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
2020-03-03刘鹏
刘 鹏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有效的利用机遇,全面的应对挑战,高职院校应该对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做好全面的分析,掌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原则,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做好科学的分析,即分别做好资源方面、功能定位方面以及服务方式方面问题的分析,然后结合存在的问题,将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案做到逐步的完善。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化水平,创新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拓展图书馆的业务范畴,从而使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更好接轨。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原则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设施,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帮助教师做教学资源的拓展,因此,高校要将图书馆的建设放在高校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大数据时代其实就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数据存储的问题。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内容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都在不断的增加,同时计算机规模也在不断加大,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以注重信息化基础建设为原则。
(二)转变工作重心
相比于以往的传统图书馆构建模式,数字图书馆的构建工作重心发生了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数据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如果想要在庞大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要使数据收集整理的结构更完善,通过对云计算技术的利用来完成价值信息的提炼,因此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建设工作核心发生了转变[1]。
(三)遵循个性化服务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遵循个性化服务的原则,是促进图书馆持续发展的保障,是维护高职院校图书馆地位的重要措施。例如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对互联网的应用、手机APP 的应用等,都是遵循个性化服务原则的体现。
二、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问题
(一)资源建设方面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上还存在些许问题,导致图书馆的建设并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的需求,从而无论是在利用率还是作用发挥上都不是很理想。很多高职院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上将重点过多地放在了图书馆的硬件建设上,对软件的建设却极为忽略[2]。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通过对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趋势,这对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建设来说,一时间难以全部吸收,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时候,不仅要注重硬件的建设,对软件的建设也不能忽视,只有软硬件的设施做到了同步提高,才能够使高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水平越来越高。另外,在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机制还缺乏完善性,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也不完善,再加上监管力度不够,图书馆的资源设备维修的不及时等等,都导致了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运行的速度慢、运行质量不高的现象。
(二)功能定位方面
在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功能的定位上,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要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才能够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科学定位。而在当前的发展中,很多高职院校还不能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功能进行定位,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还按照传统图书馆的模式对图书馆的功能进行定位,这就导致发展需求与实际严重不符,不仅影响了发展的步伐,对数字图书馆功能的体现也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有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就算是在功能定位上进行了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并不大,整体的发展趋势还是按照以往的方式,并没有结合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特点进行定位的调整[3]。由于定位的不明确,就导致很多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上缺乏特色,不能将特色化服务体现出来,从而导致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也不合理,不能切实满足高职院校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三)服务方式方面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还在延续以往的图书馆构建理念,就是以藏为主,存在重视藏书而轻视用书的特点。数字图书馆构建的初衷就是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加大对图书馆的利用,从而使数字化时代为图书馆的工作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高职院校对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定位的还不是很清晰,由于重视藏书、轻视用书的错误观念,导致图书馆并不能为读者很好的提高个性化服务,从而也就导致很多读者在图书馆难以满足阅读需求,不能实现读者对多元素、高层次资源服务的需求[4]。另外,对于一个已经比较完善的图书馆资源,如果不能做到及时的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那么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依然会难以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导致这种服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读者的正确引导,二是图书馆的个性服务意识较差。
(四)硬件系统建设方面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基地,因此应对学生的性格素养以及人文情怀进行有效培养,而读书正是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精神品德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日臻完善的当前,大数据信息技术也不断完善,因此高职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将图书馆的功能打造得更加强大完善,以此便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建设肯定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对于一个数字图书馆来说,其应用核心在于对海量的数字信息以及多媒体资源等可以进行大量的存储。也就是说,为了便于在硬件系统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快速便捷的维修,因此要求在硬件方面应有一个容易进行对外拓展同时也是稳定性较高的存储系统。但就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方面来看,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负责人应对这一问题进行注意,毕竟硬件系统的完善与否与高质量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三、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
(一)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想图书馆”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人们网络信息量加大了,对网络信息的要求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当代社会是空前看重知识的时代,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传统层面单纯的实体图书馆,单纯的纸质书籍,无论在内容。还是在知识结构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知识获取欲望,因此,数字图书馆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具体来说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在高职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就要积极的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想图书馆。智想图书馆其实就是智能图书馆的一种。其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智能化,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互联网的应用,能够将以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进行转变,转变服务的方式,对资源的拓展利用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加大资源的利用率拓展服务的范围,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特色化的服务。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纸质图书、电子图书以及各类报刊纸质的查阅;二是馆际互供数据,通过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实现各高职院校图书资源之间的密切交流。
(二)重新进行资源定位
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定位,最合适的莫过于以服务为宗旨的定位。高职院校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此在进行资源的重新定位时,要结合学生对数字图书馆需求进行定位。因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直接面对的是就业,因此数字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定位的时候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每个高职院校的建校规模不同,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上也有大小不同的规模。但是无论图书馆规模的如何,图书馆内的数量和种类都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到与学生的阅读需求紧密契合[5]。另外,在图书馆的构建上,图书资源的分类要层次分明,既要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还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具体来说,实体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的所有阅读需求,数字图书馆都可以满足,包括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科学文献、学习资料等。而且,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还可以做到对所有数字化图书资源的第一时间更新,以此更加高效的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助力。
(三)转变以往的服务理念
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上也要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首先,要调整以往的服务理念,对于读者的潜在需求要科学的分析,提高服务的主动性,要将读者的需求置于中心的位置。其次,对数字信息的资源要充分的挖掘,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往的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注重的是读者是否获得了图书信息,而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服务理念更多的应该关注读者的问题有没有解决,阅读的需求有没有真正的达到满足。再次,在引导阅读方面,要提高主动性,这也是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最大的不同之处。要针对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6]。此外,还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适时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从而有效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障碍。
(四)创新图书馆员的服务职能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也发生了转变,因此图书馆员的服务职能也要随着图书馆的改革而重新进行定位。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还普遍不高,业务能力跟不上数字图书馆的需要[7]。因此要是想从根本上实现图书馆的创新与改革,就要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使图书馆员的职能完成转化,从以往的信息提供者向知识导航者过渡。而实现过渡的条件就是要以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可建立相关的培训考核机制,不断在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对图书馆员进行提升[8]。此外,图书馆员的服务职能也应从改善阅读环境做起。传统层面的图书馆通常都将各种规章制度挂在墙壁上,或者在墙壁上挂一些书法作品、名人警句等,殊不知这种设计方式与当地高职学生的欣赏水平完全不具备匹配性,也与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具备协调性。因此,可以将一些新颖、富有创意、色彩丰富的现代风格的画作为装饰,或者学生自己书写的小愿望、小祝福等作为装饰,也可以将本校的校徽、校训作为装饰来装扮图书馆。只有这样,才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与大数据时代的电子化阅读风格更具匹配度,从而更加激发高职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完善硬件系统建设
完善的硬件系统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一个更加基础性的保障。完善硬件系统主要功能的措施是:首先,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海量存储功能;其次,对其的数据管理和发布电子图书、数字期刊、电子音视频等方面的资料等方面进行完善。建设完善的硬件系统可以从扩充服务器系统、建立实用性强的网络存储功能以及分级存储等方面进行打造,这样可以使数字图书馆的图书存储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9]。同时,功能强大的硬件系统也可以保证数字图书的安全性。另外,也可以对数据备份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而且,硬件系统的强大,还可以为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和系统性做出基础性的保障。在硬件系统的支撑下,存储系统在对数据存储空间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有效减少管理的重复性以及繁琐性,从而对大数据的量化管理做到有效精简。同时,硬件系统的可容性强、稳定性强,也可以更好的保障其与软件系统的匹配程度,从而使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对软件系统的稳定升级,以及升级过程中对继续使用不会产生制约[10]。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才能够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分别体现在资源建设方面、功能定位方面以及服务方式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时候,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想图书馆,重新进行资源定位、转变以往的服务理念,创新图书馆员的服务职能,以此来提高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