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探究

2020-03-04刘辉明

英语教师 2020年24期

刘辉明

引言

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由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型。这个转型过程实质就是教育对人的不断回归,核心素养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18)。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构建学习中心课堂,重建课堂范式和模式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然而,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读思达教学法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构建

余文森(2017)提出读思达教学法,他指出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来说,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三个环节,相应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可划分为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其中,阅读即信息输入,思考即信息加工,表达即信息输出。所有学科的学习过程都要经历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个环节或程序,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表达,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三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余文森2017)。基于此,提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通过采用读思达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读思达教学法”在英语学习中的构建(见图1)是指在日常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在阅读课堂中,设计以发展学生素养为导向的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教学环节。这里,“读”的环节是指教师通过“课前导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思”的环节是指教师通过“问题引思”引领学生“思考(内化提升)”文本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达”的环节是指教师通过“引领提升(助“达”)”促进学生“交流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即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

图1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一)教师通过“课前导读”引领学生“阅读文本”,开启思维课堂之旅

对教师而言,“课前导读”是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及跳读、略读、朗读或默读课文等方式预测、感知、确认和浸润文本。对学生而言,“阅读文本”是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的“读”体验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9 Lesson 4 Car Culture—The Road to Destruction 时,教师采取“课前导读”策略。在阅读之前,让学生预测这篇课文作者的态度是optimistic(乐观的)还是pessimistic(悲观的),有些学生选pessimistic,教师追问原因,有学生说是根据课本中堵车的插图得出的,而有学生说是根据标题The Road to Destruction 中的destruction(毁灭)得出的。然后,教师安排学生用跳读、略读等方式阅读课文,回答为什么越来越严重的交通(堵塞)给我们带来destruction(毁灭)。学生根据文章带有负面 信 息 的 词 如stressed out,tired,angry,cancer,death,air pollution and even climate change 等得出:汽车给人们、环境带来的危害,是一条destruction之路。其次,在第43 页的文本信息表明:尽管专家詹妮·特洛伊(Jenny Trowe)给出了绿色出行的几则好建议,但是无论去哪儿、路途远近,开车仍然是作者的首选,这也意味着汽车将继续演绎着destruction 之角色。教师通过“课前导读”带着学生走进思维课堂,使他们通过“阅读文本”得出有理有据的结论。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例如:通过朗读Car Culture—The Road to Destruction,学生懂得了汽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和绿色出行的重要性,培养了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朗读Modern Heroes——National Hero,学生获得了有关“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和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有关信息,学习了杨利伟的优秀品质和献身精神,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了家国情怀,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了学科育人目标。师生“读”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skimming,scanning 等阅读策略,训练了其以分析、归纳、演绎等能力为基础的逻辑性思维。

(二)教师通过“问题引思”促进学生“思考”文本内容,提升思辨能力

对教师而言,“问题引思”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进而使其主动内化文章,并基于文章背景产生新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而言,“思考”是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阅读任务,内化文章,提高认识。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10 Lesson 1 A Material World 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How did Charles Gray feel when he was a college professor with a six-bedroom house and $2 million? Why?(2)How did Charles Grey feel when he gave up the lifestyle of a rich man?Why?通过问答形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抓住文本主线和理顺情节,培育其思维品质,使其思维从understanding 阶段发展到analyzing 阶段,并获得有关联、有梯度和注重理解性的输入,逐步加深认知,渐次推进思维,不断从文本中提炼有利于口语表达和写作的信息,为后面的“达”(输出环节)搭好“脚手架”并提供语料。而且,学生带着这些直击灵魂的问题,通过阅读文本,对比和感悟查尔斯·格雷(Charles Gray)十六年前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见图2),推断出查尔斯·格雷对金钱的态度:有时金钱多了,并不一定就会幸福;而金钱少了,有时也会带来幸福(见下页图3)。由此,促进学生对金钱、人生价值的再思考(迁移应用)。师生“思”的环节训练了学生以评价、辨析、判断与推理等能力为基础的批判性思维。

图2

图3

图4

(三)教师通过“助达”促进学生“表达交流”,培养创新思维

对教师而言,“引领提升(助‘达’)”是通过搭建脚手架或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支持,引导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内化文本,生成知识,从而构建合理的课堂发言或写作环境。对学生而言,“表达交流”是在内化文本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知识,实现超越文本的输出(江顺成2015)。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5 Literature Spot 5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故事发展部分(Sir Gawain’s appointment with the lord of the castle:Ten months later,Sir Gawain went off to find the Green Knight.It’s a journey to death,it’s also a test of bravery,honesty,determination and honor for Sir Gawain.)时,因文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出现的人物较多,高文爵士面临人性的挑战,不同的抉择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帮他们列出课文框架,并在师生或生生对话中提供关键词句,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表达交流”(见图4)。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What kind of agreement did Sir Gawain and the lord of Castle make?

What did the lady of the Castle give to Sir Gawain on the third day?

Sir Gawain had two choices.What did it mean if Sir Gawain kept the special belt?

What would happen if Sir Gawain gave the special belt the lord of the castle?

What would happen if Sir Gawain gave the special belt to the lord of the castle?

What did he do at last?

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指引学生思考。通过对话过程中的追问、拷问,引出学生的观点,鼓励其倾听、交流与分享。师生在对话中理解文本意图、建构文本意义,提升阅读理解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上述探讨内容写成文章。教师选出1—2 篇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检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写信等方式对文章作进一步的诠释,提升单元主题意义,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创新。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英语》必修2 Unit 2 Lesson 1 Modern Heroes—National Hero 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role-play 的形式,把课文内容改编成一个新闻采访。可以采取如下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1)Work in pairs.Imagine one of you is Yang Liwei and the other is a reporter from CCTV.Make up an interview and ask as many questions as possible.

Example

Reporter:When did the spaceship lift off?

Yang:It lifted off at 9 a.m.on October 15th,2003.

Reporter:How did you feel when it lifted off?

Yang:...

(2)Voice your opinion:What do you think of Yang Liwei?Why?

(3)Write a letter about space flight to your friend Peter.Tell him what Yang Liwei did and his feeling during the flight(individual activity).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登台展示,并作出适当的评价。通过任务(1)(3)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相互问答或描述飞船发射、飞行和着陆的过程及杨利伟在飞船上的活动和感受,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通过任务(2)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进一步对人物进行比较深层次的评价,加强德育浸润,促进人文、品格和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这一系列体现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英语学习活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在“达”环节训练了以模仿与创生等能力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在读思达教学法中,学生浸润课文,掌握本课的知识目标,在师生、生本、生生互动中培养了学习技能,掌握了学习策略。通过“读”环节的知识输入,“思”环节的知识内化、生成和“达”环节的知识输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思维从最初的识记、理解、分析等低阶思维转向评价、仿生、创造的高阶思维,把培育思维融入课程,践行了知行并重的教育向度,促进知识转化为素养,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