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能力框架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以Unit 6 Head to Head 为例
2020-03-04夏韵
夏 韵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育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教育部2018)。而学科能力是构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陶常娥、赵连杰2018)。英语阅读对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表现研究”课题组研究形成了英语学科能力要素及表现指标框架(以下简称“能力要素框架”,王蔷、胡亚琳2017),具体见表1。
表1:能力要素框架
下面以一节阅读课为例,阐述如何基于“能力要素框架”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校内公开课的改进课例。第一次授课时,未能全部完成既定的教学环节,导致部分目标未达成。通过二次备课形成此课例,并在另一个班级进行授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沪教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6 Pets 中的阅读文本,标题为Head to Head,是本单元的重点阅读文章。文本由两篇议论文组成,第一篇以埃玛(Emma)的口吻阐述支持养宠物狗,第二篇则以马特(Matt)的口吻阐述反对养宠物狗。两篇议论文都以“总—分—总”结构阐述观点,行文简单,易于理解。
(二)学情
八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年半的初中英语学习后,具备了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及训练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但篇章梳理的技能稍弱,希望能掌握更好的方法来分析与理解语篇。同时,初中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具有争议的话题比较敏感和感兴趣。本堂课迎合了学生的这些认知特性,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思维导图分析语篇结构,提取及概括文章内容;
2.初步了解如何赏析议论文,分析不定代词、形容词及副词在论证论点时的用法;
3.初步形成批判性评价语篇的能力;
4.学会尊重每个人的想法,独立、理性地分析问题并作出选择。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前置性作业、读中活动及读后任务。前置性作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让其自主阅读文章,并分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各小组在课前通过讨论将改进后的答案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端。教师可在课前查看学生答案,以便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点评。读中环节主要基于思维导图点评,引导学生归纳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评价文本,培养他们的批判性评价能力。读后环节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第一个活动是优化埃玛及马特的议论文。第二个活动是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教师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文体及作者写作意图。
What kind of article is it?(这篇文章是以下哪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A.Narration.B.Exposition.C.Argumentation.
What’s Emma’s and Matt’s purpose of writing it?(埃玛和马特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接着,通过教师对生词narration,exposition 及argumentation 的引导,学生均能答出文章是议论文。写作目的是证明或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
【设计说明】学生已在课前阅读过此文章,因此教师直接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体与作者写作意图,自然地导出本课,为后续教学作铺垫。
(二)分析结构
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学生的前置性作业——课文思维导图,并进行点评。学生呈现的答案有分歧,主要集中在对马特的文章的分论点归纳问题上。对于Dogsare noisy.Nearly all dogs bark at strangers.Some dogs bark more loudly than others.A few dogs bark all night.This stops people from getting any sleep.Not all dogs are friendly.A small number of pet dogs even attack people.一部分学生认为此段只有一个论点——“宠物狗是吵闹的”,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此段有两个论点——“宠物狗是吵闹的”和“宠物狗甚至会攻击人”。学生阐述各自的看法,持第一种观点的学生认为,狗攻击人时会发出声音,同时人也会喊叫。而且,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同一段,肯定是一个论点。持第二种观点的学生认为,狗的吵闹与攻击人是两种行为,即使同为一段,也不能归纳为一个论点。教师通过问题“Why does Matt organize it in a paragraph?”引导学生得出“吵闹”及“攻击”都属于宠物狗的行为。因此,对于该文段结构的划分可以是开放式的:如果理解成一个分论点,则是Dogs have annoying behavior;如果理解成两个分论点,则分别是Dogs are noisy 和Dogs even attack people。此时,教师追问学生:“How can you make it better organized?”引导其可把该段分为两段,并分别找出细节以支撑两个分论点。接着,从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概括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见下图)。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设计说明】通过点评思维导图,教师可解决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及难点,同时使其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培养分析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比较评价
教师让学生分析埃玛和马特的两篇文章哪一篇比较好,但无从下手。接着,教师进行引导:“You can analyze this article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structure,arguments,supporting details,perspectives and language.Read the article and think about whether there is a well-formed structure,profound arguments,strongsupportingdetails,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beautiful language.”有了提示,学生知道了评判文章的思路,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答案如下:
两篇文章结构都是“引入—主体—总结”。
埃玛的文章不完整。最后一个分论点没有提供论据。
埃玛只从人的角度阐述养狗的好处,并没有从多个角度出发。马特从人与狗的角度阐述了养狗的缺点。
由此可见,学生基本能客观地评价文章,但未能从语言的角度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两篇文章的形容词、副词及代词。
从埃玛的文章可见,形容词及副词really cute,nice,wonderful,faithful 的运用强化了人养狗的喜悦与乐趣,以论证养狗的好处,而马特的文章则在第三段中连续用不定代词及副词all,some,a few,any,not all,a small number,even 强调狗对人的影响。
【片段赏析】
Dogs are noisy.Nearly all dogs bark at strangers.Some dogs bark more loudly than others.A few dogs bark all night.This stops people from getting any sleep.Not all dogs are friendly.A small number of pet dogs even attack people.
【设计说明】启发学生客观地从不同角度欣赏及评价作品的表现形式,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四)美化文章
教师请学生根据上一环节对文章的分析,选埃玛或马特的其中一篇从explanation,examples,famous saying,figures 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在改进之前,教师让学生提取写议论文的句型,搭建支架。教师点评学生的改进结果。大多数学生能选取其中一点对文本进行改进,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到教材的文章并不是无可挑剔的。
【设计说明】本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议论文结构的理解,训练其议论文论据的写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五)实际运用
教师设计情景:假设你在宿舍门口遇到一只流浪狗,你会收养它吗?学生两人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做法。
学生作出的选择及原因见表2。
表2
【设计说明】通过设计真实情景,使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与运用。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中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科能力框架设计了一堂阅读赏析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促进初高中衔接教学。对于英语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学习理解类活动较简单,可安排成前置性作业在课前完成,课堂上主要进行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类活动。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实施,教师对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有如下思考:
(一)深入解读文本
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前提。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在反复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科学地探讨文本材料中的教学价值,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框架进行充分的把握,深度剖析文本结构。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设计不同梯度的阅读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陶常娥、赵连杰2018)。
(二)巧妙设计活动
巧妙设计活动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关键。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较简单,但阅读活动的设计不能只停留在提取信息及简单归纳上。为提高学生的评价批判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五个层次设计阅读任务:(1)获取语篇信息,即作者写了什么;(2)理解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观点,即作者为什么写;(3)分析文本的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法,即作者是如何写的;(4)欣赏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写作表现形式;(5)读后的迁移与运用,利用所读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张献臣2018)。本课例中,读后迁移活动分别是改写文章及解决问题,可将改写文章布置成课后作业。
(三)创设真实情景
阅读教学只有将信息输入变为信息输出,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创设真实的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使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创设的情景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可布置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类型的活动。如本课例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情境供学生选择,而不是指定一个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