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艺术特色初探

2020-03-03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沂蒙山沂蒙小调

刘 冰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山东民歌是广泛流传于黄河流域的一种经典民歌形式,与山西、陕西一带的民歌属于同一种民歌曲调母体,被认为是“同宗民歌”。但是山东民歌与山陕民歌相比较来说,山东民歌在歌曲的演唱技巧、读音等方面更加容易理解,并且与普通话更为贴近。山东民歌拥有诸多特点,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独具匠心的旋律特点,以及独特而又鲜明的乡音对比,使山东民歌更具有独特、淳朴、憨厚的艺术特点。山东民歌主要分为三类,即号子、山歌、小调,其中以小调最为著名。《沂蒙山小调》充分体现了小调曲折的感情表达,细致的观点表达,形式的规整化、装饰化这三个特征。《沂蒙山小调》作为山东民歌的代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山东地区乃至全国广为流传。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蒙山的第三个高峰——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阮若珊和李林等人共同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后来歌词改为抗日报国的内容。1953年秋,山东省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的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又重新修改记谱,将原作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增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山小调》在长时间的传唱过程中,民间艺人不断加工修改,前两段歌词保留了下来,第三段歌词增加了歌颂共产党和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此时,《沂蒙山小调》才最终得以定型,成为大家现在传唱的版本。[1]可见《沂蒙山小调》满足了我国各个时期发展的需要,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一直到60年代中期,《沂蒙山小调》不断得到完善,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一、小调总体概述

(一)小调简介

小调在民间有很多俗称,人们所谓的“小曲”“村坊小曲”“小令”等都属于小调。小调流传于乡镇、集市之间,属于民间歌舞小曲。小调创作广泛地涉及了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创作题材往往来自民间。农村小调通常以反映农村人民的乡里乡情、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的居多;城镇则以反映商人、市民、乞丐等不同阶层的生活现象,以及民间故事等,反映自然风景、生活常识的居多。小调一般节奏感很鲜明,形式比较单一,表现手法很细腻,并且很细致地反映生活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调逐步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民歌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二)小调的形成

小调的形成离不开广大劳动群众。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若只有劳动号子和山歌,是远远达不到人们那种对民歌向往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要的,他们从曲调的结构、旋律、表现手法上都对民歌有着多方面的要求,他们喜爱憨厚、朴实、直爽的人物表现手法,同时也追求曲调光滑流畅、优雅柔软、细腻精湛的表现形式。所以,在人们孜孜追求的情况下,小调应运而生。[2]小调的形成形式具体分为两类,一是在人们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之中用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二是在民间的集体娱乐、民间风俗活动时用于人们消遣的节目等场合中形成的。

(三)小调的艺术特征

在节奏上,小调节拍规整,节奏类型多样化,节奏比较均衡,节奏感鲜明。

在旋律上,小调曲调流畅、光滑,感情曲折,旋律装饰性很强,富有波浪形的旋律线条。

在乐句上,乐句结构简单清晰,歌词无论句子长短,句末常常是具有总结性的。

在歌词上,小调中会运用一系列的衬词,并且运用很规整,衬词不会随每段歌词的不同而改变,小调中的衬词成了小调的一个强有力的特点之一。

二、《沂蒙山小调》艺术分析

(一)《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

《沂蒙山小调》的创作历程在山东民歌乃至中国民歌的漫长创作史上都可谓是极其少见的,其经过了曲折而复杂的创作过程,在大量的生活经验沉淀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传唱修改慢慢积累创作而成。

1940年10月,抗日战争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再加上以张里元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利用当地的反动势力——黄沙会,[3]与军民相对抗,到处散布谣言,给人民群众灌输反动势力的思想,阻拦百姓参军。[4]抗日战争时期,词曲作者在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一带工作学习,位于沂蒙山区费县的白石屋村虽然贫穷,但是群众基础好,地理位置很偏僻,既隐蔽又安全,抗大一分校就是驻扎在这个村里。抗日军民在对黄沙会成员进行教育和做思想工作不成功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武力解决,抗大文工团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当地的抗日军民,沉重打击黄沙会这一反动势力,这就为《沂蒙山小调》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在团长袁成隆的组织和团员的积极配合下,团员阮若珊和李林在一间简陋的民房里创作了《沂蒙山小调》(现阶段对《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者有很多说法,有个说法是说这首小调并不是阮若珊和李林创作的,是本来就有的民间小调,后来是有一个叫了休的人经过搜集、整理出来的,因本论文是写《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征的,所以就采取大多数人认可的说法)。《沂蒙山小调》最初并不是叫这个名字,在战争时期反动势力扩张的形势下,最初的名字叫《反对黄沙会》。一经传唱,很快就在山东南部广大地区传播开来。但这时的《沂蒙山小调》还没有完全定型。根据当时形势的不断发展,后来人们又对歌词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删去了反对黄沙会的部分,融入了抗日救国、反对投降的内容,使其拥有了更强的时代精神。而此时的《沂蒙山小调》依然没有最后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民群众又不断修改润色,在前两段歌词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加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此时,《沂蒙山小调》才最终定稿,这才是大家所熟识的《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通过了几十年的传唱和不断修改润色才最终定型。一首民歌经过几十年的改动才得以定型,期间人们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发挥着各自的力量来完善这首民歌,让《沂蒙山小调》一直在闪闪发光,最后被人们广为传唱,这就是《沂蒙山小调》创作过程少见的原因,也是《沂蒙山小调》能够广受喜爱、传唱至今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征

1.歌曲的基本结构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单乐体的分节歌形式,整首曲子分为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组成了歌曲的第一个大部分,后两个乐句则是由前两句逐步演变形成的发展句式。

2.歌词分析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

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

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沂蒙山小调》的歌词里,每一句都加有衬词“哎”“那个”,演唱时加上衬词会使演唱者更富有想象力,也加深了演唱者的语气情感表现,更能突出沂蒙人民的生活意境和憨厚、淳朴的民风,同时也唱出了歌曲的风格和地方特色。[5]

3.调式调性

《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是三拍子,属于民族小调式,节奏规整、舒展,歌曲节拍数大体相同,每个乐句从节拍上来看比较整齐单一。

4.曲调内涵

沂蒙山地处山东南部,鲁南地区的民歌在旋律上会有些粗犷豪放的元素,同时也会有一些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在里面,并且采用了山东民歌中的元素以及方言的音调,有很强的抒情性,[6]使旋律更加流畅自然。《沂蒙山小调》在曲调上就符合了鲁南民歌的这一特点,虽然说曲式短小,但是地域特色很明显,乡土气息浓郁,曲调非常贴近人民生活,充分展现出劳动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感情真挚。

5.曲式特点

《沂蒙山小调》曲式的结构形态非常严谨,采用一段体,为单乐段分解歌的形式,曲式结构富有严谨的旋律进行逻辑和方整性。全曲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大大地加强了旋律的抒情性。在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是运用了下行的拖腔,各个拖腔分别结束于“Re(2)—Do(1)—La(6)—Sol(5),同时运用了“鱼咬尾”创作方式,后一个乐句的起音正好是前一句的尾音,使乐句之间给人以连绵不绝、环环相扣的感觉。节奏缓慢,使旋律流畅自然。

三、《沂蒙山小调》的艺术魅力

《沂蒙山小调》柔美的旋律和鲜明的主题,深深地打动了沂蒙山的父老乡亲。这首曲子虽然是较典型的小调体,但是由于其曲调光滑流畅、旋律舒展、优雅柔软、细腻精湛、感情奔放,颇有山歌风格,所以说这首小调在体裁属性上具有双重性。在中国民歌创作史上几乎见不到这样具有双重意义和特有艺术价值的歌曲,这也就是《沂蒙山小调》能够流传至今的意义所在。一代又一代的歌手用自己甜美的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把《沂蒙山小调》的特色唱得淋漓尽致,并传递着很多优秀的历史和文化。

四、《沂蒙山小调》的深远影响

《沂蒙山小调》不断发扬光大,又以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走上了舞台,运用传统和现代手法相结合,展现出了一幅气势磅礴、恢宏大气的交响画面,首席指挥家彭家鹏老先生曾谈到《沂蒙山小调》并深深为之感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对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沂蒙山小调》也成了沂蒙当地的一个传统特色和经典文化。说到沂蒙,人们自然而然地也就想到了《沂蒙山小调》。现在,《沂蒙山小调》成为沂蒙地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演唱,说明沂蒙山所孕育出的沂蒙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革命精神,是祖国和沂蒙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一首民歌一方面起到了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当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这在民歌的历史上估计也只有《沂蒙山小调》才能做到,这也是《沂蒙山小调》自身价值最好的体现,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更为可喜的是,《沂蒙山小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优秀民歌,成为世界人民喜爱和认可的优秀民歌,传唱于海内外;“沂蒙好风光”已经逐步渗入人们的心灵深处,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7]所以说《沂蒙山小调》不仅仅是沂蒙人民的,也是山东人民和世界人民民歌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猜你喜欢

沂蒙山沂蒙小调
沂蒙山小调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五河小调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