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关键
2020-03-03张伟
张 伟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高校思政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又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同时还承担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政治使命。如何办好思政课,如何解决好“三个培养”的根本问题,就必须从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入手。列宁说过:“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作为所有学校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提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学的主体。思政课教师是各层次教育中一支责任重大,身份特殊的群体:一方面要承担基本教学任务,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凝心聚力。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对提升思政课吸引力非常必要。
一、思政课教师要锤炼过硬的政治素养
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确保了我国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同时,“政治性也决定了思政课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达到传播政治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目标。”[3]由此可见,政治是否过关是思政教师从事思政教学的“金科铁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
首先,要严把思政课教师入职政治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育人工作,既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又有很强的专业性。”[4]学校在人员招录上要有绝对的职业认同,严格执行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在重视学历、科研和荣誉等“硬件”的基础上,更要将政治觉悟、思想认识、道德观念、心理动态等“软件”考虑在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做到不妥协、不松懈、不含糊,确保拟录用的思政课教师个个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铸魂立人,从源头上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也就有了前提和保障。
其次,要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政课教师传授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5]对思政课教师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精神追求,又是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理直气壮讲好马克思主义,才能信心十足上好思政课;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实现共鸣,在内心中达到共识。要时刻保持政治头脑清醒,提高政治敏锐性,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作用的不可替代性。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他们要将思政课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作用贯穿思政教学始终,旗帜鲜明地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敢于亮剑、勇于亮剑,引导学生自觉地向党和人民靠拢,向思政课倾斜;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最后,厚植政治理论基础必不可少。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布局蓝图;是学生编织理想、规划人生的理论依据。承担学生理论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还要了解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理论,在比较中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6],更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弄通读懂,烂熟于心,成竹在胸,运用自如。思政课教师要以满腹的“经纶”将党的正确主张和国家政策及时、系统、准确、清晰、明了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爱、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焕发思政课教师的威信力、思政课的吸引力。
二、思政课教师要树立崇高的道德品格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夯基铸魂、固本培元的关键课程。”[7]高尚的道德品格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生涯的“敲门砖”。道德品格不过关的教师是讲不好思政课的。具有崇高道德品格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心灵,还能循序渐进地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思政课教师要将个人道德品格的养成放在首位,既要遵循职业道德,又要完善个人品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维系教师尊严的道德力量。思政课教师要有非常清晰的角色定位,要严格依照职业道德规范自身言行:职业道德允许的必须做好;职业道德不允许的,坚决不做,绝不触碰。要将职业道德作为教育事业的“紧箍咒”,坚持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专注的敬业精神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在职业生涯中做到“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学生心中留下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学生自然会尊师重道,思政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会自觉集中。
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德行和品行,直接影响个人对道德准则的遵守程度。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息息相关,一个品德不健全的人不会成为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个人品德的自我完善和修正永远是思政课教师要完成的“必修课”。思政课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不仅有建功立业的“看家本事”,还有为人处世的“至理绝学”。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教师的品德越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越优秀。思政课教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做到表里一个样,校内校外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网上网下一个样;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慎独自省,政治清白;要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朴素之美、纯洁之美、博爱之美,让学生沐浴在崇尚品德修养的阳光下。
三、思政课教师要塑造独特的人格魅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8]古往今来,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中备受推崇,已经成为提升课程吸引力,增强教学实效性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之一。思政课教学能否演奏出悦耳华丽的乐曲,需要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拨弦。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既不是与生俱来,也不可刻意模仿,它是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沉淀、润化形成的,散发着鲜明的、独特的、自然的气韵。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对自身做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测评。主要包括性格、爱好、优缺点、技能等内容,从而确定适合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塑造人格魅力的方向。
第二,思政课教师要懂得运用幽默。幽默不仅是塑造人格魅力的催化剂,幽默本身也是一种人格魅力。幽默能调节社交气氛,协调人际关系。思政课教师只要在授课中适当增加语言和行为的幽默成分,就会让原本压抑、沉闷、紧张的课堂瞬间活泼、明朗起来,有意义的思政课也就显得更有意思、有趣味性,就更吸引学生了。
第三,思政课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要求思政课教师一改往日的严肃,不要让讲台和办公室隔开师生间的距离,要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与学生互诉心声、交流情感,展示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出合理、可信的答复;对学生所犯错误,要客观公正地作出批评,给出可参考的指导性意见。“心理契约”的实质就是情感上的对等付出。思政课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学生就怎样对待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把一颗关爱之心给了学生,学生就会把一颗敬爱之心交给思政课教师,有了师生间“心理契约”的保障,思政课就一定能有吸引力。
四、思政课教师要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
衡量一个学校思政课吸引力程度最直接的标准就是教师能否讲好思政课,学生是否爱听思政课,这两个标准是否达标,又受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制约。因此,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一直是广大思政课教师不断攻关的难题。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思想文化日趋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呢?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决定了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和主要特征。”[9]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政课教师应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加入互动式、专题式、体验式、开放式等时下流行的授课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以理论解释理论,教师累、学生烦”的尴尬状态,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能乐享其中。
其次,要推动思政课教学现代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手段和形式,而且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样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形态。”[10]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信息化提供的大好机遇,实现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手段的现代化。思政课教师要紧跟现代化潮流,站在信息技术最前沿,能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多媒体教学平台,能制作绚丽夺目、多彩缤纷的PPT和flash;能录制立体感强、富有视觉冲击的网络课;能拍摄主题鲜明、扣人心弦的短视频;能发表立意新颖、有说服力的博文,思政课的与时俱进的“硬核”就被激发出来,吸引力自然就上来了。
最后,要做好课后辅导这篇大文章。课堂教学做得好,思政课吸引力肯定会提升;课后辅导做得好,思政课的吸引力就会持续提升。课堂教学仅仅是思政课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下课不意味着思政教学活动的彻底结束,还需要思政课教师在课后辅导上下功夫。要向学生告知办公地点和联系方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接待学生来访,接听学生的电话。要保持微信、QQ等交流平台长期在线,与学生探讨教学方式,听取学生反馈意见。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师生交流会,师生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学生自觉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体现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和自豪感,学生就会把思政课放在心上、挂在嘴上。
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同一般,办好思政课是历史任务、政治任务,更是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办好思政课必须要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必须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要全体思政课教师立足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锤炼坚定的政治素养,树立崇高的道德品格,塑造独特的人格魅力,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吸引力。