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过敏性鼻炎55例
2020-03-03刘小银冯伟强谢云玲唐传其
陈 盛,刘小银,冯伟强,谢云玲,唐传其
(广州市东升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在中医属于“鼻鼽”的范围。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 笔者自2015 年6 月以来采用火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5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东升医院门诊2015 年6 月至2017 年12 月收治的55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其中男22 例,女33 例;病程最短1 年,最长10 年,平均6 年。
1.2 诊断标准 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诊断标准:①症状:打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等症状出现2 项或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1 h 以上,可伴有眼痒、流泪和眼红等眼部症状;②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③变应原检测:至少一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
1.3 排除标准 妊娠、瘢痕体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
1.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纳入病例中医辨证均符合虚寒型的“鼻鼽”,主要症状可见: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流清涕,畏风怕冷,自汗,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检查可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黏膜淡白或灰白,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2 治疗方法
患者先取仰卧位,选取上星、印堂、上迎香(双)、迎香(双)、通天(双)等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点燃酒精灯,以细火针,将针身与针尖烧至通红白亮后迅速点刺以上穴位,以透皮为度,不留针。
然后让患者休息片刻,取俯卧位,选取风池(双)、曲池(双)、合谷(双)、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局部常规消毒后,以0.3 mm×40 mm 无菌针灸针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风池、曲池、合谷行平补平泻法,余穴行补法,留针30 min,肺俞、脾俞、肾俞进针后套上2 cm 长的下端点燃的艾条,艾条燃尽后出针。
以上治疗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天,共治疗5 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生冷及发物。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2]拟定。痊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鼻黏膜肿胀消退,半年以上无复发;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鼻黏膜肿胀基本消退;有效:患者自觉症状减轻,鼻黏膜轻度肿胀,发作次数减少,程度降低;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鼻黏膜肿胀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痊愈25例,占45.5%;显效18例,占32.7%;有效7例,占12.7%;无效5例,占9.1%。总有效率为90.9%。
4 讨 论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寒邪束于皮毛,阳气无从泻越,故喷而上出为嚏[3]。火针具有温阳散寒、行气化水、温经通络、补养气血、引邪外达等作用[4]。温针灸则是针刺与艾灸的良好结合,可将艾条燃烧的热力通过针灸针传达到穴位的深层,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的作用。印堂、上迎香、迎香3 穴在鼻周,可通利鼻窍,均为治鼻炎要穴,上星可清头散风,通天可“去鼻内无闻之苦”。此组穴位均在头面部,笔者以火针轻轻点刺患者头面部诸穴,起到温经通络、引邪外达的作用,而患者痛苦较少,易于接受。《理虚元鉴》指出:“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肺俞可补益肺气,脾俞可健脾利湿,肾俞可补肾益精。故笔者在肺脾肾三脏的背俞穴上施以温针灸,补益脏腑虚损,以治病求本。过敏性鼻炎多病程较长,“久病必瘀”,虚实夹杂。风池祛风散寒,清利头目;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可行气活血;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可治头面诸疾。温针灸的同时针刺以上3 穴以求标本兼治,故取得良效。临床发现此法对病史较长,虚寒性体质的患者效果尤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