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冶金支柱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

2020-03-03雷玉办罗大为韦文业蓝光泽

教育观察 2020年34期
关键词:冶金广西技能

雷玉办,罗大为,韦文业,韦 响,蓝光泽

(1.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广西河池,547000;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近年来,随着东部冶金产能置换,广西冶金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冶金产业在广西经济比重中不断提高。为了推进广西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广西冶金产业二次创业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区全面推进冶金产业二次创业,明确到2025年,全区冶金产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打造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技术,建成一批国际知名及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核、三带、九基地”总体布局的区内多地冶金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在该背景下,广西冶金高职院校能否适应冶金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为冶金企业培育新一代高素质冶金技能人才,直接影响广西冶金产业二次创业的成败与质量。广西现代职业学院借助地域优势,依托广西完整的冶金产业链,面向东南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高职院校服务区域支柱冶金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为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广西支柱冶金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提供参考价值。

一、广西冶金产业发展及冶金高职院校现状

冶金产业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全区拥有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华锡集团、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200多家冶金企业,形成了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为核心,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南方有色集团等企业为重点,其他中小企业共依共存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冶金企业为广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面临着技术装备较为落后、技术创新不足、技能人才紧缺、人才质量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西冶金类高职院校少且规模小,目前只有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两所高职院校有相关专业。其中,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高水平冶金技术专业群建设学校,开设有色冶金技术、黑色冶金技术、工业分析技术等专业,其办学实力属于区内一流水平;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前身是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具有较为悠久的冶金办学历史。然而,两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较小、办学影响力不大,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与区内双高院校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广西区内冶金高职院校数量及办学质量难以支撑当前广西庞大的冶金产业对冶金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广西冶金高职院校服务冶金支柱产业现状分析

(一)办学规模与冶金技能人才需求严重失衡

广西冶金类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偏小,对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及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2017—2019年三年间学生报读人数及就业数据进行统计,数据显示,广西高职冶金专业每年实际招生人数为90人左右,毕业生人数为87人左右。然而,广西冶金技能人才年均缺口量达到5000人左右。可见,广西冶金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广西冶金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导致冶金产业被迫招聘大量非冶金类学生并进行二次培训。由于非冶金类学生不具有冶金相关技能及知识,加之只经历短期培训,技能及知识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益,而且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造成广西冶金高职办学规模小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广西区内没有开设冶金类专业中职学校,大部分中职生缺乏对冶金专业的了解,导致他们在升入高职时并没有把冶金专业作为首选专业,所以中职生源较少;其次,受到传统观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多高中生对冶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冶金企业的环境还和过去一样“脏乱差”,没有认识到当前多数冶金企业是集智能化、绿色化、规范化于一身的现代化企业样板,导致选择冶金专业就读的高中生不多;最后,由于缺乏企业、学校及社会的有效引导,开设冶金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少,填报该专业的学生不多。以上因素导致冶金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与冶金技能人才需求严重失衡的现状。

(二)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形式单一

当前,广西冶金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形式单一,主要体现为校企双方基于各自的浅层利益,开展浅层次、低水平、自发性的合作,并未将人才链、产业链、教育链等有效链接起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第一,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因此,很多企业对参与或者举办职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第二,部分学校以考核指标为引导,与企业合作主要基于验收指标的完成,被动与企业开展合作,合作项目不具备连续性,具有零散化特征;第三,学校本身实力有限、技术服务能力不足,不能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校企合作不能深入发展。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形式单一已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及高职院校服务冶金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办学基础薄弱,师资不足

目前,我国正在迈向工业4.0时代,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传统冶金学科产生较大冲击。一方面,多数学校将与新兴产业和新兴学科对应的专业作为新增专业,但很少有学校将冶金专业作为新增专业,造成冶金专业数量不足。同时,部分学校对已有的冶金专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造成实训设备更新缓慢且落后、教学场所较为陈旧、信息化不足等问题。以上因素突显冶金高职院校冶金专业办学基础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冶金专业发展滞后的影响,每年新增的冶金专业教师不足,导致冶金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普遍存在老教师偏多、中青年教师不足的问题,教师队伍缺乏活力、创新不足,进而影响冶金专业的健康发展。

(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不强

冶金产业作为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能否高质量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西经济发展的稳定与质量。然而,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服务冶金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主要体现为:第一,人才培养数量不足,每年为冶金企业提供冶金技能人才仅为87人左右,与冶金产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数量严重失衡;第二,校企合作项目少且质量不高,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少且级别较低,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不足;第三,主动融入地方经济、服务冶金产业发展的意识不足,校企之间缺乏稳定的、动态的长效合作机制;第四,教师科研能力不足,体现为教师申请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偏少,科研成果转化少,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

三、高职院校服务广西冶金产业发展对策

(一)政企行校联动助推冶金高职院校发展壮大

冶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冶金高职院校的“鼎力相助”,因此,发展壮大冶金类高职院校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企业、行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冶金类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在生均经费标准及财政投入、招生政策上给予倾斜,提高冶金专业规模及办学实力。[1]同时,有关部门还应鼓励高职院校新增冶金类专业,对新增冶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企业应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共同制订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新课程,参与学校教学等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学校要主动与政府、企业、行业进行深度沟通,创造多方合作的空间,为多方共赢创造条件。政企行校联动,通过多维度、多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对冶金专业的就业前景、政府扶持政策、产业发展前景等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冶金氛围,提升冶金专业的吸引力,促进生源数量的增加及生源质量的提高

(二)探索适合广西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

在冶金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聚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精准性是广西冶金类高职院校新的使命和责任。为了克服“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一致”的问题,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产业学院推进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深化产教融合。[2-3]

1.构建符合产业发展的冶金技术专业群

冶金产业的转型发展促进冶金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单独的专业已经不再适应冶金产业的发展,构建符合冶金产业转型发展的专业群显得必要且紧迫。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内的专业优势并进行优化组合,有效服务冶金产业链的发展。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调研广西冶金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以有色冶金技术、黑色冶金技术为核心专业,服务冶金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推动冶金生产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工业分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为骨干专业,服务冶金产业链的设备智能化、产品检测等环节,推动冶金产业向信息化、自动化、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冶金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消耗矿石、焦炭等大宗原材料。目前,广西冶金产业的主要原料大部分依赖国外进口,因此,以物流管理为支撑专业服务冶金产业链的原料及产品的运输环节,优化合理的原料及产品的运输路线,对节约企业成品、提升企业竞争力起到关键作用。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以有色冶金技术、黑色冶金技术为核心,工业分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为骨干,物流管理为支撑的高水平冶金技术专业群,有效服务区域冶金产业的转型发展。

2.构建双元制冶金产业学院

冶金产业学院是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冶金高职院校应充分调研冶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选择行内标杆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冶金产业学院,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由学校与企业组成的双主体进行建设和运行,在产业学院内实行双元制管理,主要体现为二级学院与企业实行双元管理、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双元教学、学生与员工二元身份。教师与企业员工根据行业标准制订专业标准,根据岗位标准制订课程标准,提高冶金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实用性,共同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提高技能技术服务能力。[4-5]产业学院兼顾学校、企业、员工、教师、学生等多方利益,激发多方的积极性,有效解决校企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最终有效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3.构建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技能平台

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为服务区域企业的发展,技术技能平台是高职院校对企业进行技术技能输出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偏弱,更需要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服务。[6]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技能平台进行实验、验证、项目论证等,同时,教师通过技术技能平台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并通过现有的技术对企业进行指导。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技术技能平台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构建矿冶协同创新中心、开放性实训与检测中心等,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三)构建符合广西冶金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1.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培养体系

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质生源的保障,也离不开畅通的升学路径。当前,广西区内没有冶金类中职学校,冶金类本科院校只有桂林理工大学,并且不招收专升本的学生,导致冶金类高职学生在继续深造方面只能就读相近专业,不能继续就读冶金专业。这些因素导致高职冶金专业面临着“学生来源窄,出口深造窄”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拓宽中职生源的来源渠道,政府应主导或引导社会创办中职冶金类学校,并鼓励中职院校开设冶金类专业。在做大做强现有的冶金类高职院校的基础上,鼓励或引导新增的高职院校开设冶金类专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本科院校的合作,鼓励本科院校对冶金类专升本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确保高职冶金类专业的学生升学通道畅通。通过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冶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2.支持冶金龙头院校向国家双高院校进发

广西区政府应重点扶持1—2所具有冶金特色的高职院校,将其打造成为广西一流、国内有影响力、辐射东盟的高水平冶金类标杆高职院校。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技术专业群在2019年获得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冶金技术专业在广西高职院校中处于龙头位置,办学特色突出。因此,各级、各部门应在财力、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支持,激发更多学生选择就读冶金专业。同时,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采用灵活的聘用制度,吸引优质师资,保证人才优势的领先性。最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教学实训基地及各级技术技能平台等,并按照国家双高标准补短板、强优势,提升综合能力,力争在下一轮双高院校评选中冲入国家双高行列院校。

(四)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校企共建智慧型实训基地

传统的冶金实训教学存在大型设备买不起、高温条件难满足、流程复杂难动手、操作危险风险大以及污染产物难控制等缺陷,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对设备了解少、原理难理解、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够和创新能力不足,这些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应用型冶金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为此,一方面,政府应该重点扶持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将优势资源向高水平专业群倾斜,吸引企业投资,打造以虚拟仿真、VR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为虚,以主流冶金企业真实微型生产线为实的虚实结合的智慧型实训基地,拓展实训基地功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软硬件保障。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队伍是高水平专业、高水平学校建设的基石,是一切举措的实施者,因此,构建一支老中青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冶金教师队伍至关重要。第一,冶金高职院校应通过政策引导,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通过企业锻炼掌握冶金产业前沿的技术及技能。第二,建立企业员工与校内教师互通的人才绿色通道,引进一批能工巧匠到校进行兼职授课、技能指导等,打破校企人才互通的障碍。第三,成立符合广西冶金产业需求的大师工作室,柔性引进业内大师到校工作,共同开发项目,攻克技术难题等。[7-8]第四,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级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同时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到标杆学校进行学习进修,提升学历。冶金高职院校应通过以上举措,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技能储备、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冶金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的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协同“三融合、三阶段、三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生与学徒、教育与培训、考试与考核的双重培养模式。“三融合”是指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三阶段”是指按照“基本素质—核心素质—综合素质”能力的递进路径对学生进行培养。“三一体”是指采取理实一体、赛训一体和工学一体的方式实施阶段化职业素质教育。冶金高职院校应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平台及网络数据反馈为依据的决策分析,以任务驱动、任务行动、任务拓展为策略,融合“网、云、端”环境设计教学程序,链接多维资源支持,包括基地平台资源、资源库资源、网络平台资源等,实现差异化价值共生。高职院校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平台即时反馈等完成综合性多元评价与创新延伸的实训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应推行职教“六融合”模式,即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专业与产业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内容与工艺内容融合、素质与职业素养融合、教学组织与工作组织融合,全力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国际交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我国港澳台、东南亚,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冶金类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吸收国际优秀高职院校的经验,将好的做法、好的标准引进来。同时,与优质冶金企业共建标准,实现标准输出,带动东南亚国家冶金产业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广西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合作交流模式,例如,构建海外冶金培训中心、东南亚冶金技术咨询中心等,为东南亚国家冶金企业解决冶金技术难题,提出冶金发展的中国方案。

服务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本研究通过分析广西冶金类高职院校及其服务区域冶金产业发展的现状,发现广西冶金类高职院校存在办学规模与冶金技能人才需求严重失衡、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且形式单一、办学基础薄弱、师资不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冶金高职院校可以从政企行校联动、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出去”“引进来”等方面入手。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冶金类高职院校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引导,从而提升冶金类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及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实用性,有效提高冶金类高职院校服务冶金支柱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冶金广西技能
广西贵港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冶金动态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