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
2020-03-04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雷锋小学校杨立新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雷锋小学校 杨立新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和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德育。数学中的德育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强化学生的意志与毅力,使学生可以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数学教育所蕴含的智力价值非常巨大,需要充分依托数学知识理论建立完善的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创新,不仅如此,其还具有非常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面临的考试压力相对较大,教学以知识讲授为主,经常需要德育为知识传授让位,德育并没有在整体教育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和教师开始认同德育渗透,但部分教师并没有客观性地评价德育实践,也没有全面落实德育目标。此外,教育者也没有全面梳理教学课程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两者之间的有效张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突出的问题普遍存在。
目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的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错误地认为德育与数学教学没有任何的关系,认为只有小学语文教师才需要对学生实施德育。很多教师认为传授数学知识才是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但这种教学观念并不完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将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进行全面培养。而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并没有严格落实这一目标,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同时,近年来,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改革开始以培养“品格与能力”作为重点。因此,数学课堂所要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认为德育思想不需要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满足实际发展需要。
有一些教师认为,德育根本不能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计算和应用知识才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德育与这些并没有任何关系。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理性思维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规范性的数学知识,对渗透德育的方法并不了解,更不懂得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几何图形中,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德育与数学课堂教学始终无法做到有效融合。
三、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原则
(一)现实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具体要求如下:第一,需要将真实的内容合理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与数学家的故事等渗透在课堂中,务必保证渗透内容的真实性。第二,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渗透德育,使学生的实际发展可以与德育渗透的内容相结合。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必须结合其身心发展需要合理选择渗透内容,以保证德育渗透的规范性,避免德育的强制性。第三,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现实渗透小学数学德育。人必须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才能得到发展,社会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的成长。教师必须对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要求有明确的认知,不断拓展课堂的教学范围,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与实际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可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对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引导学生从整体方面看待问题,拥有更加广阔的思维,具备良好的情怀。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帮助,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需要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逐渐形成完善的人格。因此,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具有同等的作用,如果缺少任何一个主体都会对教学活动实施产生不利的影响,课堂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师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全面优化教学环境,学生只有亲自参与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教师无法以言语说教代替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德育有深刻的感受,才会受到其影响。教师的主体性会对课堂德育渗透效果和学生个人优势发挥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才能将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进一步拓展德育的范围,发挥数学这一学科的德育优势。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渗透德育,才能改变以往生硬的德育方式,使学生不再抵触数学教学,进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熏陶。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人民币展现在学生眼前,并运用这一部分的内容对学生实施德育方面的教育,并告诫学生绝对不能随意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这种行为不仅会破坏人民币的美观,同时也没有尊重自己的国家。这种随意涂鸦的行为也充分反映了个人的素质,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爱护人民币,不能随意毁坏人民币。爱护人民币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当看到家里人不尊重人民币时,需要及时制止并向其讲述原因。通过这种渗透式的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对教科书规定的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深刻意识到人民币在我国的重要作用,正确对待人民币,并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自己的行动爱护自己的国家,使德育落到实处,积极影响学生。教师需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合理运用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对学生实施教育,使德育合理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二)结合教学内容延展渗透
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展开规范性的德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多元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保持精神的集中。例如,在学习“统计”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统计可以结合数形这种特殊的数学表现形式。结合数与图形,不仅可以清晰地表达问题,同时还可以对数据有更加明确的认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认为只有图形才能更好地展示数字,图形如果离开数字,就难以保证表达的细致性。然后,教师以此进行拓展,将华罗庚的生平讲述给学生,使学生可以被其孜孜不倦的精神所感动。华罗庚坚持数学研究,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即使在有所成就后,仍然记得自己的国家,并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呼吁学生向其学习,集中力量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并且华罗庚身上所蕴含的爱国之情也非常值得学生学习,无论自己有了多大的成就,只要国家有需要,依然会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讲述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这种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名人故事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这些名人的精神所震撼,同时紧密衔接课堂知识与德育,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并在思想方面认同教师的教学,彻底改变以往学生厌烦数学的不良状态。
(三)联系生活素材渗透德育
为了更好地将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思想品德相融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联系生活实施数学教学,并将德育渗透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例如,在学习“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打造游乐园排队的场景,选择不同的学生扮演排队的人,并让学生经过观察后科学计算最后一名学生与第一名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调整最后一名学生的位置,重新计算该学生与其他学生的间隔。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参与热情,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对位置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述排队的规则,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