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

2020-03-03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坎南小学董高丽

关键词:学生会教学方式德育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坎南小学 董高丽

小学语文教材中集合古今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对学生的三观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德育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语文课堂这个媒介,在传递课本上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提高学生的品德与素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国家立德树人战略实施的重要阵地。

在教育改革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大部分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去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但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为教师将学生当作了储存知识的仪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教育。要想改变现状,教师就需要改变自身观念,将学生的德育重视起来。鉴于语文科目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需要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一、改变师生观念,提高德育认知

为什么还会出现教师一味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情况呢?究其根本,是传统的教育理念无法彻底根除。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很长时间,教师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会不自觉地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将语文考试当作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小学生的思想尚未形成,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所以学生也会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当成检验自己学习能力的标准,将考试当作学习中的最大难关。想要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教师和学生就需要转变理念,并且教师要以身作则地提高对德育的认知,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明白德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思想在德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师生的思想产生了转变,才会愿意接受德育,教师才会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而学生被教师引导,就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品德素养。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在课堂伊始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文章,在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章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些句子详细地分析人物形象。鉴于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等有了答案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通过交流沟通,学生会将所有的答案进行总结,然后派出代表阐述本组的探讨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总结出人物的高尚品质。在总结出人物的高尚品质后,学生会进行自我反省,联系自己平时的行为习惯与人物的高尚品质做对比,从而产生改变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意识,并以人物的高尚思想素质来要求自己,将其贯彻落实。比如文章中的主旨思想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作者认为做人不应该自私自利,不能只考虑自己,要做一个可以帮助到他人的、对别人有好处的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含义,还可以让学生解读文章中提到人物形象的描写,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到人物的高尚品质,从而使学生主动反省自身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起规范自身行为的意识,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从而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品质。

二、学会深入挖掘,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是启蒙阶段,编写者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需求、学习能力、思维培养、道德培养等方面精挑细选了文章,这些文章中蕴含着很多德育素材。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将潜藏于文章中的德育素材挖掘出来,并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到阅读教学、字词教学中。阅读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与学生思想教育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字词在小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阅读与字词的教学,学生会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素养,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发挥德育的作用。鉴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且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知识、体会文章内涵。

例如在教学“乳”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汉字的演变史呈现在学生面前。远古时代还没有汉字,人们通过绘画去记录一些事物,所以这个字的含义较为形象直观。展现的内容为:一个母亲哺育着自己的孩子。通过观看远古时代的汉字,学生可以瞬间明白“乳”字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乳”字发生了很多改变,逐渐形成了现如今通用的“乳”字。汉字演变史的方式新奇有趣,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会被激发出来,对学习相关内容也有了一定的兴趣,会认真听教师讲解,认真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乳”字的写法,还可以理解“乳”字的含义,感受到“乳”字背后蕴含的母爱。再如教学《蚂蚁的救助》时,教师可以将文章中最主要的内容——蚂蚁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召集小伙伴一起协作,互相帮助,精简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通过这个简短的小故事,学生会对课文内容产生一定的好奇,可以了解到课文的内容是什么,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会轻松很多。在学生理解了文章后,教师可以通过引申把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融入生活中,通过与学生有关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树立起团结协作的意识,并在学习过文章后,与他人多多合作。

三、结合实际生活,渗透德育

知识源于生活,也体现于生活,语文也不例外。应试教育之所以被取代,是因为教师忽视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一味地说教、灌输,试图改变学生的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且具有一定深度,学生即便好好听讲了,也无法快速直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鉴于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做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而德育是全方面发展中的一部分内容。由此可见,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渗透德育。由于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的要求,教师想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的展现方式更加丰富,就需要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渗透德育。长时间的实践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听讲,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教学的开展才会更加顺利。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不要直入主题进行教学,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尚处于分散时期,短时间内无法集中起来,教师讲的所有内容学生都没有注意听,等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课堂教学就到了重难点内容,鉴于知识过于深奥,学生会无法理解,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佳的方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合适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将西沙群岛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看到真实的西沙群岛后会瞬间集中注意力去欣赏美景,并对课文产生一定的兴趣,想要知道作者会怎样利用文字将西沙群岛的美写出来。这时教师再引入教学内容,学生就会认真地听讲、思考。随着文中场景的变换,教师可以变换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去体会和感受知识。由于欣赏了我国特有的美景,学生会产生想要留住、保护这样美景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将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之中,让学生体会知识和感受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的好坏只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却不是评判一个学生好坏的准则。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决定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更决定着学生能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自主自发地提高对德育的认知,并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在宏观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教师还需要深入发掘文章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做到合理利用,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内涵。

猜你喜欢

学生会教学方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的建设与管理
——以榆林学院为例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