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的研究与构建
2020-03-03胡吉芬相合锋
胡吉芬,相合锋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教研部,安徽合肥,23060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2]本应理直气壮开好的一门课程,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到了心没到”的问题,“讲了”不等于“听了”,“听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会了”,“会了”不等于“爱了”,“教知识的老师”不等于“教学生的老师”。[3]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实效,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始终是所有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困境
(一)供需不平衡
“人到了心没到”的原因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不到位,内容不适应需要,所授内容未能紧扣学生实际,重知识传授、轻问题解决,供与求处于非均衡状态,教学存在供求矛盾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课程内容问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样,本质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教学过程[5],释学生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矛盾之惑,解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问。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4]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任务是育人[6],因此,以问题为导向,解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行动上的迷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持续“坚持在改进中加强”[4],用心、用情、用智慧解决好供求矛盾问题,推动学生形成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创新力不足
任何内容都具有形式,离开了形式,内容就不能存在;任何形式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离开内容就没有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形式静态格式化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内容的生命力与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7]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兼具政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理论的力度的课程,教师采用较单一的、无差异化的讲授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教学形式的创新上下大功夫。教师既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保证教学内容的理论真理性,也要正视“00”后所处的图像时代,正视网络的影响力,在教学形式上作创新。较专业课教师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运用,在活跃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有所欠缺。同时,教师缺乏对线上资源库的建设,亲自动手制作可听、可视资源的尝试不够。
(三)矛盾转化把握不到位
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供给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运动自始至终,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对立统一,贯穿教与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无法实时转换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参透矛盾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和课内、课外的结合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着力统筹好部内外、校内外、院内外、课内外的各类教育资源、教师资源、实践资源、宣传资源,推动理论和实践、育德和育心、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四个结合’。”这个指示体现了矛盾统一的要求,要求教师在特殊性中找寻普遍性,在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各类资源和多种形式要共同服务于引导学生做人,实现育人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由于时间、地点、场景的变化,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会发生变化,如:课内教师为主导,课外学生为主导;课内理论为主导,课外实践为主导;课内线下为主导,课外线上为主导;课内教师的授为主导,课外学生的求为主导;等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因时因地变化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做好地位、角色、供求的转换。课上应是学生向教师求知识,课下应是教师向学生求问题;课上教师主导把控课堂,课下学生主导亲身实践;课上理论讲授初识一二,课下图像作用延伸强化。整个教学过程既重视教师的教学供给,又重视学生的自我需求,而不是简单的一以贯之、一成不变。
二、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的建设构想与基础
(一)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的建设构想
教师应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校园新媒体、教学改革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以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中心,以提升课程铸魂育人实效为目标的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换言之,就是将课程内容项目化、问题化,以问题解决为驱动,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可听、可视、可触,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文字图片视频、时间空间不受限四种优势发挥,课堂教学、指尖平台、校园广播、课外实践、校园讲坛五个阵地发力的混合式学习机制。通过师生共同深度参与,通过动耳、动嘴到动脑、动手互动方式的转变,思想政治课可以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1]
(二)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的建设基础
1.现代信息技术课堂的建设与发展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课堂平台飞速发展,“云班课”“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在线资源(文本资源、链接资源、图片资源、微课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问卷、在线答疑、头脑风暴等,让课堂变得有趣、有效,不再单向。学生从混合式教学中受益,“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越趋成熟。
2.短视频时代的供给与繁荣
根据QuestMobile 研究院发布的《2019 年短视频行业半年度洞察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短视频行业用户已经突破8.51 亿,其中,24岁以下的年轻用户超过2亿。[8]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几乎是全民参与、朋辈互动,也激发了师生参与其中的激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师生创作了大量科普与抗疫视频,从个人层面展现了中国担当、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奇迹,用鲜活的方式为制度自信诠释注解。
3.校园新媒体的发展与融入
校园新媒体矩阵正在不断推进中,校园微信、微博、抖音成为校园育人矩阵中的重要渠道,尤其是校园青年媒体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笔者所在学校的青年媒体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立足学生实际,自编、自导、自演的可听、可视作品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如“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板报大赛线上投票推送阅读量超过3万人次,拍摄的歌唱视频《我和我的祖国》被“学习强国”等重要媒体平台采用。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深化
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从探索先教后学的专题式教学、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对分课堂,到探索先学后教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再到探索以学为主的“全员互动”式智慧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逐渐向自学、互动与讲授相结合的模式推进。[9]
三、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的建设优势与关键点
(一)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的建设优势
第一,将课程内容问题化,探索实施基于项目、基于问题的教学改革,构建“课程—项目—问题—理论—实践”的系统化教学过程,有效解决课程供给有效度不理想的问题。在坚持内容为王、课程为本的前提下,教师应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结合起来,与拓展学生的理论视野以及提升学生探究理论的兴趣结合起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既列出“学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又列出 “学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育人实效的提升。如以“适应人生新阶段”为项目,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你为什么要来上大学”“你来大学寻找什么”“你想成为什么”“你能成为什么”等问题。如以“做忠诚的爱国者”为项目,教师应带领学生探讨明白“为什么要爱国”“能不能不爱国”“爱国与爱自己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爱什么”“怎么爱”等问题。再如以“做有道德的时代新人”为项目,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没有道德会怎样”“人没有道德会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德福矛盾,我们该如何对待”等问题。
第二,推动教学形式时代化,注重教与学并重,探索构建自学、互动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依托“云班课”“雨课堂”等教学平台,依托“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教师将适于独立思考、适合独立自主学习的个体化学习环境、时间和空间的线上教学与适合互动交流,适合协作探究学习的群体化学习环境、时间和空间的线下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综合讲授、讨论、分析、总结、测试、答疑、展示,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现课堂沉默—回答—互动交流—提问质疑—辩论的转变。在全员参与碰撞交流、全脑参与深层次思考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倍增。
第三,实现理论原则具体化,让学生在“听、看、摸”的直接感受中实现抽象的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认知情感和行动自觉。以问题解决为驱动,教师通过运作课堂教学、指尖平台、校园广播、课外实践、校园讲坛等多个校园阵地,整合传统与现代优势资源,发挥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文字图片视频、时间空间不受限四种优势,推动学生在“听、看、摸”的直觉过程中实现“观察—意象—思考—吸收—表达—践行”的转换。
第四,最大化地实现提质增效,构建“一个项目、多维发力、科学组合、解决系列问题”的综合性学习机制。教学中存在教与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等多维矛盾,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可以有效解决教师对矛盾转换把握不到位的问题。课堂教学、指尖平台、校园广播、课外实践、校园讲坛综合运用,可听、可视、可触灵活调整,可以促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自由组合,实现提质增效。
(二)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的建设关键点
第一,培养问题意识。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构建的关键要素在于围绕一个项目科学设定问题。找准问题是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的起点。问题的设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师生共同思考,反复推敲,科学拟定。
第二,跟进做好资源库建设。教师应围绕每一个项目,科学设定一个系列问题、整理一套云班课教学资源、录制一个专题短视频、原创一个系列文创作品、录制一期广播节目、开展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做一次综合性宣传,做好资源库的建设。
第三,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再丰富,教师都需要熟练掌握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技巧,以及使用手机、电脑自制微课、短视频的方法。这些都是问题驱动混合式学习机制需要教师提升和强化的方面。
第四,探索阵地融合同心同向同行的运行模型。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指尖平台、校园广播、课外实践、校园讲坛同心同向同行、聚智聚力,关键在于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实效提升这个目标不动摇。教师要以问题解决为驱动,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活力为抓手,认真科学地做好阵地规划与组织协调,实现一根针多条线齐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