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教学要通过文学经典体现人文精神

2020-03-03郝岩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4期
关键词:人文基础规范

【摘要】语文课教学要通过文学经典,,课程教学应该侧重通过文本阅读、赏析进而达到学生自主丰盈人文精神、建立文化认同的高等教育目标,突出人文性和基础性,这也确实符合当下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进而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基础 人文 规范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文化基础课。工具性、人文性是大学语文课的两大基本特性。某种程度上,这两大特性确实也规定了大学语文课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一方面确立语言规范,另一方面建立文化认同。二者和谐统一于大学语文课教育教学实践当中,都不可偏废。

大学重开大学语文课,针对很多大学生,语文水平较低的教育现状,而着眼点重点解决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言文字应用规范性欠缺等现实问题。因此,作为高等教育中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课凸显的是课程“语”的基础性、工具性,承担的是正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基本任务,语言文字示范作用比较显明。而今天我们所教授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语言运用能力的青年,可以真正开始自主性文学阅读、发散性思考的成年人。大学语文课的语言文字示范作用应该从“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逐渐转向“高水准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即培养深度阅读、得体表达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语文课的工具性依然重要,应该是非第一位的。大学语文课更应该凸显课程“文”的内涵,更应该突出课程的审美性、人文性特征,课程教学更应该侧重通过文本阅读、赏析进而达到学生自主丰盈人文精神、建立文化认同的高等教育目标,这也确实符合当下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

首先,文学经典自然成为实现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最重要载体。

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母语课程大都是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尤其是那些历经岁月积淀、反映人性本真、引起全人类共鸣的文学经典作品更是各国母语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

文学教育和情感教育是文艺复兴以后欧洲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且历时几百年。时至今日,它不仅没有被各国语文界彻底抛弃,而且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又重新受到青睐。日本高中的‘现代国语课,课文大多是著名的文学作品和有定论的评论文章。人文意义上的大学语文教学,力求选典范性作品来达到提高文化素质的主要目的,以内容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个载体与媒介,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增强其运用母语应用能力,在文学作品中探索文化的本真、体味文化的魅力,从文化的视角欣赏文学经典,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文化素质修养、人文精神境界,不断凝聚中华民族体认、价值共识,不断增进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因此,文学经典自然成为实现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最重要载体。大学语文课程中文学经典的人文思想传导、文化观念认同与社会接受价值实现,一定是以文学经典的审美赏析、深度阅读为前提和基础的。文学经典的审美赏析、深度阅读应该是实现当下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最重要的方式。

其次,通过文学经典展现人文精神。

在多个场合提及自己的文学情缘:“我年轻时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涉猎了当时我能找到的各种书籍,不仅其中许多精彩章节、隽永文字,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谛。”他指出,伟大的作品就是有一种爆发性的震撼力量,这就是文以载道。从他个人阅读欣赏的经验角度来看,印证了文学经典给人的巨大精神力量。

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文学经典作品的语言规范价值自不待言,而蕴含其中穿越时空的美学观念、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确实也成为课程教学的人文价值所在。文学经典是指那种能够穿越具体时代的美学观念、价值标准,在价值与美学维度上呈现一定的普适性,表现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中具有权威性、神圣性、根本性、典范性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借助故事情节、意境形象、环境场景、修辞手法等多种方式,将深蕴于文本当中丰富多彩的主题意蕴、鲜活丰满的心灵情感、独特珍贵的生命体验,或形象直观、或抽象概括地表现出来。

因此,文学经典也常常被大家看作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旗帜、文化符号。阅读文学经典也是了解一个国家、民族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之一。区别于诸如哲学、历史学等经典作品,文学经典更加具有形象的生动性、情感的触动性、艺术的审美性等特征。对于文学经典的赏析更加强调侧重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理解作品中的“人”的形象。文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普遍人性,揭示了人生真谛,既因为经典形式的多样性,也因为人性内容的丰富性,还因为人性思想的超时代性。文学经典借助多重话语、多重意蕴,以鲜活、形象的人物刻画展现人性的当下表达,揭示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以看似不断遗忘的方式给读者的想象力烙上清晰的精神印痕,以集体无意识的状态隐匿于民族的深层记忆

总之,语文课教学要借助文学经典故事情节、意境形象、环境场景、修辞手法等多种方式,将深蕴于文本当中丰富多彩的主题意蕴、鲜活丰满的心灵情感、独特珍贵的生命体验来表达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晓虹,社会心态、情感治理、与媒介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6.(11)..

郝岩 山东省税务干部学校

猜你喜欢

人文基础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