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高中生的自主生涯意识

2020-03-03黄成荣

教育观察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生涯高中生意识

黄成荣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湖北武汉,430062)

新高考改革将考试科目设置为“3+1+2”或者“3+3”模式,附加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作为相关依据来评定最终结果,意味着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的关注度已渐提高。高中阶段是学生明确自身个性特征,开始思考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涯意识的培养将影响到高中生的方方面面。在高中阶段开展好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生涯意识,是完成中学教育任务的重要前提。

一、培养高中生自主生涯意识的重要性

(一)能够促进学生自我认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这说明教师在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中更多的是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涯意识,让其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以及性格、做事方式、行为等多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然后通过生涯规划课程和相关实践,对各个职业有了体验与了解,对他们日后上大学选专业,甚至是毕业后整个人生的方向都有积极作用。

(二)能够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提出:“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这就要求学校把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引导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促使学生通过知识和实践了解自己、发掘自己,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帮助学生更早地确定想学的专业及以后的人生规划,从而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地进行自我提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发展规划的素养

很多人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高三毕业填报志愿时才重要。这是一种偏见。生涯规划教育是以职业指导为主线,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旨在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确立生涯目标、选择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生涯规划教育强调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气质、能力、价值观和需求等,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高中生自主生涯意识培养现状

(一)学校整体对生涯意识培养不重视和不理解

新高考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号召,学校和教师逐渐重视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但也有小部分学校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对该理念不重视,仍然认为分数才是唯一衡量标准。生涯教育的意识虽然逐渐被唤醒和重视,但处于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全得到普及。

学校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但重视和不理解两者并不冲突。部分学校存在以下三种不理解的观点。观点一,肯定学生是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主体,认为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规划和管理能力,在生涯教育上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结果是学生对生涯规划只有模糊的概念,尤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观点二,将所有责任都放在学科教师身上,认为学科教师具备教授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能力,事实是他们在专业度等各个方面,还是与专业教授生涯教育的教师有所不同。观点三,认为家长正在进行社会职业体验,应该更好地给学生传授生涯规划的经验和知识。以上三个观点都不完全正确,对生涯规划的不正确理解,会导致接下来的相关教育无法顺利实施。

(二)缺乏专业导师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讲解

高中生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新兴科目,但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校一直重视专业学习分数的提高,忽视了这门课程的整体建设。各学校对该课程的专业教师和专业课程等需求较少,导致该行业优秀人才储备不足,对该课程的开发较少且不够深入,甚至出现课程称呼杂乱不一的现象。在新高考背景下,虽然学校对该课程逐渐重视,但仍然无法解决一些固有问题,包括在培养专业人才和开发、探究课程上所需要时间和精力、在生涯规划的教授和传播上的实质性问题。

(三)课程结构的安排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在课程设置上,为了满足学生的高考需求,学校都会优先安排高考科目的课程,剩余时间才分配给生涯规划课程,并随着高中年级的升高,课程的课时也会逐渐减少。课程内容则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更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没能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不同职业。教师缺乏对专业和职业的深入挖掘,难以实现生涯规划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在课程形式方面,基本上以大型讲座和小课堂为主。这种授课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同时听课的人数,减少授课的平均耗时,但对于学生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局限性,且会增强课程的枯燥性。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不关心和不重视,也不利于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

(四)不能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融合起来

这表现在过于片面地将生涯意识的培养归结于学校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生涯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相融合,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目前这三者被割裂成不同的个体,彼此推脱,都认为自己对生涯意识的培养不负主要责任。这使得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延续性,在效果方面大打折扣。

三、如何唤醒高中生自主生涯意识

(一)加强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引进专业的生涯教育教师

学校要在能力范围内尽量聘请较为优秀的专业生涯教育教师。如果条件允许,学校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教育指导机构,专门负责校内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组织和实施工作。根据自身条件,学校可以酌情增减专业教师人数,配备专业的生涯教育教师,也可定期选拔有潜质的教师外出观摩和学习。学校还可挖掘校外资源,聘请生涯教育方面的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这对提升教师知识水平和技能都有积极意义。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在其专业领域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2.充分培养和利用学校固有的师资队伍

对于高中生自主生涯意识的培养,学校不能只依靠生涯课程和专业的生涯教师。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固有的师资队伍,发挥学科教师的作用。学科教师数量多,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也更长。因此,学校可对学科教师进行关于生涯教育方面的培养,让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适当融入生涯教育知识。这样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还能提高学生生涯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培养自主生涯意识。

(二)开展多样化的职业体验活动

学校对高中生涯课程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进行更深刻的讲解和传授上。要真正提高该课程的有效性,学校就要通过实践来加以认证,即开展尽可能多的职业体验活动来加强学生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学校可与周边企业、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职业体验,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可自行进行合理的岗位分配,各司其职但又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既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发散思维的时间,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不同工作的魅力,从而认真地考虑自己以后想要从事的职业,逐渐培养生涯规划意识。

(三)注重完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及内容

高中生生涯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三年学习规划、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生涯教育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能让学生在高中三年更高效地完成生涯规划教育涉及的内容。学校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的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比如:高一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探索能力,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并辅导学生进行选科;高二重在培养学生选择学科突破,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时间和自主维护人际关系的能力;高三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规划的综合能力。

2.课程形式

专题讲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生涯教育知识的高度浓缩,但由于整体氛围较为枯燥,专题讲座的次数在精不在多,一个月两次即可,目的是适当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学习强度、兴趣和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了解更多不同的职业,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涯意识具有推动作用。

(四)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推动作用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家长作为学生生涯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和教育者,是最不能忽视的主体。学校要充分促进家校结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提高生涯教育的延续性,推动学生自主生涯意识的培养。学校可利用学校开放日举办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生生涯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时刻与家长保持沟通,对家长进行生涯教育方面的辅导,从而保证学生在家也能通过优良的家庭教育促进自主生涯意识的培养。

新高考改革让我们更加明确培养高中生自主生涯意识的重要性。虽然对生涯教育课程的研究等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仍要砥砺前行、不断探索,为唤醒高中生的自主生涯意识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策略。

猜你喜欢

生涯高中生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我的教书生涯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