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教育理念构建小学语文课堂
2020-03-04辛立丽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266000
辛立丽(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 266000)
新课程的核心是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到实践操作的过程是漫长的,并且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机配合。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生活与教学相结合,从生活的视角研究教育,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的经验和实践技能。
一、陶行知教育理念概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与教育存在着密切联系,教学、习得与实践是一个整体的知识授受过程,且知识的获取从行为探知开始。具体来说,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活动的行为和意识源于生活的指导需求,教育不仅要以生活为基础展开,也以优化生活为根本目的。教学的场所并不一定是规定的特定地点,而应广泛拓展为全社会的所有适用环境,教师应主动并善于运用社会各类资源开展教学,联合多方面的力量成为辅助教学的强大外力。最后,教育者的眼光应从做法出发,基于此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并最终显现为做法的一致性。陶行知先生还大力强调德育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首要地位,品质教育是各类教育开展和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了教育对象在习得知识后的表现性质,强调学生要以本真的思想和意识接受未知知识,并通过端正的途径和方式加以运用,从而保证人才的正面价值。
二、基于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1.以生为本,增强教学趣味性
新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的主体性。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逐渐形成与稳固,其意志和行为的表现便越来越有明确的目的性。这种有主观思想的行为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才能匹配学生思想日益发展的步伐。教师应主动转变以往掌控全局的角色,充分考虑和设想学生可能产生或者应该产生的意识和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例如,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的字里行间感受不同季节的自然魅力。春天,是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咏诵的主题,学生对此季节描绘的名句也记忆深刻,如《春晓》《咏柳》等诗词的描绘,从学生接触文学作品起,便扎根于记忆深处了。春季充斥着满眼的绿意,给人生命悄然生长、勃勃生机、令人心驰神往之感。作品借助多种意象体现对春天的描绘,如春风、花鸟、草虫等,从不同角度展现春天独有的美景和传达出的意蕴。语文学科内涵的丰富性与外延的延展性决定了其存在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须尽量引导和刺激学生展开自由的想象,在头脑中描绘不同季节的美景,让学生能够对作品意境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感悟。
2.结合生活,帮助学生学好写作
对人物的刻画主要从外显性的特征及内部心理活动两方面来着笔。外部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依据,因此描述并不存在较大难度;而对于人物心理层面的刻画,体现出传神的效果,才是人物描写的重点和难度较大之处。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细致观察人物的外部显现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材料,推断和感受其内心世界的构建及变化情况。有了对人物心理准确的把握和揣摩,才能刻画出更为真实、灵动的人物形象。若想描绘出较为理想的人物特征,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准确定位人物的内心特征,将其通过传神的笔法描绘出来,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语文学科的产生与应用都要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以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为最终目标。因此,当完成既定教学内容训练后,教师还应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学阵地,充分联系各类资源进行知识的应用实践,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语文学科知识的影子。例如,有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利用谐音创造出不符合汉语语法和字形的词汇,教师让学生对所见的用错的词进行总结,并加以改正。这样不但有效提高学生对相应词汇的把握程度,更能从纠错的角度加深印象,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以正确的知识和思想纠正生活中的“有意错误”,提高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积极性。又如,在新知识传授前期进行生活化的联系,鼓励学生广泛通过书籍、网络等信息接收渠道进行知识的提前预习,在掌握必要的信息内容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心得体会。整个过程融入了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运用和主观意识输出等环节,使教学内容更为深入人心。
3.教学做合一,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教学做合一,重点强调实践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出发点和目的,教师要将“做”摆在教学核心目标的位置。从学生本身出发,围绕实现“做”的最佳效果选择积极的教育手段,以此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意义。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便可以转换角度,不再将字词的掌握作为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而是引导教育对象逐渐探索出解决喝水问题的办法。教师可让学生扮成文中的乌鸦,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乌鸦,如何解决喝水的问题。此时,学生便通过观察、思考和有效利用身边的事物寻找喝水的途径,最终达到喝水的目的。这种方式较为自由和开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超越了既定的单一字词识记,而以更为高远的目标来指导教学,为学生实现能力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价值
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标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可以一成不变,教师开展的教学实践行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导措施,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学生具有显而易见的个性化特点,因此其所需要的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教学《画杨桃》时,便可以预设不同难度的任务,并依据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为不同水平的小组分派不同的学习任务。这种根据教育对象实际水平制定的任务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投入热情,即使是能力还未达到理想水平的学生,也能够有充足的自信投入学习当中。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练习也会对其形成一定的挑战,一旦顺利完成目标,便会激励其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较好地实现预设目标,完成甚至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水平。
教师在具体施教中,更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为学生建构的不只是二维的知识架构,更是一个三维生活的艺术世界。学生通过感受知识所传达的内涵和意境,实现自身语言、情感等方面的表述能力和运用技巧的提升。学科素养的形成也可称为学生为人、发展方面的核心素养,对其他领域领域学科的知识把握都具有引导和积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