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激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0-03-03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政治

张 莉

(扬州市职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近几年,微信公众号异军突起,迅速抢占了舆论传播的主阵地。如何让新媒体为我所用,让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新课题。信息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亟须加快创新融合,这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进一步把2017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

随着互联网和各种智能设备的普及,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颠覆性改变,在高等教育领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也正面临巨大挑战。概言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与传统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一)对教育模式不屑

当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主体意识强、开放程度高,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模式在学生眼里显得刻板单调、枯燥乏味。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来讲,尽管任课老师郑重其事地不断“敲黑板、划重点”,但台下的学生对此完全不屑,“抬头率”不高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常态。随着20世纪90年代新媒体的兴起,PPT等多媒体教学形式被引入课堂,图片、音频和视频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部分缓解了师生关系疏远的尴尬。然而,绝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学依然无法跳出说教模式,且各高校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很少与专业课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课时也非常有限,知、行脱节的“两张皮”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20世纪末21世纪初,BBS论坛、微博、QQ、E-mail等网络交流工具出现后,吸引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众多年轻人,网上聊天、刷微博等成为大学生交流情感、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新媒体的东风顺势而为,创新与学生交流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今,进入微信时代,公众号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面对排山倒海的信息冲击,大学生的思想更开放、追求更多样,他们重视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与微信公众号争夺舆论阵地,如何将其驯化成教育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再次面临巨大挑战。

(二)对教育内容不信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侧重政治和道德教育,而这几乎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经过小学、初中、高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教导,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免有“炒冷饭”的感觉。而对于其“高大上”的教育内容,学生们往往感到与社会现实脱节,因为他们学到的知识和理念无法解释那些困扰他们的现实问题,诸如腐败现象、贫富差距过大、高房价、就业压力等,老师们再动情的语言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喜欢将思想政治教育扣上“假大空”的帽子,对其采取抵触、逃避的态度。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创新乏力,不能迎合在信息社会长大的95后、00后对于知识迅速更新的强烈需求;二是在互联网带来的西方文化冲击下,很多学生缺少“向内看”的理性,缺乏国民自信,老师与学生之间似乎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老师感叹“学生难教”,学生吐槽“老师OUT了”。

(三)对教育方法不满

当代大学生诞生在丰沃的物质和教育资源土壤里,与互联网相伴相生,是网络世界的弄潮儿,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仍使用传统的方法,试图将自己的思想原封不动地植入学生的脑袋,其难度可想而知。对学生而言,不容质疑和批判、缺乏互动的教育方法“既无用又无趣”。另外,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对其所传达的价值观与理念不推崇也不反对,给学生的感觉仅仅是在完成政治任务,无激情无创新,平时也很少走近学生,不关注其思想动态,使学生觉得遥远而陌生,很容易导致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漠视和疏离。

二、微信公众号对大学生群体的强烈冲击

当前,微信公众号已经覆盖公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娱乐、消费、交流和学习的频率正在大幅增长,同时也给这一群体带来了阅读碎片化、思考个性化、负面影响扩大化等不良干扰。

(一)阅读碎片化

微信公众号是知识生产平台,内容丰富有趣,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尤其强大。长期的碎片化阅读,会使人变得浮躁,丧失了纸质书时代深入、全面研读的耐性,易使阅读者的思想观念变得片面、偏激。但碎片化阅读是把双刃剑,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用其利好的一面扬长避短,比如制作短小精悍、生动有趣、有内涵、接地气的美文或新闻、故事,以大学生耳熟能详的语言、钟情的风格,定期推送。大学生阅读的时间很多,空间也不受限制,排队进食堂、上厕所、课间、等候公交,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手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的强制灌输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二)思考个性化

微信公众号传播模式新颖,对各种社会现象辛辣点评,点赞、讽刺无所不能。受此类公众号影响,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显著增强,很多学生在传统媒体中没有足够自由的评论空间,而在这新媒体世界中却可以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其思考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网络思想政治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视现实,积极采取措施,结合网络时代新形势,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的思维方式。

(三)负面影响扩大化

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包罗万象,一些公众号盲目追求流量,不惜采用耸人听闻、色情暴力的标题与内容招人围观,甚至大肆渲染消极、错误的价值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困扰和误导。如一些崇尚“娱乐至死”的公众号,利用短视频制作、修图改编等功能,以低俗的恶搞、粗俗的语言博人眼球,极易引起大学生群体盲目跟风,导致其审美品位庸俗化甚至恶俗化。由于部分微信公众号面临商业变现的压力,编辑、推送的信息直接或间接诱导青年人超前消费、及时享乐,受这种极端消费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变得爱慕虚荣、自私冷漠。近几年屡屡发生的校园“消费贷”引发的恶性事件与之不无关联。另外,由于很多大学生长时间“机不离手”,导致不少人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在本应学会人际交往的大学阶段“自废武功”。

三、微信公众号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分析

由于微信公众号属于自媒体,不仅具有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功能,还有进行微分享、微阅读、微答题、微探讨等特殊功能,可以进行一对一、多对多、多对一等线上、线下的互动。其聚集的用户数量庞大且黏性巨大,它不仅是传播渠道,还是便捷交流思想的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占领网络阵地,微信公众号无疑是很好的工具。

(一)点对点传播的精准性

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均无法做到接受对象的精准性,同属自媒体的微博也无能为力,而微信公众号完全可以做到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目标群体,进行差别推送,点对点的精准传播确保了信息的准确送达。同时,微信公众号还有粉丝分组功能,可以按照性别、地域等类型区分。目标精准、过程精准的个性化推送,不仅避免了信息的无效传播,也减少了对学生的无端干扰。另外,微信公众号基于微信公共平台创建,相比微博等自媒体使用更加方便,只需关注一下即可,无须单独下载程序和软件,使用十分方便。

(二)有温度的情感交流

微信公众号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情感色彩带来了可能性,师生距离拉近,学生更易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理念。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教育对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2]一直给人以高冷的感觉。如果教育形式和内容都拒人以千里之外,教育效果自然就不会理想,而微信公众号中的语音功能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温暖亲近,如古典诗词、革命故事、校园新闻等都可以用声音来传播,偶尔也可以用同学们喜欢的方言。主播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当然学生主播更能调动同学们收听和参与互动的兴趣。

(三)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

微信公众号犹如一个社群,线上与线下可以双向互动的特性赋予了其与众不同的体验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向学生灌输既成的育人理念,作为教育对象和中心的学生始终处于被教育的从属地位,这是大学生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微信公众号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很多公众号通过与用户的线上、线下交流,形成了固定消费群体,他们的营销创意、互动技巧和服务精神都值得借鉴。如公众号“新世相”2016年策划了一个“逃离北上广”的活动,限时在线回复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幸运粉丝会得到一张免费机票。此活动发布后,迅速引爆网络,品牌效应就此形成。后来,仅仅用了6天时间又实施了一个“丢书大战”,3-4天时间调集了20000本书,上百个知名大V参与活动,几千万人被该活动吸引,一场读书热潮就此被推动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活动创意,将其教育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激情体验中,在轻松融洽的交流沟通中,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认同。

四、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亟须转变

学习运用新媒体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需要,是教育强国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从教育理念方面应做好以下调整。

(一)放下身段低姿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喜好熟悉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放下身段,思想先行。解放思想,就是要摒弃过时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并不一定都要正襟危坐,也可以谈笑风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一定非要用凌厉的眼神俯视大学生,反而更需要用温和、关爱的目光与他们平视。新媒体不仅是教学工具,还是一个集信息传递、通信、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我们既不要无视新媒体,自说自话,也不要妖魔化新媒体,视之如洪水猛兽。要想做到“大学生走到哪里,思想政治教育跟进到哪里”,唯有依靠新媒体才能实现。

(二)以人为本强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在‘人’的基础上的,改造‘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精神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3]但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将“管理学生”的固有观念转换为“服务学生”。如今,新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好服务学生的工具。例如,如今的大学生都比较“宅”,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引导他们纠正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利用思想政治公众号组织一些趣味比赛,引导他们走到室外,参与团体活动。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相关运动类的App,通过数据登记掌握他们的健康信息,随时进行锻炼提醒服务。

(三)不同声音须包容

新媒体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多元化。为了培养素质过硬的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大学生血气方刚,在网络世界的激进表现一般有两种:一是比较自我,看不顺眼的一律“拍砖”,欲除之而后快;二是没有原则,喜欢跟风,仅仅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性、睿智的包容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韩国部署萨德一事,网上吵得沸沸扬扬,很多大学生情绪激愤,提出抵制韩货、打砸门店等各种极端观点。面对汹涌的网络舆情,我们不应该一味围堵,而应果断介入,可通过公众号进行主题讨论,劝导学生理智行事、理性爱国。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实施策略

(一)提炼热点新闻传递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可以以热点新闻作为引子,吸引大学生关注,在新闻解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政治引领和理想信念、道德教育。以热点新闻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的优势很多,一是不愁内容,无须担心无话可说,每天的材料源源不断,新鲜又广泛;二是不愁没有吸引力,年轻大学生富有热情、热衷参与;三是传播效果好,教育收益大。以热点新闻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会赚来人气、带动流量,还可以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领、塑造其价值观。

(二)打造时尚的风格吸引学生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让大学生兴趣寥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语言风格大都类似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样的范式,思想政治教材不仅说教痕迹严重,而且过于书面化、公文化,读起来味同嚼蜡。要想抓住如今这些校园“小鲜肉”的心,要善于运用他们喜爱的、接地气、入人心的语言风格。

思想政治教育开通的微信公众号,需要在标题、配图、文字等多方面下足功夫。比如标题,虽然不能做故弄玄虚的标题党,但也不要过于正式或冗长,要简要精炼,且尽量使用网言网语。如“厉害了,我的国”这句网络流行语已经被引用到官方网站的正式宣传中,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推而广之,“厉害了,我的校!”“厉害了,我的系!”“厉害了,我的班!”这些句式都可以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在文章的排版中,可采用一些流行的文章编辑器,对版式进行美化。切忌传统文章那种大段纯文字式。网络时代是读图时代,文中要适时地穿插图片,如果是动图,则效果更佳。当然,读者的互动参与也非常重要。微信的功能强大,开发了很多小程序功能,推送思想政治公众号时可以设计植入一些有趣的小程序,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组建专业的团队保证质量

一个出色的微信公众号背后绝对会有一群优秀的推手,是他们赋予了公众号激情与活力。选拔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的营运人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以本校的大学生为主。作为高校自己的公众号,还是学生担任推手最合适。他们思想相对开放,运用新技术熟练,与同龄学生没有明显代沟,最重要的是,不会陷入说教的陈旧模式,所以很容易引发共鸣。

二是新闻等文科专业的学生优先。新闻专业的学生有敏锐捕捉社会热点的能力,一个新闻事件出来后他们能第一时间判断是否会成为热点,他们永远“喜新厌旧”,这是为工作提供持久动力的源泉。对语言与文字的驾驭能力也是其他专业学生很难比肩的。

三是配备信息技术类人才。文字编辑的头脑风暴和好的创意,还需要技术人员去实现。比如开发小程序、版式设计、视频剪辑、动图设计等等,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才能完成。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后盾。再时尚新颖的内容,如果纯属消遣,毫无教育意义,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则这样的公众号完全有违开设的初衷,所以,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最后的审核和把关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公众号导向正确的有力保证。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政治
公众号3月热榜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