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不纠正,考后两行泪
2020-03-03张雷
张雷
[摘 要] 填空题在江苏省高考数学卷中占有较大比例,通过对学生在填空题中出现的各种错误的分析和归因,提出具体应对办法,以期提高学生解答此类题型的准确率.
[关键词] 填空题;常见错误;辨析;对策
■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数学中的填空题,因其分值高,考试内容广泛,一直为师生所重视. 该题型仅有一条下画横线来填答案,真可谓“方法千百条,做对第一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题型的错误率较高. 尽管平时教师一再强调纠错,但学生仍会在考试中出现各种错误. 每次考试后,总会有学生痛心疾首:要么这题看错了,要么那题算错了,要么该用的公式忘记了,等等. 虽说错误与学习总是相伴的,甚至是如影随形,但作为教师应精准地分析学生在填空题上出现的各种错误,化错为宝. 笔者以学生在填空题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例,尝试分析其出错的原因,提出有效纠正的对策.
■案例与分析
1. 粗枝大叶,丢三落四?摇
例1:(1)设全集U={xx≥2,x∈N},A={xx2≥5,x∈N},则CUA=________.
正解:U={xx≥2,x∈N},A={xx≥3,x∈N},所以CUA={2}.
常见错误:忽视了“x∈N”这一条件,导致结果为[2,■). (备注:本题是苏州市2016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填空题的第一题,全班错误率竟然高达近三分之一!考后师生都震惊了. )
(2)若椭圆■+■=1的离心率e=■,则k的值等于________.
正解:本题分k+2>4与0 常见错误:看到解析式,直接默认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以为k+2>4,算出k=■了事,忽视了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的情形. (3)若直线y=x+b与曲线x=■恰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正解:先将x=■两边平方,得到曲线方程:x2+y2=1(x≥0),再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可得-1 常见错误:有学生把曲线方程化为x2+y2=1后,以为是一个完整的单位圆,忽视了隐含条件“x≥0”,因为所作图像不正确,导致结果错误. 评析:这种因疏忽遗漏致错的情况很常见,考试时不少学生心浮气躁,盲目追求速度,轻视前面的基础题,想留足时间做后面难度大的题目,导致这些基础填空题一看就会,但一做就错. 教师有时在课堂上为追求讲解速度,会代替学生包办审题过程,使得学生在审题时容易蜻蜓点水走过场. 对策:教育学生做题要心态平稳,审题要仔细. 建议至少读两遍题目,看清题意,并且勾画出关键词,明察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两遍审题下来无异议再动笔. 用数形结合法解题需要结合准确的图像,否则会导致数“多”于形或数“少”于形的错误. 2. 先入为主,感性至上 例2:(1)用数学归纳法证(n+1)(n+2)(n+3)…(n+n)=2n×1×3×5×…×(2n-1)(n∈N*)时,从n=k到n=k+1时左边需增乘的代数式是________. 正解:(2k+1)×(2k+2)÷(k+1)=4k+2. 所以答案是4k+2. 常见错误:凭直觉以为所添的项“(2k+1)×(2k+2)”就是答案,殊不知首項也发生了变化,是k+2而不是k+1. (2)函数f(x)=■的零点个数是________. 正解:■′=■=0,所以lnx=■,所以x=■. 当0 常见错误:正确得出函数f(x)=■的单调性后,以为该函数理所当然有2个零点,岂料x→+∞时,f(x)>0,不可能与x轴有交点. 评析:有些学生认知结构欠缺,逻辑不严谨,只看到了内心期望看到的东西,利用非等价转化解题,又缺少等价性检验,导致解题时直觉当先,即根据感觉就近(知识点、题型)切入,不进行深入思考,结果失误频发. 对策: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解题时需少目测,多动笔,其中一些步骤不应只凭想象来代替求解过程,应用严谨的态度把题目做完整、到位. 平时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熟练与完整应用,还要多举一些实例提问,比如:两个实数a>b,那么■<■就一定成立?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就一定平行?使学生养成理性探究问题的习惯. 3. “双基”不牢,任性胡来?摇 例3:(1)已知函数f(x)=x2+mx+lnx是单调递增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正解:f′(x)=2x+m+■=■≥0,因为x>0,所以2x2+mx+1≥0,mx≥ -2x2-1,所以m≥-2x-■■=-2■. 常见错误:认为函数求导的结果大于0,得到2x2+mx+1>0,结果为m>-2■,说明基础知识不过关. (2)函数f(x)=log■(-x2-2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摇. 正解:由-x2-2x+3>0得到x∈(-3,1),而y=log■x在定义域上是单调递减的,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1). 常见错误:①不注意真数部分为正,缺失“-x2-2x+3>0”的计算;②外层函数单调递减,有学生认为递增;③对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性质“同增异减”的掌握不牢,弄成“同减异增”了. 评析:学生产生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概念与原理比较模糊,知识形成的过程不清楚,知识适用的条件不明确,导致其不按章法而任性做题. 这里面教师通常也有一定责任,比如为了赶进度而淡化概念原理的生成过程,甚至直接去灌输,让学生机械地背公式. 学生囫囵吞枣,致使运用中常会出现问题. 数学毕竟是思维的学科,对概念不求甚解,就难以获得题目的要求与知识点的准确联系. 对策: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生成过程,摈弃“理论不够,记忆来凑”的做法,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认知,肯花时间,进行真实的数学活动与数学情境,让学生自然又清楚地理解、掌握概念、公式、原理,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此外,重要的知识点要重点圈出,强化学生记忆,从而达到准确运用的效果. 4. 指鹿为马,生搬硬套 例4:(1)若正数x,y满足x+y=1,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 正解:■+■=■+■+4≥8,当且仅当■=■,即y=2x,x=■,y=■时等号成立. 常见错误:变形到■+■=■+■·(x+y),再展开后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主要是学生受一类固定题型“若正数x,y满足x+y=1,求■+■的最小值”的影响,机械模仿之故. (2)等差数列{a■}的前m项的和为30,前2m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的和为________. 正解:由S■,S■-S■,S■-S■也成等差数列,所以2(S■-S■)=S■+(S■-S■),所以S■=3(S■-S■)=210. 常见错误:由{a■}是等差数列,将S■,S■,S■误解为成等差数列,从而做错. (3)若方程■+■=1表示双曲线,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摇. 正解:由双曲线的方程的定义,得(k-2)·(5-k)<0,所以k-2>0,5-k<0或k-2<0,5-k>0,可得-2 常见错误:采用了两个分母分别大于0,且(k-2)≠(5-k),显然是和椭圆方程相混淆了. 评析:暴露出一些学生对相似的知识点容易混淆,只看到题目的表象就开始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解题,不加区别去照搬,是一种思维惯性的现象. 虽说思维定式有助于人们进行类比思维,从而更加顺利和快捷地解决部分问题,但容易使学生盲目地运用经验和习惯来对待一些貌似而神异的问题,造成解题错误. 对策: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应提前考虑到学生可能受到旧知识点的影响,做好干预,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来,避免随意套用. 比如数列中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抽样方法中的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圆锥曲线中的椭圆和双曲线,以及一些情境类似的题型,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不能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 5. 思路不宽,策略缺乏 例5:(1)函数f(x)=lgx-1+■的零点个数是________. 正解:转化为求两个函数y=lgx-1与y=-■的图像的交点个数问题,由数形结合知道答案为3. 常见错误:①主要是没想到上述的转化思想,直接考虑用求导数的方法来研究该函数的单调性了,因真数含有绝对值,故需要讨论x<1,x>1两种情形,致使其陷入了繁杂的计算过程而做不出来;②对y=lgx的图像是熟悉的,但对y=lgx以及y=lgx-1掌握得不好. (2)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2■,则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 正解:由于四面体A-B■CD■与正方体ABCD-A■B■C■D■有相同的外接球,故(2■)2×3=(2R)2,所以R=3,所以V=■πR3=36π. 常见错误:单独对四面体A-B■CD■进行外接球的计算与研究,没有借助正方体外接球的作用,把问题复杂化了,难以解出. (3)一根2米的竹竿AB斜靠在直角墙壁上,假设竹竿在同一个平面内移动,当竹竿的下端点A从距离墙角O点1米的地方移动到■米的地方,则AB的中点D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 正解:令D′是竹竿移动后D的对应点,由△OAB是斜边为2的直角三角形,所以OD=OD′=1,所以D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弧上的一点,易得∠DOD′=■,所以由弧长公式可得路程为■×1=■. 常见错误: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研究动态的直角三角形上,不懂变通,没有从OD=OD′=1入手转化为求圆的轨迹问题. 评析:一个数学问题的求解策略有很多种,好的策略会使得解题过程简洁明快,差的策略由于产生了曲折的思维回路,费时又费力. 现实中,一些学生解题的思路狭窄不活络,不会从多个方面切入,或者思考角度不当,增加了求解的难度和长度,从而陷入困境. 而数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只有动脑思考了,才能做好题. 对策:教师应重视学生探究题的训练,并善于进行迁移,通过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让学生拓宽思路,发散思维,对学生解题的一些奇思妙想加以鼓励和引导,养成学生爱思考、爱动脑的习惯,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发现题目所含的知识点,也有利于学生发现出题人的考查意图,从而找准解题的正确方向,提高和优化学生解决中高档题的能力. 6. 缺乏毅力,半途而废?摇 例6: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4y2=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F■.若直线l:y=kx+1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且P在第二象限,直线PF■交y轴于点Q,则以PQ为直径的圆与点F■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正解:由■+■=1,y=kx+1得(b2+a2k2)x2+2ka2x+a2-a2b2=0(*),则Δ=(2ka2)2-4(b2+a2k2)(a2-a2b2)=0,化简得1-b2-a2k2=0. 又a2=■,b2=■,所以k2=■=1﹒ 因为点P在第二象限,所以k=1. 把k=1代入方程(*),得x2+2a2x+a4=0,解得x=-a2,从而y=b2,所以P(-a2,b2). 又F■的坐标为(c,0),从而直线PF■的方程为y-b2=■(x+a2). 令x=0,得y=■,所以Q0,■﹒又F■的坐标为(-c,0),从而■=(-a2+c,b2),■=c,■,从而■·■=c(-a2+c)+■=■=■. 又因为a2+b2=1,a2=b2+c2,所以b2-a2=-c2,所以■·■=0,所以点F■在以PQ为直径的圆上﹒?摇?搖 常见错误:①没有准确地化简到(*)式;②Δ=0的式子没有化简到位;③没有算出k=1;④■·■后面的展开式算不下去或者算错. 评析:高中阶段的考试对运算要求较高,特别是解析几何题. 一些学生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但眼高手低,在遇到较复杂的计算问题时有畏难情绪,缺乏战胜困难的意志,心理层面产生了厌烦与紧张,以至中途放弃. 长期下去这也直接影响、制约、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这就需要学生培养扎实的基本运算功夫. 有时教师为追求讲解速度常常代替学生计算,或经常跳步以回避复杂的计算,这是“重方法,轻计算”的做法. 对策:讲解繁杂的计算题时,注重展示完整的解题过程,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估计范围到选择运算公式乃至遇到障碍时如何调整运算,各个步骤都要讲解并书写到位,而且要探索简便变形的方法. 有时可请学生到黑板上计算,直接暴露他们普遍存在的计算问题,当场予以指导解决,使学生不仅能积累运算经验和信心,还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 ■结束语 本文对高中生解决填空题出现的解题错误进行了归类辨析及对策. 客观上,高中生在面对数学时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出现各种错误也是很难避免的. 但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教师应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且要视之为宝贵的学习资源. 在平时教学中,做好应对策略,进行提前干预,启发探究和解后反思.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做填空题不仅是一个吸取教训、积累经验的过程,更是一个收获希望、逐步提高解题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