学年的写作训练计划。从微观层面而言,具体到每一次的写作训练活动,训练活动要做到思维严密。
《观点要明确》写作教学,在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的基础上,重构新的写作训练场景,形成新的话题,学生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观点表达。在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搭建观点展示的平台。在展示过程中,又利用学生学习成果形成新的写作教学案例,案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符号观点的表达方式,一类是存在问题的观点表达范式。
在案例生成基础上,对两类案例进行比照式展示,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比较,结合教材导写内容,引导学生研判第二类观点表达范式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对观点表述存在的“态度不明确”“针对性不强”“语言不简洁”等问题形成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对第二类案例进行修改。
这一环节的训练活动紧扣第一环节训练程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活动链条。在案例展示时,又采用比照式展示的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效果。第一类范式的展示,起到强化巩固的效果;第二类范式展示又与第一类形成比较,通过展示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使学生在比较展示的过程中,对观点表达存在的常见问题获得直观的认识。最后再借助修改训练,引领学生写作力持续发展。
《观点要明确》训练的第三重思维序列仍需借助第二单元文本为案例,引导学生找出本单元文本中观点出现的位置,再通过资源拓展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观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题目、开篇处和结尾处。围绕观点凸显的位置,再引导学生回到单元文本,分析不同位置观点凸显语境以及取得的不同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差异化的观点凸显思维,根据文本论述的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位置等,做到因文制宜。
《观点要明确》写作训练活动,体现出两个基本的思维序列:一是观点的表达,二是观点的凸显,紧扣本单元写作训练目标,两重活动之间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训练活动又对接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活动的一般程序,有效地实现学生写作力的持续发展。
三、丰富训练样式,让写作力生态发展
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写作力发展除了与写作训练内容、序列化设计有关外,还与训练样式有关,单一化的训练样式不仅乏味,制约学生写作力发展,而且不利于激活学生写作内力,与学生写作力发展的自然生态不相符。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思维激发的需要,丰富写作训练样式,让学生的写作力能够在生态化的写作环境中生态发展。围绕《观点要明确》写作训练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重训练样式,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写作力发展。
1.课前微分享
课前微分享主要是结合本单元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任务,由教师发布分享话题,也可以向学生征集议论的话题。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围绕话题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并简要地进行论述,课堂中用一分钟时间与大家分享。分享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班级层面的分享,为了给更多学生参与分享的机会,也可以采用小组分享的模式。课前微分享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微写作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写作自信心。
2.随课微写
随课微写,指在阅读教学课过程中穿插微型写作训练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文本特点,学习文本观点表达的句式。通过随课微写活动,利用文本范式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借鉴,使学生凭借文本写作思维引领,形成个体化的写作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读书笔记、热点评议、辩论活动等,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训练样式中调动思维,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写作力。
总之,教师要转变常规写作训练思维,基于思维和语言之间密切的关系,在思维焦点上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发挥思维对语言的引领作用。同时,借助语言活动直观、感性等优势,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发展,发展学生写作力,促使学生写出有深度、有灵魂的高品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