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公安院校外语教学

2020-03-04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外语教学外语

王 欣

(辽宁警察学院 基础部,辽宁 大连 11603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①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公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和保障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警察专业化建设,完善和提高公安机关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公安外语课程,无论是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还是专业基础课程警务英语,以及跟外语相关的若干门选修课程,都是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人文素质,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念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外语教学中值得探究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②因此公安院校的外语课程教学必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课程思政”的任务。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2014 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顾名思义,“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③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之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①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①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学生的德育培养,注重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石,公安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公安姓党”这一根本政治属性,立足于公安机关的使命职责,坚持育人先立德,授业先明志,以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设置,内容选取,课堂引导和舆论把握等方面,紧紧围绕和服务于这一中心和目的。

二、当前公安院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现状

(一)公安院校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缺失因素

在公安院校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外语知识的传递,课堂上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对外语知识点的掌握和对相关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教学总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高等院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1]深入思考当前情况,公安院校外语教学的课程思政面临很多问题。

1.教材中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公安院校的外语教材,无论是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教材,还是跟专业课相关的警务英语课类的教材,在选材时充分考虑了时代发展和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选材主题多样,涵盖不同领域,但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在公安院校外语实践教学中,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以及人文涵养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宣讲,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承和弘扬。

2.教学重点中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公安院校的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对外语知识点的掌握和对外语原文篇章的理解。事实上,目前公安院校的外语教学内容很少有融入思政教育的。学校在制定教学大纲之初并未将思政教育考虑在内,教师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对思政教育意识都不足,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忽视思想道德培养和价值引领内涵,思政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重技能轻德育的认知局限。

3.教学考评中忽略了思政教育的考核

在当前公安院校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以应试为最终教学目标,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目的性十分明确,很多学生努力学习外语的理由变成了功利性的为了考研或者出国深造等个人利益。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如何提高分数,注重各种答题技巧,忽略了对自己精神世界和个人修养素质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在学业考评中适当加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考核。

(二)公安院校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利因素

外语课程属于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的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之中的信仰、思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情趣。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是要有合格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爱国主义精神,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道德素质,特别是公安院校外语教学,作为公安教育的重要部分,必须牢牢把握公安机关的根本属性,密切联系公安业务发展的现状,紧密服务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因此从本质上看,公安外语教学天生具备隐性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在公安高等教育体系中非但不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反而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兄弟学科,在开展公安外语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跨界合作有其现实及逻辑基础,更有先天优势及条件。

1.有利于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公安院校的外语课程,特别是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国外一些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社会共同的智慧产物,外国文学中存在大量充满人性光辉的闪光的作品。教师在讲授外国先进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学生坚持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修养的高度统一,树立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学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语言是思想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载体。中国具有体现自己鲜明特色,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模式。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在意识形态上的建设,提升自我修养,加强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西方国家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分析西方国家的社会现实,挖掘西方国家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使学生清楚认识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唤起学生的爱国意识,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三、结合公安院校专业特点,推进外语教学“课程思政”改革

(一)积极开发优化公安院校外语课程中思政教育资源

首先,为了实现公安院校的外语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教师应先从目前讲授的教材中入手,深入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发现教学素材中适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引导的切入点,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自信。其次,公安院校外语教师应联合本校思政课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定期邀请思政课教师开办讲座,积极进行系统学习和经验交流,深入掌握思政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到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再次,应与属地公安机关紧密配合,开展校警合作。要深入公安机关,特别是属地公安机关,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现实工作情况和业务需求,认真梳理,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公安英模的事迹、服务群众典型的做法、创立枫桥式派出所的经验等,组织专业教研人员编写教学内容,科学设立教学科目,寓思政教育于外语教学。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补充作用

作为“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补充功能不容忽视。公安院校的外语教师结合自身的育人目标和学生特点,积极组织举办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如各种外语类大赛、各种警务英语实践课外活动以及微课、慕课等基于网络平台的多种学习方式等,设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道德法制建设等相关的利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优秀选题,通过选取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特别是由中国及外国警方主导或主要参与处置的有重大影响和反响强烈的社会事件,对比不同的处置原则和方法,展现中外不同的警务理念和警务属性,帮助和深化学生对我国公安机关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理解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实践模拟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三)提升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能力

在公安院校的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又要兼顾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公安院校的教育者,教师首先要拥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要有深沉的家国情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做到“四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教师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在精神道德上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四)建立健全公安院校思政课程考评机制

长期以来,公安院校外语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比较单调,教师通常通过课程论文和测试等有限方式作为学生成绩的最终评定,以语言技能掌握的水平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重要标准,缺乏对学生的人文检测和价值观判断,很难检验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因此这种对学生的考评方式是片面的,缺乏综合性的考量。教师应创新思维,根据学校自身专业特点设计新的考评机制,通过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新闻述评、“第二课堂”评价等方式,力求系统化,多元化。希望通过考评方式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有效提高公安院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考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结 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公安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新方向、新形势,也是广大外语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作为公安院校的外语教师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内容与公安外语教学体系紧密融合,开拓新思路,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全力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政治坚定、对党忠诚、能力突出的新型公安专业人才。

注 释:

①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2020-07-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 m.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③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 年第2 期,第114-119 页.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外语教学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