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经典原著为“源头活水”浸润信仰教育
——建设辽宁警察学院“原理”课“金课”

2020-03-04李小洁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源头活水金课原著

李小洁

(辽宁警察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6)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建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一、引 言

社会历史每一次重大飞跃,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革新,都离不开哲学的思维变革和思想先导。自1848 年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170 多年,但历史和现实都依然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的理论说服力和生命力,依然是人们审视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批判武器。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师应当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把教学效果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然而,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2]。“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原理”课教学的教师们也积极对照“思维要新、视野要广”的标准,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启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金课”建设,力求以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鲜活的实践,显著提升教学的参与度、体验性、吸引力和实效性,探索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新出路。

二、“原理”课“金课”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3]。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比国外和国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时说道:“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相比之下,我们一些研究在这方面的努力就远远不够了”[2]。“我们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教材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总体看这方面还是一个短板”[2]。“原理”课教材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核心思想和理论精华进行高度凝练和概括,“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必须弥补“原理”课教材“概论”性质的“短板”,用教材内容涉及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的原段原文去填充、丰满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哲学原理的“来龙去脉”,从哪部著作中来,这部著作的写作背景以及核心理论和精彩段落也会更直观、更具有理论震撼力地闪现在学生的思维中。

中世纪鹿特丹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伊拉斯谟在1511 年出版的小书《论正确的教育方法》中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接触经典著作的原文,“原文便是一眼清泉”,学生应该自己读原文、概括原文段落大意。“把原文挂在门框上,刻在戒指或杯子上”,让原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逐渐理解“他读到的每一件事实和每一种思想的意义和力量”[4]。“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5]。“在课堂上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6]。因此,有“原著”、有“根据”、有“血肉”、有“说服力”、有逻辑背景铺垫的组织教学胜过不经深思熟虑、单纯记忆哲学原理的干瘪“条文”和枯燥“框架”,以应对考试,课程结束后所学内容几乎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更难以纠正“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的错误论断,难以改变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2]的迹象。因而,“原理”课“金课”建设应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本原”和“信念根源”处,去从马克思主义者的生命历程中、从其“原著原文”中去寻求“培根固源”“培根铸魂”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新出路,做到深刻变革“原理”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三、“原理”课“金课”的建设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原理”课“金课”的建设目标

遵循“亲其师、信其道”的思维逻辑前提,我们的宗旨是给学生树立一个信念:“顶天立地”的伟人是可以从平凡的奋斗中成长的;“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伟人也是生活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活生生的现实中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亲人的常人”;他们的思想和信仰与我们同在。学生带着对伟人的仰慕、怀念、理解、感恩,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与人类崇高的理想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本质规律,在情感的接受度和内容的理解度上、在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力上一定会刻上更加深刻久远的信仰教育烙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进而改造世界。

1.理想信念层面的目标

“原理”课努力展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原著原文”中所诠释“基本原理”的“思维本原”和“思想内核”,透彻解析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发展性;以“浚其泉源”“培根筑魂”为价值诉求,在“思想的土壤中”播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在“思想”和“信念”的根脉之处培育和凝铸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2.主观认知层面的目标

改变学生们对“原理”课形成的“呆板”“玄奥”“枯燥乏味”“脱离实际”“死记条框”“缺乏活力和情趣”“课堂氛围死寂沉沉”的固化印象,从背诵“套路条框”应对考试的捆绑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改变“主观偏见”,从“只缘身在原著中”去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原理”课“金课”建设的创新内容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去承担培养忠诚、卓越预备警官的时代使命,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情感心理的研究,引导学生审察社会、思考人生、品尝真理的味道。为此,“原理”课本轮“金课”建设与创新的内容思路设计如下:

1.课前思维预备

通过阅读哲学启蒙书籍《苏菲的世界》《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和传记《马克思传》《马克思画传》《恩格斯传》《列宁传》,观看电影《青年马克思》、动漫《领风者》《不朽的马克思》《马克思是对的》《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 年》等相关影视作品和纪录片,改造“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精神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本人及其著作“高远、缥缈、深邃、玄奥”的刻板印象,纠正中学时代的“感知或认知偏差”,要让学生们理解和思考“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伟人是如何在其特殊的家世背景和他们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代中成长、求学和走上革命道路的,又是如何在革命斗争中为了应对斗争的需要而沿着怎样的现实形势和思维逻辑创立自己的哲学思想和革命理论的。

2.拓宽备课视野

教师提前准备好每一章教学内容要用到的教学资源,通过班级“微信学习群”课前安排好预习的内容,例如视频资料,《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资本论》《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原著的经典段落和相关的原著导读或解说等专著书籍。教师事先把课堂要用到的原著书名,文中经典段落文字、拍照成清晰文字或截屏的图片发送到“学习群”,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并记录“读书笔记”(该笔记整学期记录保存,期末查收记入平时分),摘抄这些段落,书写500 字左右的视频观后感等,记录预习时的难点和疑问,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课后思考环节还可以通过面对面或微信“学习群”跟教师探讨。

3.课中融合原著

开课前准备好原著《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鼓励学生去图书馆借阅),依照教材内容和相关原著原文相匹配、对应的思路,把教材中的重要原理和知识点与经典原著相结合,追溯和教材内容相匹配的原著原文的思考、论证逻辑,把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到“原文”中去理解,而不是局限于教材中某个原理的“标准答案”解说去背诵要点条文,就是要从“套路条框”话语体系的捆绑中解放出来,把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水滴”汇聚到“原著原文”的“河流”中去,重新考量和体悟马克思主义的“原貌”和“真相”,真实地在原著语境中感受“真理”的智慧和思想力量。

(三)“原理”课“金课”建设要解决的核心教学问题

找到教材中“基本原理”的“源头活水”或来源和根据,表明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有理有据,源于“经典原著”;把教材内容暗含和隐藏的原著原文“原汁原味”“原模原样”的表露和浮现出来;把“教材中原理”和“原著中原理”匹配对应起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原著去亲眼阅读领悟和体会某个唯物辩证法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原著原文中是如何阐释和论证的;联系原著的上下文该如何更加准确的去理解该原理的分析逻辑和深层意义,从而改变学生们对“原理”课程形成的“玄奥”“枯燥乏味”“脱离实际”“死记条框”的感性认识;纠正“原理”课缺乏学理性和系统性、被边缘化、空泛化的错误认知,这样才能带着好奇虔诚的心去真正地品读原文,去亲历体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语言穿透力和震撼力。这些经过辗转反侧、深思熟虑的语言文字,渗透着革命导师们“在烈火中”洗礼的思想和智慧,一定会给学生们呈现非同凡响的真理魅力,从而改变“主观偏见”,去沉下心思在点点滴滴的学习中、从“只缘身在原著中”去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们的宗旨是在“思想的土壤中”播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种子,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守卫者。

《礼记·学记》中写道:“虽有至道……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与原著相融合的“金课”建设强化了理论感染力与信仰说服力,对教师的学术理论深度、广度以及课堂讲解的透彻度和占有教学资源的宽裕度提出了高标准,增强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职责,同时也是逼迫教师们去阅读、研究、思考“原著原文”延展授课思路和知识视野。这为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有利于稳步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同样加强、深化、拓展了。但是,他们对于经典原理的理解力、接受力和信仰力也有了“破茧成蝶”的质变,从“先得知溪中有水”,追根溯源后“得知水源头的发源处”;已经从“知其然”渗透到“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对“培根铸魂”预备警官马克思主义信仰将产生深远的决定性影响。经过这样的“金课”建设,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入课堂、入思想、入信仰”,才能从根本上培育具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者和践行者。

四、“原理”课“金课”建设的方案、计划和可行性分析

(一)“原理”课“金课”建设具体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一步:暑假来临前夕,按照教务系统课程表,教师们找到各自下学期授课的班级,联系各班学委建立“原理”课微信学习群,让教师所教授的全部学生加入到“学习群”。

第二步:暑假期间,教师在学习群定期陆续发送需要学生开课前观看的纪念卡尔·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推出的动漫《领风者》、电影《青年马克思》、5 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和《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 年》第6-7 集等其他已经准备好的优质教学资源,看完在学习群根据内容发表感想和见解,“让学生带着储备认知进课堂”。

第三步:按照教学大纲中的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学方案,把每个章节的内容和相关的原著中的精彩段落匹配好,制作成课件,并穿插解说视频,用“原著原文”的相关论述来分析讲解教材中的理论,使原文和教材内容互相解释、互相印证,相得益彰,以填补教材“原理”解说的“空白地带”;使理论的呈现和阐释更加丰满、鲜活和生动,以达到纠正学生中学时代政治课中形成的“呆板印象”,以全新思维和视野表达“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铸牢信仰教育的思想根基。

(二)“原理”课“金课”建设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支撑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时代对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革新了人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理念,也为“原理”课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当前承担“原理”课教学的主力教师多为“70-80 后”,具备良好的教学经验、学术功底,具有强烈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也可以很熟练地学会运用各种网络技术。

“金课”建设所要查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列宁专题文集》等可以在图书馆、资料室借阅,部分原著已经从“当当网”售书网络购买。总之,我们的研究资料权威、充足,详实。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 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文献编译局制作和出版了大量的书籍文献和影视宣传作品,这也是我们非常难得的教学改革资源。

在经典原著与“原理”课深度融合的教学中浸润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常做常新”的教学模式,“原理”课“金课”建设设计思路具有可行性,拥有一定的试用空间和改革柔韧度,可以作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

五、“原理”课“金课”建设的预期成果和效果

(一)收录储备课程教学资源

“原理”课“金课”建设成果将会收集、收录到大量和课程内容深度匹配融合的经典原著作品,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及其对这些原著的研究解读的相关国际和国内学者们的研究著作。此外,还有在文末参考文献中标注的中央权威网站和书籍发布的文献。

(二)教学、科研预期成果

教师们在本轮教学改革中制作的 PPT 教学课件、理论和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在研究原著原文过程中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由此产生的思路和灵感、申请成功的学术科研立项等等都属于“原理”课“金课”建设的预期成果。

(三)“金课”建设预期效果

本轮“原理”课“金课”建设收获的教学效果经成功推广后可惠及到每一位学生。“原理”课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内容本身有互相补充、融会贯通的逻辑,这些教学资源及科研成果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中分享、流传,从而在整体上深度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质量,同样服务于我们共同的宗旨:培根铸魂,聚焦提升全体预备警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六、“原理”课“金课”建设特色与创新之处

1.重塑“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精神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本人及其著作 “高远”“缥缈”的刻板印象,纠正中学时代的“感知或认知偏差”。

2.要从“死记条框”的“刻板”话语体系的捆绑中解放出来,亲历体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鲜活生动的语言美感;重新审视和思考哲学“基本原理”的“原貌”和“真相”,从教材内容与经典“原著原文”深度融合的互相印证、互相阐释中真实再现“原理”的说服力和对“新世界观”的解释力。

3.配合“原理”课“金课”建设,我们利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网易视频公开课”等网络课程平台尝试“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专题教学”,把教师制作的课件、文字教案、课后习题、思考题、教学视频、影视资源等脚本上传到“网络课堂”,改变传统的“一间教室、一名教师、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

4.把教材内容暗含和隐藏的“原著原文”“原汁原味”的表露和浮现出来,把“教材中原理”和“原著中原理”匹配对照研读,会发现大多理论不止在一本著作中有阐释,可能出现在不同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原著中,把这些原著中的同属于某一范畴的“原理”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排列对比分析,即可以展现“原著理论”逐渐成熟、丰富完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历程,又可以发现不同的原著作者(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创作逻辑。从时间的“纵向”层次和不同作者的“横向”层次都可以比较,科研和教学互相呼应,相得益彰。学生学习起来也能体会到理论的系统完整性,发展创新性,充分给予学生质疑、探究、追寻的思维空间。

5.原著经典、精彩段落摘抄、手写笔记是学生把原著、教材和教学中的文献和知识点吸收到头脑里的一种有效方法。本轮“金课”建设为鼓励学生努力完成“哲学笔记”的记录和内容呈现的创意设计(例如笔记中呈现的各种形态的知识逻辑、思维导图,著名哲学家的插图,哲学家对话、漫画插图,哲学家名著原文摘抄等等),我们决定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届“最美笔记”评选大赛,在全校学习“原理”课程的本科生范围内征集笔记,包括课堂笔记和其他与哲学学习有关的纸质记录笔记。

七、结 语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7]。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离我们的现实世界并不遥远,“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

关系的一般表述”[8],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所以,“原理”课的教学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能否让学生“真学”“真懂”“悟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我们推动“原理”课“金课”建设和改革创新,援引和阐释“原著原文”中的精彩段落能够更直观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渊源和思想魅力,有效规避学习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现实性和亲和力,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9],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筑牢预备警官马克思主义信仰根脉的根本出路和目标。

猜你喜欢

源头活水金课原著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拔牙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课外自主阅读: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
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