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年级与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策略

2020-03-04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2期
关键词:管理者德育班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 曾 晶

教育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对人的一种教育活动,如果要做到有效性,则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探究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从而最大效能地完成教育管理目标,使“人”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在管理工作中探索一定的方式方法,满足教师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一、年级与班级管理要有三心

(一)用心

1.用心思考教育使命。教师要明确教学长远目标,坚持不懈地完成教育者的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新课标也提出德育要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教育精神,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等。现代社会对大学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教育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究其原因,我们目前存在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教育替代了“仰望星空,眼里有光”的教育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不可能成为时代发展的奋斗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因此,教育管理者要思考教育使命,重视高中阶段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教育,塑造学生立志报国、使命担当的灵魂,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责任与担当,从而真正达到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2.用心观察。管理和德育工作需要教师用心观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工作要点。管理者到工作环境和场域中观察和巡查,不是为了走过场,如果学校管理培养人的工作真的如此简单,那么这又与机械化的生产模具有什么两样呢?育人的管理工作需要及时观察,抓住教育契机,发现受教者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举止体现的人格品质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教育管理者要有针对性、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教育引导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用心探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一定要注意从长远设计,需要提前思考问题并具体规划。管理者要调动自己的管理经验,耐心细致地了解前因后果,听取、借鉴管理小组和教师的意见,综合其他学校、年级和班级管理办法与自己的决断,提出初步管理方法,再征求相关部门和领导意见直至实施,不可单独武断决定,拍脑袋决定方案或者一意孤行都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急于求成终将一事无成。

(二)信心

我们所做的工作、付出的努力,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认可,也不可能让每一位教师都欣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就像即使是三星级米其林大厨,他的菜也不会让每一位慕名而来的食客都满意。自己要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特点,自己也要有对本年级和班级特点的把控力。有自己的目标,就坚定不移地把事情办好,坚持做到底,不要在过程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在实践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真诚、勤奋、执着和努力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这些都是管理者应该有的素养、担当和基本态度。

(三)爱心

1.工作细节中体现爱心。与学生交流,言谈中多说“我们”,与教师交流,多说“谢谢您”;教师对年级和班级的观察,要多多平视或者仰视,始终保持尊重态度,多在正面微笑面对,少在背面或角落里偷瞄;对待学生和教师的态度要坦诚、宽容,学生就是在犯错中成长的,要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并及时鼓励和挖掘亮点,给予其宽松、温馨的德育环境,用爱心和人文关怀塑造团队、班级的文化氛围。

一位对生活和工作富于爱心、激情、热情和智慧的管理者,他的观念、态度很容易成功地影响周围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思想和态度,无形中更有利于开展教育工作。

2.工作方法上体现爱心。富有爱心和耐心地主动与家长沟通,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家校合力;认真、耐心听取学生和教师的困惑,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帮助解决问题。善于与家长沟通,主动交流,重点在家庭教育方法的引导和教育效果的呈现上,让家庭教育有良好的沟通氛围,让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能在有正确教育理念的家庭中找到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及时分享教育故事,有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的意识,让家校合作效果倍增,同时也让家长承担起他们应尽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为了提高德育的效果,有意识地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动和合作网络,使各种力量在网络中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

善于与学生沟通,包括学科学法指导,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整改意见,给出有效的个性化方法,更要让学生有独立成长的机会,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年级、班主任和各科教师须主动找学生沟通交流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坚持3分钟谈话法,采用一对一的私人订制方式落实心理沟通调整、时间分配、学科学习任务个性化等专业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教师对其的关心和爱护,如此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年级与班级管理要有三化

(一)规范化

目标和实施决心已经有了,就要有条文、通知或者既定的文档颁布到各办公室和班级,并有检查、落实、形成规律并推广、表扬、树立榜样等一系列工作环节跟进;班主任可以和班干部一起制定班规,实现班务组织、管理规范化,形成良好的班级工作动态管理系统。规范化的工作过程,能让年级教师和班级学生对规范有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从而重视工作要求,实现任务效果的最大化;规范化更加有助于学生养成较好的习惯,规范本身就是一种德行教育,将好习惯、好的管理策略规范化,更有利于学生以此观照自我、反思自我,从而养成自身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细致化

办法或意见要真正落实、执行,就必须让工作各个环节细致化、精细化,可操作性更强。如设计一些文档、思维导图和图片信息,提供给大家一定的工作提示,工作效果会大大提升。作为年级和班级管理的策划者,应该有把目标完成好的决心,尽量在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做到细致化,再深入研究工作方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形象化、直观化和可视化,让教师和学生有方法可循,以增强每个执行者的工作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常态化

颁布实施的计划和管理措施不要朝三暮四,让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执行。年级管理者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管理最重要的组织者,所肩负的责任也是最重要的。要将管理工作常态化,譬如班级纪律管理日常化、班风学风管控调整序列化、班会课内容连续化、班主任管理理念持续化、学习时间管理规范化、学法指导常规化等,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序、良性循环的模式就会水到渠成。

三、年级与班级管理要有“三注意”

(一)注意听取意见

教师和班级干部对年级或班级管理有很多的想法和建议,听取大家的建议,既是尊重了教师和同学的意见,也让大家心里有一种受重视、被需要、被认可的感受,同时也激发了教师和同学们对学校和班级的管理热情。这样能营造人人参与德育和管理的氛围,让人人成为校园的主人,让爱校、护校、爱班集体的观念根植在教师和学生心中。

(二)注意创新工作理念,跟上时代步伐

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是管理者应该拥有的素养。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而时代的变化也会使人的思想、观念、习惯、态度、爱好都有所变化,教师要不忘初心,“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不仅要约束和塑造教育者本身正直、严谨和高尚的道德形象,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代要求同步,认真学习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不断创造性地完成工作,锐意进取,改变旧有的模式和不符合时代管理特征的旧形式,将各项管理和教育工作效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注意科研先导,是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

教育过程中,管理者的科研能力对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至关重要,也可以使自己的教育生涯更加充实。首先,要有意识地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研究学生行为习惯、心理动态和家庭与成长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在案例中深入探究,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最好形成完整的文字稿,成为论文的素材。其次,还可以主动学习德育经典理论,广泛阅读各类教育学理论期刊,主动参加教学培训,了解各领域理论信息,深度解读教育研究的最新观点和动态,获得自己工作实践中的灵感和启示,从而摸索出自己的管理经验和特点,有章可循,有的放矢,让自己的工作产生更大的效能。

猜你喜欢

管理者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不称心的新班级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