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对比分析
2020-03-0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马殷春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 马殷春
近年来,我国经济极为快速地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相应地传统会计模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西方国家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率先大胆提出绿色会计的理论。与传统会计相比,绿色会计在会计假设、确认等方面考虑环境保护都更为突出,目前已成为我国企业生产与经营中必须要慎重考虑的节点之一。
一、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共同点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传统会计的一种改进与发展,因此它们之间有许多的共同点。
(一)会计主体方面
传统会计更注重对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的监督,会计的主体就是企业自身。绿色会计则来自于会计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它的主体与传统会计略有不同,是企业与政府。绿色会计的重心是对政府和企业的经济、社会活动进行整理与分析。从它们的目的来看,传统会计与绿色会计均是对各企业的经济进行平衡与分析,所以绿色会计的主体本质上依然是企业自身。
(二)会计数据方面
传统会计和绿色会计所需的数据大体相同,其可利用数据基本一致。
(三)处理流程方面
传统会计和绿色会计对数据的处理流程,均为获得企业的原始凭证单据,填写相关记账信息,登记账簿以保存留档,最后合理定制其会计报表。
(四)信息性质方面
传统会计和绿色会计都会及时地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报告信息,会为企业提供各方面应尽的社会责任情况等信息。传统会计常为企业提供的是财务相关信息,绿色会计则是提供企业所需的环境相关信息。
(五)从会计核算追求的目标来看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目标均是为更好地利用经济发展资源,以最大化实现其经济效益。只是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将有效提升社会生态效益作为追求目标。
二、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不同之处
(一)产生背景
13世纪,意大利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逐渐催生了传统会计,那时借贷形式已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且随后意大利知名学者结合数学原理从理论上对传统会计进行了大体的概括与说明,为会计学理论的诞生夯实了基础。20世纪初,在英国这个庞大的资本产业发源地,现代会计学得以初步建立。
绿色会计则是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基于传统会计的基础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因英国工业革命的推进,越来越先进的现代化工业更能满足人们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多的生产生活需求,但是也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特别是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进一步扩大,使得能源越来越紧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否则将逐渐加剧人类与自然生态的矛盾,于是绿色会计应运而生。人们对绿色会计的研究自21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逐步发展,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绿色会计理论,这当中以英国邓迪大学的格瑞等人提出的理论最有代表性,其核心就是利用会计控制社会整体的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和解决日益突出的资源问题。因此从绿色会计的诞生背景来看,绿色会计其实是为解决环境问题于传统会计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理论基础
传统会计理论是在经济与社会双向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传统会计理论要求企业必须能够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职责,包括了对环境问题的改善等。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的质量优劣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环境因素只是社会系统中一个常变量,对企业的整体经济活动来说则是外生变量。而绿色会计的理论与传统会计不同,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系统基础上的。它能以绿色生态的角度,大幅降低企业发展中使用的社会资源,将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有效提升企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以达成保护自然的最终目标,在生态不被破环的前提下快速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目标定位
传统会计正确的目标是会计系统的组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里会计活动期许值达到的应有效果。在西方国家中,会计对于其实际目标的明确产生了两个不同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的主要观点为:会计目标是责任履行情况的具体反映,最重视有效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而受托责任受的其实是产权责任,其可靠性尤为重要,必须要优先保护产权方的利益。在计量属性模式上,传统会计通常对历史成本信息进行总结与分析。企业为了维持会计信息的精确与客观性,一直致力于有效地调查整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至于决策有用观,它的主要观点为:为企业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将会计报表的实用性定为重点;只要能与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相符合,不管信息的质量好坏,信息越多越好。在计量属性和模式中提倡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方式,倡导对物价变动计算模式的开发与利用,暂时降低了对会计信息精确度的要求。绿色会计的目标着重放在了再生产时的环境问题上,其基本目标是用会计报表来记录、计量和反映社会整体的资源消耗,以有效缓解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资源紧缺的矛盾,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绿色会计对相应的环保工作活动支出、生态资源的价值耗费、改善资源环境收益等进行会计核算,以保证政府环保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及投资群体等能够及时了解上述支出和收益的第一手资料。
(四)核算的基本假设
会计学术界中大多数人均认可的核算基本假设为:会计核算主体、持续生产经营成本、会计记录分期抽查和货币计算报表等。我国政府为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颁布相关法规,明确划分出成本支出、收益所得原则、财物资源成本计价原则以及收益费用配比原则等。
与传统会计相比,绿色会计的核算假设和原则的科学合理性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核算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调整了整体的会计假设方向,能够更为精准地确定会计主体、多计量方式。绿色会计的货币计量方式改为多元化的计量假设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假设模式,充分考虑复杂的环境因素对货币计量假设带来的影响,许多时候在计算过程中货币计量无法达到计算目的,需要结合实物百分数和指数信息等辅助计算,在特殊时候,还要在报表中加入图表数据及文字备注,对具体情况加以说明。此外,因绿色会计的更合理的核算假定,其会计核算原则基于传统会计原则,也逐渐建立起了极具环保特色的新的原则。
(五)基本核算内容
传统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企业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关事业相关部门或其他组织的经济生产、经营活动策划的整体过程与最终结果进行详尽记录,将这些信息按时间顺序和具体的情况进行编制,形成一系列财务数据、成本价格会计报表,依据企业经营目标或责任的完成度,为企业合理决策经营制度和平衡经济提供可信资料信息。传统会计主要是制定账户档案以及对各式信息的记录登记,计算各项活动的成本、清查账目和定制会计报表等。
因企业的资源间的联系较为混乱,且目前一直有很多无法有效计量的经济活动,因此,在绿色会计核算时,首先要确定其核算对象基本信息的完整度和信息内容的准确性等,最大程度地显示企业与生态环境间的密切联系。绿色会计最主要的核算内容是对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活动的成本以及资源收益的价值进行估算,所以绿色会计当前以环境业务类别为首的财务内容为核算的重点。
(六)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传统会计依托于西方社会经济学理论,将企业作为一个简单的经济营利个体,把利润的最大化当做企业的重点发展目标。它是记录企业经营中资源和成本的消耗及收益所得的重要工具,能够给相关的融资人和债权企业等提供精准信息。传统会计与绿色会计站在社会学的层面,可理解为企业既是经济单利个体,也是社会群体关系集合体,企业须利用这些社会群体关系,保证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虽然企业发展将经济利益作为第一要素,但企业也不能忽视对其他方面的管理和发展,它们不仅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忠实的映照,也是企业对社会责任完成度的最真实的反映。
三、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的优势
(一)产生条件
传统会计出现较早,是在13世纪的意大利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背景下诞生的。而绿色会计则是在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以及传统会计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条件下诞生的,是现代会计学理论的新型分支,对传统会计的不足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补充,其本身就极具绿色环保色彩,相比传统会计其优越性尤为明显。
(二)会计要素
绿色会计是基于传统会计要素诞生的,能够在会计核算范围内,对长久以来被忽略的自然生态资源成本进行有效的利用,大幅增加了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成果的正面影响,对企业的经济以及生态等方方面面的效益均有提升,帮助企业增强其在社会的影响范围。
(三)会计假设
传统会计对会计的假设包含了对会计主体的经营、分期等,而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之处为其运用的是多元计量方式,就是以货币计量方式为主,合理利用指数计量方式为辅,提升计量方法的合理性,使得计量结果更为精准。
(四)研究方法
传统会计的研究主要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数学运算知识,而绿色会计的研究运用的知识范围更为广阔,包含了统计、环境保护学等,多角度的科学知识利用使得绿色会计制度比传统会计更为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五)报告形式
绿色会计报告既能有效整合基础财务信息,还能够对企业中其他重要的信息进行总结整理,如企业所处环境及相关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反馈等,对环境的治理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全面反映出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
综上所述,虽然绿色会计从基本目标定位、基本核算到报告形式,都与传统会计存在较大的区别,但是绿色会计毕竟是以传统会计为基础不断演变发展而来的,传统会计的重要性依然是无可否认的。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显然前者更加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对低碳环保的要求,因此绿色会计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