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德育策略

2020-03-04山东省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华德育内容

■山东省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 肖 芹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一)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课堂教学需要围绕教材的编排结构有序开展。新课改推动语文学科的教材编排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其中,显性的传统文化部分内容体现为古诗词中承载的以物言志、借景抒情所要表达的精神实质。例如《草》这首诗中体现出的是对顽强生命力的赞叹;历史人物故事中,例如《司马光》一文中体现了“善于思考”“急中生智”的重要性,其中亦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行成于思”的思想;寓言故事中传达的传统哲学思想,例如《亡羊补牢》中所教导的及时补救策略,可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亏损问题”时的解决方案和指导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中国古典名著内容,能够带领学生领略中华古典文学的精妙,从中汲取丰富的人文思想。

隐性的传统文化部分内容体现为需要教师对课文蕴含的传统文化及精神内核进行挖掘与引导的内容。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中蕴含的知恩图报的朴素道理;《王二小》一文中所体现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需要做出的价值选择,乃至牺牲生命换取集体、国家的胜利与自由;《不懂就要问》一文渗透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求索的真理;《画杨桃》一文中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则可比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中所强调的不同视角、立场下的观察与理解确实会存在差异,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与接纳不同的思想观点,而尊重亦是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重要思想。同时,学习《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等介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则可以渗透中国古建筑与工艺所承载的价值与影响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珍惜与热爱我国文化遗产的认知,激发学生形成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愿。

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中华传统文化及德育思想无处不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与学习能力应用匹配程度较高的渗透策略,确保学生从学习内容中获得的传统文化认知与德育思想认知符合他们所处的年龄段。

(二)鼓励学生拓展语文阅读汲取优秀德育思想

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小学语文肩负着培养学生形成广泛阅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与提升认知水平的教育责任。且无论是良好的阅读能力还是优秀的诵读能力与记忆能力都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相比于课堂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自主课外阅读过程中对信息与思想的汲取与转化则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的。

为了确保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依旧能够高效地学习传统文化内容,同时从阅读中习得德育思想,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一些课外阅读必读书目,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阅读,并且将阅读成果反馈给教师,借此推动学生传统文化内容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适合不同学龄段学生阅读的相关书目有:《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老子》《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以及古诗词类的各种书籍。

(三)通过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德育

我们所处时代的教育环境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复杂很多,学生的知识与信息获取渠道广泛,学校和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渠道,真假难辨的媒体信息、快速传播的网络信息直接改变了所有人的阅读与学习习惯,而学生群体则是复杂信息环境下的“受害者”。网络流行文化冲击着当下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借助小学语文的思想影响力与渗透力,通过渗透德育思想,“修复”学生受到腐蚀的思想意识,在当下的教育中显得十分必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传道”这一思想教育,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因为智育可以让人走得远,但唯有德育才能让人走得稳。

二、借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感饱满的朗诵课堂

鉴于德育的内容需要学生用情绪、情感、思想去感知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元素。比如,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诗词中所承载的情感与价值,结合节奏、韵律,深情地朗诵或背诵诗词、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语言情境,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所承载的德育思想。为了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兴趣、朗读兴趣,班级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尝试融入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呈现自己满意的朗诵内容,允许学生将当下的汉服文化、古乐文化等引进课堂,让学生在高雅的审美情趣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借助不同“道具”调动朗诵者的情感,让表演者与观演者都能感受到潜藏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与情感。

(二)创设融入音乐、影视的传统文化情境课堂

文字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学思维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这些能力要素都处于发展状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文字阅读学习并不足以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情绪感知力。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音乐、影视素材,激发学生的语言文学想象力。近年来弘扬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点燃了全民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渴望,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传播形式消除了传统文化中生涩难懂的属性,使其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如《中华诗词大会》《神奇的汉字》《经典咏流传》等引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从“古诗新唱”的教学目标出发,当下小学古诗教学中,可直接采用的教学素材包括《巧妙唱古诗》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中华少儿古诗歌曲集》中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经典咏流传》中融合流行音乐全新创作的《题西林壁》、基于《送元二使安西》新创的《别君叹》等。音乐的韵律之美、思想之美传达得更为直观,同时音乐更有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古诗词的记忆。因此,打造诗词音乐课堂,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承载的家国情怀、君子之谊、山河之美的情感表达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让学生享受自主创作古诗新唱的成就感。在这样充满美感与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便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潺潺流淌传承不息的中华传统思想与精神。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辟地》《赵州桥》等内容,均有相应题材的影视剧、动画电影或者是纪录片,教师可以将这些影视剧的节选内容引入课堂,通过生动具体的影视素材,提升学生对多元化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形成发展的丰富认知。

(三)创设表演情境化课堂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语文学科是很多人文社会学科、艺术学科的发展根基。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寓言故事表演情境课堂”“经典名著表演情境课堂”“表演游戏课堂”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学习形式加深对目标教学内容所承载的德育思想的理解。其间,还可以实施“改编、续写+表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有据可循的剧本创作过程中,自主挖掘与领悟目标内容的德育思想。

比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创作《扁鹊治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内容,将其改编为可以进行情境化演绎的短剧,再通过表演将不同故事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原则生动地传达出来。可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教导的“切勿讳疾忌医,逃避问题”这样的道理;也可以是“明确学习动力,树立远大人生理想”这样蕴藏在传统文化中,从“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这样的人生壮志中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取向。无论学生会经历怎样的创作、排练以及表演,他们都能在深刻解析人物和思想的过程中,让每一个故事背后的德育思想扎根于心。

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部分内容是德育的重要载体,需要教师结合得当的教学策略,确保小学语文德育的最终成效,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辅相成的渗透。

猜你喜欢

中华德育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