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020-03-03山东省费县南关小学任光霞

关键词:铁罐德育课文

■山东省费县南关小学 任光霞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其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语言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承担育人的任务,不断探索德育的渗透路径。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有效的渗透途径,以期提升德育效果,为国家培养思想品质优秀的接班人。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年龄小,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发育都尚未成熟,生活经历少,认知水平不高,在观察社会时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思维水平不高,特别是在独立处理事务时很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左右,继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遇到未知的新奇事物时,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是塑造其人格、心理和三观的重要时期,虽然学生容易被不良因素影响,但是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关键期,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就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与三观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小学阶段的德育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与德育有关的素材也占有很大比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借助多媒体设备等开展德育工作。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则向我们诉说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经过岁月的积累和沉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始终因独有的魅力经久不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除了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影响着整体民族的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如果他们这一代都能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那么我国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不可限量的。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德育,让学生深入体会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健康的人格,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一)认真研读教材,把握语言文字中的德育元素

语言文字是语文的基础,语言中蕴含着思想,无论是字、词、句,都有自己的意思。优秀的文章不仅内容充实、文笔流畅,往往还蕴含深刻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元素,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具体而言,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挖掘字、词中的德育元素;另一方面是挖掘文章中的德育元素。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字词都能作为德育素材拓展讲解,如礼、孝、义、诚实、正直等,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渗透这些字词中的德育内涵;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则指文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得到积极、正面的引导。

比如,学习《我不能失信》时,教师先从“信”这个字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可以组什么词、有什么含义,有的学生提到信用,有的说相信,还有的说诚信,教师告诉学生“信”的几个含义,然后让学生猜测课文标题中的“信”是哪个含义,学生思考后马上就知道应该是“我不能失去诚信”,所以文中的“信”是诚实、不欺骗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宋庆龄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点。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是什么?让学生带着目的阅读,帮助其尽快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讨论宋庆龄为什么一个人在家虽然无聊,却并不后悔,引导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能够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更好地体会文中的人物心理与思想感情。在小学阶段,最有效的一种情境创设方法就是角色扮演。小学生年龄小,有很强的表演欲,喜欢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他们通过扮演角色能够让自己融入角色中,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增强认知或者情感,提升德育的效果。除此之外,学生在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时也能体会到何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能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不易,多多约束自己,形成优秀的品质。

比如,讲解《陶罐和铁罐》时,在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每一句话应该怎么说,然后带上语气、语调和情感与同桌进行角色扮演,表演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并告诉大家自己在巡视时会选出表演力最强的小组上讲台表演。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加入练习中,一时间教室中都是学生“陶罐”和“铁罐”的声音。教师选择了感情和语气都拿捏到位的一组学生上台表演,他们还配上了简单的动作,表演张力十足、妙趣横生,其他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对于陶罐和铁罐的认识也更为清晰。当教师问大家喜欢陶罐还是铁罐时,大家齐声说陶罐,并且能总结出陶罐谦虚、铁罐傲慢的性格特点,最后总结出“没必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的道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会

如今我们处于网络时代,网络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图片、视频、声音等资料来代替枯燥的文字,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则能加深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会。教师在备课环节要精心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获取直观认知,通过“身临其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领会教师渗透的德育元素。

比如,讲解《开国大典》时,教师提前在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料,在教学开始后先呈现旧社会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照片,再展示几张新社会繁荣昌盛的生活景象,然后告诉学生“旧中国,人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暗无天日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和不懈的奋斗,人们终于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同学们知道新中国是哪一天成立的吗?”讲解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时,先从会场布置、典礼仪式、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让学生找到相关内容,待学生总结完毕后,用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毛主席讲话的纪录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在场每个人的激动心情,当学生再读课文时,对“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一起欢呼”等都有了直观的体会,脑海中好像还能看到当时的画面,学生的爱国情怀也随之增强。

(四)开展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渗透德育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都是取得良好成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践行理论,丰富个人体验,在行动中获得感悟。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也可以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其“在做中学”,在活动中细细体会之前未曾领悟的内容。教师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而承载的内容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收获语文知识,还能受到精神教育。教师可以围绕某一篇课文设置主题,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为学生布置德育任务,让他们以个人、家庭或小组的形式完成,或者由教师带领大家共同参与实践,在活动结束后交流心得和成果,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比如,讲解《神州谣》时,除了课文中的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等风景名胜,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如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等,并且与家长沟通交流,鼓励其在节假日带着孩子亲眼去看一看名胜古迹,如果时间比较紧,则可以选择参观市区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多媒体技术很先进,但真的置身于名胜古迹之中,站在蜿蜒起伏、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上,站在巍峨的泰山之巅,站在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故宫之前,学生所得到的震撼是只看文字和图片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在丰富个人经历的同时还可以对华夏文明产生更深的体会,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以实践活动为指引,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家校合力,让家长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提升德育的成效。

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长期任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德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树立正确三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语言文字中的德育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会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加深其对道德情感的体会;开展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渗透德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铁罐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话显“品格”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