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新湖南愿景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调查

2020-03-04侯妍竹唐柳荷

林区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源湖南省问卷

侯妍竹,唐柳荷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006)

生态文明自十七届三中全会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其内涵愈加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2016年11月,湖南省省委书记杜家毫号召全省人民共建“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湖南省在校大学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美丽中国、美丽新湖南建设成果的共享者。因此,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有责任提升自我生态文明素养。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湖南省内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分析湖南省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差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湖南省内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本研究问卷资料收集前均获取了被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

(二)调查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获取调查对象性别、年级、生源地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生态文明素养现状资料(包括生态文明知识、认同、行为等内容)。

(三)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问卷数据库,运用SPSS 22.0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率之间的比较采用x2分析。检验水准=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一)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经可靠性分析,问卷Cronbach’s α>0.7,可认为问卷信度较好。经因子分析,问卷KMO>0.7,可认为问卷效度良好。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收回729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91.13%。调查对象按性别分:男性265人,占36.40%,女性464人,占63.60%;按生源地分:城镇253人,占34.70%,农村476人,占65.30%;按年级分:大一386人,占52.90%,大二184人,占25.20%,大三104人,占14.30%,大四55人,占7.50%。

(三)湖南省内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综合情况

1.生态文明认知素养

本研究通过14道小题评估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现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小题最高知晓率达96.30%,最低知晓率仅47.60%,知晓率超过75%的小题有9道。

2.生态文明认同素养

本研究设计了4个小题评判湖南省内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同现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家乡当地(或现居地)的生态环境持比较满意或满意态度的占66.40%;认为大气污染对自身影响最大的占34.20%;认为如果身边的朋友出现了污染环境的不文明现象应该提醒他改正并告知正确行为的占91.60%;认为近年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建设效果一般仍可以继续加强的占69.00%。

3.生态文明行为素养

本研究设计了8个小题测评湖南省内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现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中从未有过“一水多用”的占2.20%,打印(复印)资料时从未选用双面打印(复印)的占5.20%,从未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占1.90%,从未在就餐中做到“光盘”的占1.80%,从未做到人走灯灭的占0.40%,在公共场合从未随手乱扔垃圾的占64.10%,从未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占11.50%,从未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的占0.40%。

(四)生态文明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被调查大学生性别、年级及生源地三个方面分析其生态文明素养的差异性。

1.生态文明知识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1)生态文明知识素养性别差异分析。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大学生对生态环保口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63,p<0.01),可以认为更多的男大学生不知道上述生态环保口号;不同性别大学生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了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9,p<0.05),可认为更多的男大学生不知道生态文明建设囊括“生态文化建设”。

(2)生态文明知识素养年级差异分析。经卡方检验,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素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生态文明知识素养生源地差异分析。经卡方检验,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对生态环保知识“生态文明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1,p<0.05),可以认为更多的农村大学生不知道生态环保知识“生态文明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生态环境建设”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39,p<0.01),可以认为更多的农村大学生不知道生态文明建设囊括“生态环境建设”;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生态法制建设”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58,p<0.01),可以认为更多的农村大学生不知道生态文明建设囊括“生态法制建设”;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生态文化建设”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92,p<0.01),可以认为更多的农村大学生不知道生态文明建设囊括“生态文化建设”。

2.生态文明认知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1)生态文明认同素养性别差异分析。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家乡当地(或现居地)生态环境满意程度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99,p<0.01),可以认为男大学生对家乡当地(或现居地)生态环境很满意的占比更高;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所处环境中各类污染对自身影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67,p<0.05),女大学生认为食品污染对自身的影响程度较男大学生高。

(2)生态文明认同素养年级差异分析。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态文明认同素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生态文明认同素养生源地差异分析。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面对朋友出现了污染环境等不文明现象时的做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4,p<0.05),农村大学生面对朋友出现了污染环境等不文明现象时,选择提醒他改正并告知正确行为的占比更少。

3.生态文明行为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1)生态文明行为素养性别差异分析。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使用一次性餐具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43,p<0.01),可认为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女大学生占比更高;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就餐时做到“光盘”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97,p<0.05),可以认为偶尔在就餐时做到“光盘”的女大学生占比更高;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81,p<0.01),可以认为从未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女大学生占比更高。

(2)生态文明行为素养年级差异分析。经卡方检验,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素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生态文明行为素养生源地差异分析。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就餐时做到“光盘”的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63,p<0.01),可以认为经常在就餐时做到“光盘”的农村大学生占比更高。

三、讨论

(一)湖南省内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有待提升

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内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素养一般,大学生生态文明认同及生态文明行为素养较好,这与国内已有研究结果相似[1]。这可能与我国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有明显的“政府依赖性”,生态文明科普宣传覆盖面广但公众生态文明知识学习存在功利取向有关[2]。

(二)性别是湖南省内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潜在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知晓生态环保口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生态文化建设”的男大学生更少。这与张雨等人研究结果类似[3],而与李扬等人的调查结果不同[4]。这可能是女性社会地位逐年提升,女性心思更为细腻且书面知识学习能力更强有关。相比女大学生,对家乡当地(或现居地)生态环境持很满意态度的男大学生占比更高;而认为食品污染对自身的影响更大的女大学生占比更高。这可能与男大学生较女大学生对于生态环境及食品污染的关注度更低有关。相对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占比、偶尔在就餐时做到“光盘”的占比及从未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占比更高。这与国内已有研究结果不同[3—4]。可能与女大学生日常就餐行为偏好,饮食量及更注重个人形象有关。

(三)生源地是湖南省内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潜在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知晓生态环保知识“生态文明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法制建设”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农村大学生更多。本文结果与孔德静的研究结果有出入[5]。较城镇大学生,农村大学生面对朋友出现了污染环境等不文明现象时,选择提醒他改正并告知正确行为的占比更低。这与2013年环境保护部调查研究结果类似[1]。上述结果可能与城市是生态文明宣教的主要场所且其宣教途径更多有关。经常在就餐时做到“光盘”的农村大学生占比更高,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大学生更加勤俭节约。

四、建议

(一)增设生态文明素养相关课程

第一,湖南省内大学可增设生态文明素养类选修课,一方面可丰富大学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理论素养。第二,将生态文明素养教学内容融入大学思政教育课堂,在大学思政课程中将生态文明教育升华本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需要[6],更是促进湖南省内各大高校大学生深入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关系的必要举措。

(二)建设具有院校特色的生态文明素养资源共享平台

当今社会,各类信息获取渠道愈加的多样化,但信息真实性及有效性愈加难以判断。国内高校在教育、科研、信息交互等多个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湖南省内各大高校均拥有较好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应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加以打造,多管齐下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首先,充分利用高校各类宣传媒介,如校园新媒体、宣传栏、广播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让学生耳濡目染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其次,提升生态文明资源整合程度,湖南省内高校可根据不同类型专业特点定制生态文明素养实践活动,加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与生态文明素养实践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生源湖南省问卷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问卷网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