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巡视:意涵、逻辑与辩误

2020-03-04

岭南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政治

孙 亮

政 治

政治巡视:意涵、逻辑与辩误

孙 亮1,2

(1.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政治巡视本质上是对政治权力自上而下的政治监督,具有政治生态净化、政治分歧整合、政治矛盾调解等功能。政治巡视可预防巡视工作边际效用递减以及摆脱路径依赖效应,从而保持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从经济巡视到纪律巡视、再到政治巡视的实践转向,反映了党的巡视内容的精准定位和持续深化。政治巡视是政治组织进行政治建设的创新性路径和方式。政治巡视虚实论、政治巡视雷同论、政治巡视级别论等谬论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它们或虚化、或弱化、或边缘化政治巡视,其消极影响不容小觑,故需要甄别其义,以正视听。

政治巡视;政治整合;政治安全阀;政治巡视虚实论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已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起到了“本”“源”同治之功效。政治巡视首次被明确提出是在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首次被写进中央党内法规是在2017年7月对巡视条例的修改中。政治巡视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巡视工作取得的重大实践创新成果,更被解读为巡视条例再次修改的重点和亮点。[2]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贯彻落实政治巡视并使其行稳致远,需要把握政治巡视的意涵、掌握政治巡视的逻辑路径、澄清对政治巡视的误解偏见。

一、政治巡视的本质和功能

(一)政治巡视的本质是对政治权力自上而下的政治监督

西方国家一般采取横向的“分权制衡”模式构建权力约束机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实行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机制。中国共产党通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以及同级之间的职能监督等为主体的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体系。政治巡视就其运行机理而言,就是执政党运用政治权威和执政资源,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路径对政治权力进行政治监督。

(二)政治巡视的本质决定其具有多重政治功能

政治巡视既具有一般巡视实践所具有的正风肃纪、打虎拍蝇的功能,又具有对党的肌体进行政治体检、对党的生态进行政治净化的特殊功能,因此单从一个理论视阈或分析框架实难窥其全貌,需从多个视阈来透视、阐释政治巡视的多重功能。

其一,从党的政治建设方面来看,政治巡视具有政治生态自我净化的功能。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命题。[2]50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进行自身政治建设是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部分。健康的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严峻的现实因素,党内存在着以“七个有之”为代表的潜规则, 也弥漫着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的亚文化。[3]22这些潜规则和亚文化实质上都是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相违背的,是党内政治生态遭到污染和破坏的显著标志。政治巡视就是要通过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自上而下的异体监督优势,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政治生态”方面“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4]。因此,政治巡视的功能与政治生态的自我净化两者之间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其二,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来看,政治巡视发挥着政治分歧整合的功能。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政治整合打造了一个涵盖多个阶级的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现代化发轫于西方,但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拿来主义式的现代化进程容易造成传统文化的断裂和组织权威的弱化,从而逐渐消弭民众对政治权威的忠诚,如任由其发展,必将弱化党的领导、肢解党的统一,从而阻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政治整合对于党和国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政治整合主体的选择上,执政党无疑具有政治资源、组织动员以及经济保障等优势。综上,政治巡视具有利用执政党的政治资源、把社会中存在的多元思想及多向行为等政治分歧凝聚整合的政治功能。

其三,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方面来看,政治巡视具有调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功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消失或弱化。同时,新时代依然存在着包括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贫富差距与阶层固化等在内的诸多社会次要矛盾,这些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放大或被激化,甚至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社会主要矛盾,这是主次矛盾的辩证法和唯物论。传统话语体系视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为“病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已回归到“常态”,被视为社会运行的一种自我调适现象。政治巡视之所以能够调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是因为政治巡视的对象主要是各级党委及其主要领导干部,政治巡视的落脚点之一就在于从政治高度看各级党委及其主要领导干部是否侵害了群众的利益,是否伤害了民众的感情。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政治巡视起到了调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政治“安全阀”的功效。

(三)政治巡视的目标

政治巡视的目标是由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所决定的,是由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所规定的。党的十九大明确规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其核心要义就在于,要加强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能有任何的弱化和虚化,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具体而言,政治巡视的目标可分为直接目标和根本目标,政治巡视的直接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为代表的沉疴痼疾。[5]775政治巡视的根本目标就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5]771,政治巡视的直接目标服从、服务于其根本目标,两者统一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中。

二、政治巡视的逻辑

辨章学术,方能考镜源流。因此,从“外在的需要”即实践逻辑和“内在的用意”即理论逻辑上来阐释政治巡视,将有助于对政治巡视的全面理解与本质把握。

(一)政治巡视的实践逻辑

政治巡视的实践逻辑可分为两个层次:其一,从经济巡视、纪律巡视到政治巡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任务转变和功能聚焦。十八大之前,党的巡视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定位模糊、功能发散、功效较低等问题,以致纪检工作弱化或虚化。[6]其原因主要在于纪检监察机关的越位、缺位、错位。因此,十八大以来,中央纪检监察机关率先提出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十八届二中全会前后,中央巡视工作围绕“四个着力”为中心而展开。根据“四个着力”的内容和多轮巡视反馈的结果来看,此阶段主要是发现、惩治有经济问题的腐败官员,因此可概括为以经济巡视为轴心的巡视实践。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巡视工作聚焦于“六项纪律”,此阶段主要是发现、惩治违法乱纪官员,因此可概括为以纪律巡视为轴心的巡视实践。十八届六中全会后,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和党的政治建设成为巡视工作的新任务,政治巡视被正式写进相关党内法规,因此该阶段主要是以政治巡视为轴心的巡视实践。因此,从经济巡视、纪律巡视发展到政治巡视的实践路径也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从治标到治本、从现象到本质的实践深化。

其二,政治巡视的政治实践。首先,精准政治巡视定位。政治巡视能否精准定位,关系到自身角色和功能的发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政治巡视应精准定位于政治权力监督。其次,领悟政治巡视主旨。顾名思义,政治巡视主旨应在“政治”二字,巡视过程中应重点监督各级党委的政治建设以及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着重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等政治问题。[1]最后,贯彻政治巡视战略。没有战略思维就难以发挥政治巡视标本兼治的战略作用,会被逐渐弱化或者虚化为治标的战术手段,最终难免陷入孤军奋战的窘境。这就要在巡视的过程中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2]54,把中央政治巡视与地方政治巡察有机互动衔接,从而形成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的政治巡视巡察战略新格局。

(二)政治巡视的理论逻辑

制度“内在的用意”即制度的理论逻辑,反映了制度嬗变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政治巡视的理论逻辑具有以下几个层次:

其一,政治巡视是在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前提下,巡视主体自觉摆脱路径依赖负效应的一种路径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巡视就已进行了十多轮,如期完成了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的目标。如再加上中央巡视回头看、省级巡视、市县巡察,巡视轮数更是繁多。经过中央巡视和地方巡视巡察的多轮“轰炸”,巡视制度的总效用虽有所增加,但其边际效用却呈递减趋势,这是规律,不可避免。这就要求巡视主体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对巡视路径推陈出新,避免形成“路径依赖负效应”[7]。而政治巡视作为巡视工作理论、制度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可以为后续巡视提供充足“弹药”,持续增强巡视震慑力和高压态势,积极化解巡视对象的心理防备,从而为达到既定巡视目标提供政治保障。

其二,用政治权力制衡政治权力,用政治巡视解决政治领域内的高质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被查处的部分高级党员干部中存在着种种政治野心、政治阴谋和政治勾当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这严重破坏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3]28无疑,这是开展政治巡视的问题导向和现实依据。政治野心、政治阴谋、政治勾当是在政治领域中发生的,是深度介入政治权力和政治活动且性质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与纯经济性的低质腐败有着显著的区别,这是一种新型态的高质腐败。用经济巡视或纪律巡视来解决政治领域内的高质腐败,在效果上无异于隔靴挠痒,在方向上如同缘木求鱼。只有借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术,用政治权力制衡政治权力,用政治巡视解决政治领域内的高质腐败,方能达到从根本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目的。

其三,政治巡视是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和方式。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的政治论断。[2]50政治巡视有助于提高党的政治建设水平和能力:首先,政治巡视以政治问题为导向,对相关党员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震慑作用。其次,政治巡视以全覆盖、零容忍为指导思想,能够深层次地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和重塑党内政治生活。最后,政治巡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能够破旧立新,“破”“立”结合。“破”的是党内的潜规则和亚文化,“立”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三、关于政治巡视若干论点的辩误

(一)政治巡视虚实论

政治巡视虚实论认为,政治巡视不同于以经济巡视为轴心的巡视实践,亦不同于以纪律巡视为轴心的巡视实践,经济巡视和纪律巡视的内容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客观的证据和翔实的材料作为惩处问责的依据。而政治巡视的内容偏重主观,以政治理想、政治价值、政治信仰、政治觉悟为中心内容,这些中心内容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主观判断和主观认识层面,因而就推导出谬论:经济巡视和纪律巡视是硬的、实的,政治巡视是空的、虚的。

政治巡视虚实论生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发轫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作为一个分界点,改革开放之前是以革命斗争、政治运动、计划经济为轴心的社会形态,政治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社会变革的显性变量,因而政治因素在当时社会话语体系中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改革开放后则演变为以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为轴心的社会形态,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变迁和文化思想的多元多变,消费社会来临和消费主义盛行, 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隐性变量,这就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或者误判:政治因素已失去了现实意义和实际作用,是空的、虚的。其二,对传统考核评价体系的路径依赖。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任何组织得以高效运转和目标达成的制度保障,也是奖惩组织成员的重要依据。以GDP为中心的传统考核评价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这也会刺激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重业务,轻党建” “重经济,轻政治”等现象的出现。由此可知,政治巡视虚实论在实质上就是“重业务,轻党建”“重经济、轻政治”的理论形态。

政治巡视虚实论的错误在于它把巡视内容生硬地一分为二、“虚”“实”对立。严格来说,党的巡视制度和巡视实践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这个“整体”既指巡视制度的指导思想、体制机制,也指巡视制度的主体客体、内容方法。经济巡视、纪律巡视与政治巡视三者之间只是在巡视内容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三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与对立。没有不包含政治因素的经济巡视和纪律巡视,也没有不包含经济因素、纪律因素的政治巡视,三者水乳交融,同为一体,“没有离开业务的政治,更没有离开政治的业务。”[4]退一步而言,在一定条件下“虚”“实”两者也是可以转化的。政治因素可以影响经济因素,而经济因素则可以决定政治因素。因此政治巡视虚实论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政治巡视虚实论的危害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它虚化了政治巡视的功能,弱化了政治巡视的意义。政治巡视作为十八届六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之举,能够有效地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从而为党的建设固本培元。而政治巡视虚实论则从实用主义出发,用所谓客观的证据和翔实的材料来肢解政治巡视,从而架空了政治巡视的实践基础。其二,政治巡视虚实论的重点在“虚”而不在“实”。通过政治巡视的虚无,就会演变为政治虚无主义,从而最终达到以虚无主义解构政治巡视、以实用主义建构政治巡视的目标。总之,不管是政治巡视虚无还是政治虚无主义,都会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全局性、致命性危害”[8]。

(二)政治巡视雷同论

“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9],虽然两者之间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政治巡视雷同论无法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忽略或忽视了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刻板地认为政治巡视和业务巡视、政治考核、政治学习、政治思想教育等功能相同、路径相似。

政治巡视雷同论生成的原因在于:其一,客观因素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政治性是政治组织与生俱来的内在属性,政治活动则是政治组织动员、生存、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等不同时期更是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从革命时期的政治整风到建国后的政党运动,再到十八大以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等,其实质都是政治组织开展的政治活动。这些政治活动一般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明确的目标性以及反复的适用性。但这也容易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政治巡视和上述政治活动大同小异、基本雷同。其二,主观认知的偏差。如今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但也存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觉悟、能力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在对政治巡视的意涵、逻辑的理解上,普通党员存在认知偏差在所难免。

政治巡视雷同论是错误的。如上所述,政治巡视虚实论是人为地把政治巡视一分为二,“虚”“实”对立,而政治巡视雷同论则恰恰相反,它回避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把不同属性的政治活动均视为同一属性、类型的政治活动,这就导致放大了事物的共性而忽略了事物的个性。而事物的共性却孕育在个性之中,失去了个性,事物也将不复存在。具体而言,政治巡视、政治考核、政治学习以及政治思想教育等政治活动在指导思想、领导力量、根本目标等方面是相同或一致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力量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党政机关,根本目标都是维护党的长期执政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共性;但在直接目标、实施方式、具体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甚至存在根本区别,这是个性。例如,政治巡视的直接目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而政治学习、政治思想教育的直接目标一般是通过理论宣讲达到坚定信仰、筑牢信念的政治目标。而在实施方式上,政治巡视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党内权力监督、执纪、问责来贯彻落实,这种推动力量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而接受政治学习、政治思想教育则是党员的政治权利,也是一种应尽的党员义务。它的推动力量一般是内在的、柔性的,是主体自发的行为。因此,政治巡视和其他政治活动之间存在着诸多显著的差异,把它们视为雷同或一致无疑是站不住脚的。

政治巡视雷同论的危害性在于:其一,在理论上混淆了相关概念。没有清晰的概念与内涵,就难有明确的定位与外延。政治巡视概念的模糊甚至错误,或将直接导致政治巡视政治定位失准、政治目标设置偏离、巡视路径依赖等多种问题的出现。从宏观上而言,这不利于党内法规理论素养的提升,甚至会助长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在党内滋生蔓延。其二,在实践上将误导巡视工作。政治巡视雷同论会导致巡视工作在方向上发生偏离,在实施方式方法上与业务巡视、政治考核、政治学习、政治思想教育等趋同,甚至会出现以业务检查、政治考核、政治学习等来代替政治巡视,这将导致政治巡视工作空转,是对政治资源的浪费和政治权威的侵蚀,因而应着力避免。

(三)政治巡视级别论

政治巡视级别论以党员领导干部的职务与级别序列作为划分依据或参考标准,错误地认为政治问题一般不会发生在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身上,而是主要发生在职务与级别序列较高的党员领导干部之中,因此武断地认为政治巡视不应一视同仁全覆盖,应选择职务与级别序列较高的党员领导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

政治巡视级别论生成的原因在于:其一,拔高了政治问题,包括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信仰等问题。政治巡视级别论认为,党员领导干部职务与级别序列的高低与出现政治问题的概率呈正相关,职务与级别序列越高,越容易出现政治问题,反则亦反。这种认知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具有一定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作为支撑。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事“肉食者谋之”的政治传统,虽然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已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受限于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等因素,现阶段我国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度还有提升的空间,政治意识还不是很强,政治活动在一些普通民众的潜意识里还是被刻板地固化为是党和国家的大事,是职务与级别序列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所参与涉及的。与此同时,从党的十八大以来通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案情来看,触犯政治问题的职务与级别序列较高的党员领导干部数量确实不少。其二是拉低了经济问题、纪律问题。政治巡视级别论从事物表面特征出发,认为在巡视过程中查处的经济问题、纪律问题虽然数量众多,部分问题甚至性质恶劣,但都是在经济层面和纪律层面出现的问题,没有牵涉到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因而无需刻意拔高、上纲上线。

政治巡视级别论是错误的。其一,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信仰是任何政治组织成员都要时刻面对和选择的,因而政治错误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可能被触犯的。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经济市场化、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同样时刻面临着思想和行动的选择和考验,大至理想信仰,小至言语行动。如党员不以党的政治标准谨言慎行,那么触犯政治错误就在所难免。因此,政治问题与党员领导干部的职务与级别序列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同样也会触犯政治错误。其二,经济问题和纪律问题在根本上都是政治上出现了问题,不存在完全脱离政治问题的经济问题和纪律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出现经济问题或纪律问题,其根源还是在于政治信仰的缺失、政治理想的迷茫。同时,党员领导干部的非法经济利益往往都是通过政治权力的非法使用而获得的,经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演变为政治问题。

政治巡视级别论的危害性在于:其一,“抓了大”“放了小”。“抓大放小”一般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实践中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在此处,“抓了大”是指要抓住职务与级别较高的那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而进行政治巡视,“放了小”则是指对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巡视要网开一面。“抓了大放了小”的直接后果就是“巡视半覆盖”,这同习近平总书记所明确提出的“任期内实现巡视全覆盖”的指导思想是根本相违背的。其二,舍本逐末。民为国之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深刻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众的支持和监督是任何一个执政党得以长期执政的根基。政治巡视级别论侧重监督职务与级别较高的党员领导干部,放松或放任了对职务与级别较低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监督,这显然无助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将导致巡视工作头重脚轻、上下失调以致陷入“半身不遂”的瘫痪境地。这也是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重要指示精神不相符的,更无助于凝聚基层民心和巩固基层政权。

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亦不成。辨析政治巡视虚实论、雷同论、级别论的概念、生成原因、错误之处及其危害性,有助于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巡视工作,进而促使政治巡视在正确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1]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N].人民日报,2017-07-15.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王岐山.巡视是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优势[N].人民日报,2017-07-17.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6]孙亮,张正光.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创新探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6).

[7]黎晓宏.提高巡视政治站位防止出现“四个效应”[J].中国纪检监察,2016,(21).

[8]丁俊萍,李磊.旗帜鲜明地反对政治虚无主义[J].红旗文稿,2018,(8).

[9]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01-11.

D26

A

1003-7462(2020)02-0016-06

10. 13977/j. cnki. lnxk. 2020. 02. 003

2019-01-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巡视制度研究》(编号:16CDJ015)。

孙亮(1981-),男,安徽蒙城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王升平,谢青

猜你喜欢

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长抓政治生态
“政治问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领导不能“空喊”——必须从实讲政治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